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松敏专利>正文

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25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套头座枢设在把手上形成转折且固定结构,把手前端设有槽道,一侧壁设有贯穿孔,相对贯穿孔另侧壁设有对应贯穿孔的盲孔,其内置入弹性元件,贯穿孔内穿入一侧边形成缺槽的销杆,并顶触于弹性元件;该套头座后端形成延伸板,延伸板周边一侧缘设有数个卡槽,其配合并枢接在槽道内,推动销杆压缩弹性元件可使延伸板在槽道内转动,弹性元件弹力推动销杆移动,其缺槽一侧卡入延伸板一卡槽而可固定该套头座。其控制转折的结构精简,可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工具领域用于紧固、拆卸或夹持的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较传统产品更为精简,且在调整角度并固定后更为确实的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螺丝起子为装卸螺丝所不可缺少的工具,而螺丝锁固的位置有时会位于角落处、靠近墙壁处或其他手部不易伸及的地方,因而则造成了装卸螺丝的不易。因此设计出一种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借由其可转折适当角度的设计,使一端的起子头配合于较狭小处的螺丝头时,另一端的把手则可延伸至较宽广的位置以有利于手部操作。请参阅图座4、图5所示,传统的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包括有一把手A、一转盘座B、一移动轴C、一弹簧D及一枢轴E,其中,该把手A形成有一槽道A0,在该槽道A0的相对二侧壁设有相互对应且贯穿的枢孔A1,并在一侧壁的适当位置设有一贯通至槽道A0的大孔A3,另一侧壁在对应于该大孔A3的位置则设有一小孔A2;该移动轴C在其一端形成有一外径对应于上述大孔A3内径的大头部C1,而在中段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小头部C2,并在另一端设有一外径对应于上述小孔A2内径的轴杆C3,在该轴杆C3上套入一弹簧D后,再将该轴杆C3由大孔A3处套进小孔A2内,并以一扣环F扣住于设在轴杆C3的环沟内以使移动轴C不会脱离,其借由该弹簧D使移动轴C的大头部C1端具有向外弹出之势;该转盘座B在其适当位置处设有一贯穿孔B1,其一端设有一供起子头G套入的套孔B2,另一端的一侧周边设有数个突出且对应于移动轴C小头部C2表面弧度的圆槽B3,以将转盘座B配合在槽道A0内时,借由枢轴E穿过枢孔A1及贯穿孔B1将二者予以枢接,使得转盘座B可在槽道A0中自由转动。其控制转盘座B转动角度的结构方式,是借由弹簧D的弹力作用于小头部C2,使小头部C2的圆弧表面卡入转盘座B的圆槽B3内以固定住该转盘座B,而按压该大头部C1时则同时压缩弹簧D,进而使小头部C2脱离对圆槽B3的卡制,此时即可调整转盘座B的转动角度。上述传统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虽可达到调整角度的功能,但其结构却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且借由圆弧形的轴杆C3配合在转盘的圆槽B3内,其在施力传动时亦可能产生滑脱而导致晃动的情形。有鉴于上述传统的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使其控制转折的结构较传统产品更为精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使其借由ㄇ形的销杆缺槽配合亦呈ㄇ形的卡槽作调整角度后的卡制固定,使其在施力传动时更为确实而不会晃动。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包括有一把手及一套头座,该套头座枢设在把手上,并形成相对在该把手作转折且予以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其前端设有一槽道,在该槽道的一侧壁设有一贯穿孔,相对在该贯穿孔的另一侧壁的内面设有一对应于该贯穿孔的盲孔,在该盲孔内置入有一弹性元件,并在该贯穿孔内穿入一侧边形成缺槽的销杆,并顶触在该弹性元件;该套头座,在其后端形成有一延伸板,且该延伸板的周边一侧缘设有数个卡槽,该延伸板配合在把手的槽道并枢接在该槽道内,其推动销杆并压缩弹性元件使该延伸板在槽道内转动,弹性元件的弹力推动该销杆移动,其缺槽一侧卡入延伸板的一卡槽而固定该套头座。