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齐武专利>正文

一种外敷痛风膏及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304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痛风的外敷药膏及制法,是以当归、白芍、山豆根、羌活、独活、桂枝、姜黄、山药、葛根、细辛、威灵仙、蚤休、白芷、苍术、赤小豆、石膏等为主药,蜂蜜、米醋、糆粉为辅料,按配比煎煮滤提、掺兑而成药膏,对急性痛风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不易反弹复发,是一种良好的药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膏,具体而言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治疗急性痛风的外敷膏及其配制方法。
技术介绍
据资料介绍,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达1.2亿人,其中有5 - 12%会发展为痛风,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是一种嘌吟代谢异常所致的病。按中医的观点,则将此病归于痹症厉节风一类,认为患者平素过食膏梁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畅通而成,反复发作遂使瘀血凝滞,络道阻塞以致关节畸形。西医大多用秋水仙碱,非留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萘普生、舒林酸、罗非考西,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白介素一 I受体抗拮剂等西药来治疗痛风,因秋水仙素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肝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而渐被取代,非留类抗炎药其消炎止痛效果显著,但易引发肠道出血、穿孔、肾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易引起肾病、胃肠溃疡、出血性皮炎等付作用,白介素一 I受体抗拮剂适用于一些不能耐受上述传统痛风药的人群、疗效好,但价格昂贵不易推行。中医传统上对急性痛风的治疗以内治与外治相配合,内治以祛风清热利湿的方剂煎汤内服,外治则以凉血清热退肿的玉露膏再掺以活血止痛、消坚的红灵丹后外敷患部。但在实际临床中上述疗法对急性痛风的治疗效果并不太理想,治疗时间长,煎服汤剂麻烦,而且一旦停药很容易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中医理论导引下结合祖传秘方,以独特的配制方法,制成外敷急性痛风膏,对急性痛风有显著疗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首先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痛风的外敷药膏;再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外敷药膏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痛风的外敷药膏,该药膏是按下列重量配比各种药物原料,并且按下述方法制成膏剂。其主药配比为: 山豆根I当归3白芍(醋炒)2 羌活1.5独活2桂枝2葛根5姜黄2威灵仙2白芷2苍术2细辛I蚤休I赤小豆6淮山12石膏3辅料配比为:蜂蜜50黑米醋60麦面粉40制备方法如下: 将白芍醋炒后干燥制粉,将山豆根、姜黄、细辛、白芷、苍术、葛根、蚤休、赤小豆、淮山、石膏分别制粉备用;以辅料蜂蜜、黑米醋、麦面粉掺兑调制成“收膏浆”备用;以当归、桂枝、威灵仙、羌活、独活按配比加水,即10.5份药加200份水,用武火煎煮50分钟滤取药液150份,余药渣、液再加100份开水,武火再煎20分钟,又滤取药液50份,余药渣、液再添加100份开水,武火再煎,同样操作反复3次,然后将5次滤取药液兑和调匀得到350份“原药液”,接着将姜黄、白芍粉各2份加入“原药液”中拌匀,用文火煎20分钟,又把白芷、苍术、赤小豆、细辛粉按配比量11份加入,搅拌匀并用文火煎30分钟,再把葛根、山豆根、石膏、蚤休、淮山粉按配比量22份加入搅匀继续使用文火煎50分钟,待其成稀粥状的“浓缩液”时,再将备用的“收膏浆”加入,一边拌匀,并用文火再煎20分钟至能粘住搅棍,提出搅棍不再下滴为准即熄火收膏,待膏凉后装入避光、密封容器内,置于荫凉处,为防止霉变,可用2 — 5g冰片溶于75%医用酒精30毫升中封盖于膏面上,再盖紧盖子。