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涉及微型乘用车领域,特别是电动座骑车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座椅车的座椅左右及后面设置有相互连结且固定的左右厢体和后厢体,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在座椅前方设置有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前门,方便了上下乘坐,又增加了行驶的安全性。此外,在左右厢体上还可设置活动开闭的玻璃窗,后厢体上设置能开闭的后门,增加了实用性;两个导向轮布置于车的前方时,将其设置于踏脚板的左右两侧,使座椅车更趋稳定;两个导向轮也可以布置在车的后方,则两个驱动轮将布置于车的前方,这样更便于在前面上下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型乘用车领域,特别是电动座椅车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座椅车(轮椅车)加上电动驱动后,省去了人力驱动车轮或由旁人推行,操作简单,方便了行动不便者使用。但由于没有护围外壳,尤其是行驶到有其他车辆的地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限制了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电动座椅车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较好的实现了电动座椅车的安全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包括两个驱动轮,驱动系统,两个导向轮,控制系统,底架组成,在座椅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前门A或者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并上部向后倾斜的前门B ;在座椅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左右厢体与后厢体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在左右厢体上设置有可左右移动开闭的玻璃窗A或者可上下移动开闭的玻璃窗B ;在后厢体上设置有可左右拉开关闭的后门A或者可向上向下开闭的后门B ;两个导向轮布置于车的前方,且位于踏板的左右两侧,两个驱动轮布置于车的后方,或者两个导向轮布置于车的后方,两个驱动轮布置于车的前方;座椅由靠背、座板、踏板组成或者由靠背A、座板A、活动踏板、椅架、扶手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座椅车正前方设置了可开闭的前门,既方便了在前面上下车,又有了正面的防护,加上座椅左右和后面的护围厢体,组成了周围的全面防护,座椅上部设置的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方便了乘坐,又可遮挡风雨阳光;在左右厢体上设置的可开闭的玻璃窗,便于观察及通风,在座椅后面的后厢体上设置了可开闭的后门,方便在座椅背后的空间内存放器物;另外,两个导向轮可布置于车的前方,并位于踏板的左右两侧,增加了座椅车的稳定性,或者,两个导向轮布置于车的后方,两个驱动轮布置于车的前方,这样更便于乘坐者在前面上下车。因此,该座椅车既实用,又舒适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结构形式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结构形式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4的 俯视图。图7是图1第一种结构形式中设置有玻璃窗A和后门A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左视图。图9是图1第一种结构形式中设置有玻璃窗B和后门B的主视图。图10是9的左视图。图11是图4第二种结构形式中设置有玻璃窗A和后门B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图13是图4第二种结构形式中设置有玻璃窗B和后门A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图15是图4的第二种结构形式中两导向轮布置于车的后方,两驱动轮布置于车的前方的主视图。图16是图15的左视图。图17是图15的D-D剖视图。图18是图1的A向视图。图19是图9的B向视图。图20是图4的C向视图。图中:1.驱动轮、2.驱动系统、3.导向轮、4.控制系统、5.底架、6.座椅、7.前门Α、8.左右厢体、9.后厢体、10.活动顶板、11.前门Β、12玻璃窗Α、13.璃窗Β、14.后门A、15.后门B、16.靠背、17.座板、18.踏板、19.靠背A、20.座板A、21.活动踏板、22.椅架、23.扶手、24、防倾复轮。具体实施例方式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包括两个分别驱动的驱动轮(1),驱动系统(2),两个导向轮(3),控制系统(4),底架(5)组成。实施例1: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前门(7),在座椅(6)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9),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前门A(7)的一边与左右厢体(8)的左厢体或右厢体的前端一边绞接;两个导向轮(3)布置于车的前方,且位于踏板(18)的左右两侧,两个驱动轮(I)布置于车的后方。增加了车体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左右厢体(8)和后厢体(9)上分别设置有固定的玻璃,便于米光和观察。见图1、图2、图3。实施例2: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向后倾斜的前门B(Il),在座椅¢)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9),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左右厢体(8)上部相向呈孤形收缩;前门B(Il)的一边与左右厢体(8)的左厢体或右厢体的前端一边绞接;两个导向轮⑶布置于车的前方,且位于踏板(18)的左右两侧,两个驱动轮(I)布置于车的后方,增加了车体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左右厢体(8)和后厢体(9)上分别设置有固定的玻璃,便于米光和观察。见图4、图5、图6。实施例3: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前门(7),在座椅(6)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在其上设置可左右移动开闭的玻璃窗A(12),便于观察和通风;座椅(6)后面设置有 固定的后厢体(9),在其上设置可左右拉开关闭的后门A(14),便于在后面空间存放物品,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见图7、图8。实施例4: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前门(7),在座椅(6)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在其上开设可上下移动开闭的玻璃窗B(13),便于观察和通风;座椅(6)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9),在其上设置有可向上向下开闭的后门B(15),便于在后面空间存放物品,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见图9、图10。实施例5: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并上部向后倾斜的前门B(Il),在座椅¢)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在其上设置可左右移动开闭的玻璃窗A(12),便于观察和通风;座椅(6)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9),在其上设置有可向上向下开闭的后门B(15),便于在后面空间存放物品,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见图11、图12。实施例6: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并上部向后倾斜的前门B(Il),在座椅¢)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在其上设置可上下移动开闭的玻璃窗B(13),便于观察和通风;座椅(6)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9),在其上设置有可左右拉开关闭的后门A(14),便于在后面空间存放物品,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见图13、图14。实施例7: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并上部向后倾斜的前门B(Il),在座椅¢)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在其上设置可上下移动开闭的玻璃窗B(13),便于观察和通风;座椅(6)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9),在其上设置可向上向下开闭的后门B(15),便于在后面空间存放物品,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座椅(6)由靠背(16)、座板(17)、踏板(18)组成;两个导向轮(3)布置于车的后方,两个驱动轮(I)布置于车的前方,增加了踏板(18)的左右空间,更便于上下车;为增加车体的稳定性,可以在车体前方下面设置防倾复轮(24)。见图15、图16、图17。实施例8:座椅(6)由靠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包括两个驱动轮(1),驱动系统(2),两个导向轮(3),控制系统(4),底架(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前门A(7),在座椅(6)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9),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包括两个驱动轮(1),驱动系统(2),两个导向轮(3),控制系统(4),底架(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前门A(7),在座椅(6)的左右设置有固定的左右厢体(8),后面设置有固定的后厢体(9),左右厢体(8)与后厢体(9)相互连接,两者顶部设置有可向上开启的活动顶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其特征在于:在座椅(6)的前方设置可开闭的带有玻璃的并上部向后倾斜的前门B(I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厢体(8)上设置有可左右移动开闭的玻璃窗A(1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护围厢体的座椅车,其特征在于:在左右厢体(8)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开闭的玻璃窗B (1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护围厢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瑞栋,
申请(专利权)人:华瑞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