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中所述的把手其前端的适当位置设有一横向贯穿该槽道相对位于二侧壁的枢孔,且在套头座的延伸板适当位置设有一对应上述把手枢孔的螺孔,该延伸板配合在把手的槽道内,该螺孔对应于把手的枢孔,并设有螺丝枢接成一体。前述的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中所述的销杆的缺槽及延伸板的卡槽均是形成为ㄇ形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在把手枢设有一套头座,该套头座后端形成有延伸板,且周边一侧缘设有数个卡槽,而在把手前端适当处设有一配合于弹性元件使其具有弹性伸缩之势的销杆,该销杆的一侧边设有一缺槽,借由该弹性元件的弹力,使其在自然状态下令销杆的缺槽一端卡入延伸板的卡槽内而固定该套头座,按压该销杆时则可使该卡槽脱离对延伸板的卡制,据此可以调整套头座的转折角度。其控制转折的结构较传统产品更为精度后的卡制固定,使其在施力传动时更为确实而不会发生晃动的情形。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结构较传统产品更为精简,且在调整角度并固定后更为稳定确实,从而更为适于实用,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正视平面剖视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组合后的正视平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将套头座转折的俯视平面动作图。图4是传统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中传统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组合后的平面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主要包括有一把手1、一套头座2、一销杆3及一弹性元件4,其中,该把手1,其较佳实施例是在其前端设有一槽道11,并借由该槽道11分隔出二侧壁,在该槽道11的一侧壁设有一贯穿孔13,相对在该贯穿孔13的另一侧壁的内面设有一对应于该贯穿孔13的盲孔14,该弹性元件4设置在该盲孔14内,将销杆3由贯穿孔13穿入并顶触在该弹性元件4上,且销杆3在其一侧边设有一缺槽31。该套头座2在其前端形成有一可供起子头(图中未示)套入的套孔22,在其后端一体延伸设有一延伸板21,该延伸板21的周边一侧缘设有数个呈形的卡槽212(如图3所示),而该延伸板21的适当位置设有一螺孔211;该套头座2与把手1的配合结构方式,是将该套头座2的延伸板21配合在把手1的槽道11内,使延伸板21上的螺孔211对应于把手1的枢孔12后,再以一螺丝5穿过该枢孔12螺设在延伸板21的螺孔211内完成枢接,而使延伸板21可在槽道11内自由转动。请参阅图2所示,借由上述的结构相组合,当欲调整套头座2的转折角度时,直接按压突出于把手1的销杆3的端部,此时弹性元件4即受到压制而储存能量,使得销杆3的缺槽31脱离延伸板21的卡槽212,此时即可将套头座2依使用的需要转动适当的角度(如图3所示),待角度调整完成后再放开该销杆3,此时即可利用弹性元件4的弹性恢复力使销杆3向外弹移,而使其缺槽31的一端卡入于延伸板21的卡槽212而可防止套头座2转动。借由本技术的销杆3的形缺槽31,配合延伸板21的形卡槽212,可获得较佳的稳定性,且其构造组成零件较少,结构甚为精简,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修饰、变更与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转折角度的螺丝起子,其包括有一把手及一套头座,该套头座枢设在把手上,并形成相对在该把手作转折且予以固定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把手,其前端设有一槽道,在该槽道的一侧壁设有一贯穿孔,相对在该贯穿孔的另一侧壁的内面设有一对应于该贯穿 孔的盲孔,在该盲孔内置入有一弹性元件,并在该贯穿孔内穿入一侧边形成缺槽的销杆,并顶触在该弹性元件;该套头座,在其后端形成有一延伸板,且该延伸板的周边一侧缘设有数个卡槽,该延伸板配合在把手的槽道并枢接在该槽道内,其推动销杆并压缩弹性元件使 该延伸板在槽道内转动,弹性元件的弹力推动销杆移动,其缺槽一侧卡入延伸板的一卡槽而固定该套头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敏
申请(专利权)人:李松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