需使用时,只须将痛风膏涂布于预先备下的芭蕉叶上再敷贴到患部,用量以敷厚5mm为度,再用纱布、绷带缠紧,日换一次药,只须敷I 一 2次,患部肿消痛止,而且不易反弹复发,无毒、付作用,克服了用西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急性痛风用药。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白芍20g醋炒干燥制成粉,分别将山豆根10g姜黄20g细辛10g白芷20g苍术20g葛根50g蚤休IOg赤小豆60g淮山120g石膏30g加工制成粉备用;将蜂蜜500g黑米醋600g麦面粉400g混合调均,配成“收膏浆”备用;接着以当归30g桂枝20g威灵仙20g羌活15g独活20g加水2kg,,在电磁炉控温240°C煎煮50分钟滤取1500g药液,余下药渣、药液添开水1kg,控温240°C武火煎煮20分钟滤取500g药液,又添开水Ikg再煮,如此反复3次,然后将5次滤取的药液掺兑调和获3500g“原药液”,控温150°C煎煮30分钟,后添入姜黄粉20g,白芍粉20g搅拌,同样温度煎20分钟,再把白芷粉20g,苍术粉20g,赤小豆粉60g,细辛粉10g加入并搅拌,控温600°C煎煮30分,再把葛根粉50g,山豆根粉10g,石膏粉30g,蚤休粉10g,淮山粉120g加入搅拌,并控温90°C煎煮50分,使其成稀粥状“浓缩液”,将备用的“收膏浆”掺入搅拌并控温45°C,20分钟微火再煎,使其能粘住搅棒,提起棒不再下滴为度可熄火收膏,待其凉后,收贮于密闭避光容器中,用5g冰片溶于30毫升75%医用酒精中,倒入容器封盖膏表面防霉变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急性痛风的外敷药膏,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并按下述方法制成的膏剂:主药配伍:山豆根1??当归3??白芍(醋炒)2??羌活1.5??独活2??桂枝2??葛根5??姜黄2??威灵仙2??白芷2??苍术2??细辛1??蚤体1??赤小豆6??淮山12??石膏3辅料:蜂密50??黑米醋60??麦面粉40将白芍醋炒后制粉,分别将山豆根、姜黄、细辛、白芷、苍术、葛根、蚤休、赤小豆、淮山、石膏分别制粉备用;以辅料蜂蜜、黑米醋、面粉混合调制成“收膏浆”备用;以当归、桂枝、威灵仙、羌活、独活按配比加水,即10.5份药加200份水用武火煎煮50分钟滤取药液150份,余药渣液再加100份开水武火再煎20分钟,又滤取药液50份,余药渣、液再添加100份开水武火再煎,同样操作反复3次,然后将5次滤取药液兑和调匀得到350份“原药液”接着把姜黄、白芍粉各2份加入“原药液”中拌匀,以文火煎20分钟,又把白芷、苍术?、赤小豆、细辛粉按配比量共11份加入,搅拌匀并以文火煎30分钟,再把葛根、山豆根、石膏、蚤休、淮山粉按配比量22份加入搅匀继续使用文火煎50分钟,待其成稀粥状时再把备用的“收膏浆”加入,一边搅拌并用文火再煎20分钟,至能粘住搅棍,提起不再下滴为准,便可熄火收膏,待膏凉后装入避光密封容器内,置于荫凉处,为防止霉变,以2—5g冰片溶于30毫升75%医用酒精中,封盖于膏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急性痛风的外敷药膏,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并按下述方法制成的膏剂: 主药配伍: 山豆根I当归3白芍(醋炒)2羌活1.5独活2桂枝2葛根5姜黄2威灵仙2白芷2苍术2细辛I蚤体I赤小豆6淮山12石膏3 辅料:蜂密50黑米醋60麦面粉40 将白芍醋炒后制粉,分别将山豆根、姜黄、细辛、白芷、苍术、葛根、蚤休、赤小豆、淮山、石膏分别制粉备用;以辅料蜂蜜、黑米醋、面粉混合调制成“收膏浆”备用;以当归、桂枝、威灵仙、羌活、独活按配比加水,即10.5份药加200份水用武火煎煮50分钟滤取药液150份,余药渣液再加100份开水武火再煎20分钟,又滤取药液50份,余药渣、液再添加100份开水武火再煎,同样操作反复3次,然后将5次滤取药液兑和调匀得到350份“原药液”接着把姜黄、白芍粉各2份加入“原药液”中拌匀,以文火煎20分钟,又把白芷、苍术、赤小豆、细辛粉按配比量共11份加入,搅拌匀并以文火煎30分钟,再把葛根、山豆根、石膏、蚤休、淮山粉按配比量22份加入搅匀继续使用文火煎50分钟,待其成稀粥状时再把备用的“收膏浆”加入,一边搅拌并用文 火再煎20分钟,至能粘住搅棍,提起不再下滴为准,便可熄火收膏,待膏凉后装入避光密封容器内,置于荫凉处,为防止霉变,以2 — 5g冰片溶于30毫升75%医用酒精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齐武
申请(专利权)人:张齐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