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111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子电路设计领域,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该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在利用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实现过充/过放功能的同时,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加热丝R1的串联,实现了锂电池组的低温加热功能,从而保证了锂电池组的正常充放电,特别适用于对作为机动车启动电源的锂电池的过充/过放保护。这样,即便在第一开关电路闭合后,用户忘记了触发第二外部操作信号,由于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过放保护功能,也不会造成锂电池组的过放,保证了锂电池组的安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传统的铅酸电池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而锂电池因其重量轻、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放电倍率高而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通讯基站储能、风能、太阳能储能等领域。但由于锂电池本身无法承受过充电或过放电,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为锂电池加装保护板才可使用。根据传统铅酸电池的使用经验,在低温环境下,电池放电能力有所下降,锂电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现有的锂电池的保护板并不具备低温加热功能,使得锂电池在低温下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了用户使用不便的问题。例如,若锂电池作为机动车的启动电源,则在低温下,机动车将存在发动机启动困难、甚至无法启动的问题,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锂电池的保护板不具有低温加热功能,使得锂电池无法在低温下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所述锂电池组包括至少一节锂电池,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热丝Rl,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过充/过放保护电路,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正输入端子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正极和充放电正引脚,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负输入端子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充放电负引脚;与所述电热丝Rl串联,由外部操作信号控制闭合与否的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电热丝Rl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共同串联在所述充放电正引脚和所述充放电负引脚之间,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值时闭合并当环境温度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断开的第二开关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可以包括:手动开关K1,所述手动开关Kl与所述电热丝Rl串联。此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可以包括:温度开关Tl,温度开关Tl与所述电热丝Rl和所述手动开关Kl共同串联在所述充放电正引脚和所述充放电负引脚之间。在一种情况下,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可以包括常闭开关S1、电阻R2、电阻R3、NPN型的三极管Ql、NPN型的三极管Q2、N沟道增强型的MOS管Q3、N沟道增强型的MOS管Q4、二极管D1、以及并联在所述锂电池组中每一锂电池两端的驱动电路;所述常闭开关SI的一端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正极和所述充放电正引脚,所述常闭开关SI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常闭开关SI的另一端同时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过放保护信号输出端子,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l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过充保护信号输出端子,且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充放电负引脚;所述MOS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3的漏极。在另一种情况下,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可以包括常闭开关S1、电阻R2、电阻R3、NPN型的三极管Ql、NPN型的三极管Q2、第一 MOS管组、第二 MOS管组、二极管D1、以及并联在所述锂电池组中每一锂电池两端的驱动电路,且所述第一 MOS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N沟道增强型的MOS管、所述第二 MOS管组包括至少两个并联连接的N沟道增强型的MOS管;所述常闭开关SI的一端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正极和所述充放电正引脚,所述常闭开关SI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常闭开关SI的另一端同时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过放保护信号输出端子,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所述第一 MOS管组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所述第一 MOS管组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 Ql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l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过充保护信号输出端子,且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充放电负引脚;所述第二 MOS管组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第二MOS管组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第二MOS管组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组的漏极。上述两种情况下,所述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PNP型的三极管Q5、PNP型的三极管Q6、电容Cl、电池保护芯片;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型号是S8261,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正电源输入引脚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锂电池的正极,并通过所述电容Cl连接锂电池的负极,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负电源输入引脚连接锂电池的负极,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第一 CMOS输出端子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电池保护芯片的第二 CMOS输出端子通过所述电阻R6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锂电池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作为所述驱动电路的所述过充保护信号输出端子;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锂电池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作为所述驱动电路的所述过放保护信号输出端子。上述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中,所述锂电池组可以是作为机动车启动电源的锂电池组。本技术提供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在利用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实现过充/过放功能的同时,还通过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加热丝Rl的串联,实现了锂电池组的低温加热功能,从而保证了锂电池组的正常充放电,特别适用于对作为机动车启动电源的锂电池的过充/过放保护。这样,即便在第一开关电路闭合后,用户忘记了触发第二外部操作信号,由于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过放保护功能,也不会造成锂电池组的过放,保证了锂电池组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图3中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通过第一开关电路、第二开关电路和加热丝的串联,实现了低温加热功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现方式: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电热丝R1,还包括:过充/过放保护电路11,其正输入端子连接锂电池组的正极和充放电正引脚+,其负输入端子连接锂电池组的负极,其输出端子连接充放电负引脚-;与电热丝Rl串联的第一开关电路12,第一开关电路12由外部操作信号控制闭合与否;与电热丝Rl和第一开关电路12共同串联在充放电正引脚+和充放电负引脚-之间的第二开关电路13,第二开关电路13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所述锂电池组包括至少一节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热丝R1,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过充/过放保护电路,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正输入端子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正极和充放电正引脚,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负输入端子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充放电负引脚;与所述电热丝R1串联,由外部操作信号控制闭合与否的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电热丝R1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共同串联在所述充放电正引脚和所述充放电负引脚之间,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值时闭合并当环境温度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断开的第二开关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所述锂电池组包括至少一节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电热丝Rl,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 过充/过放保护电路,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正输入端子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正极和充放电正引脚,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负输入端子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充放电负引脚; 与所述电热丝Rl串联,由外部操作信号控制闭合与否的第一开关电路; 与所述电热丝Rl和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共同串联在所述充放电正引脚和所述充放电负引脚之间,在环境温度低于预设值时闭合并当环境温度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断开的第二开关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手动开关K1,所述手动开关Kl与所述电热丝Rl串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温度开关Tl,温度开关Tl与所述电热丝Rl和所述手动开关Kl共同串联在所述充放电正引脚和所述充放电负引脚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包括常闭开关S1、电阻R2、电阻R3、NPN型的三极管Ql、NPN型的三极管Q2、N沟道增强型的MOS管Q3、N沟道增强型的MOS管Q4、二极管Dl、以及并联在所述锂电池组中每一锂电池两端的驱动电路; 所述常闭开关SI的一端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正极和所述充放电正引脚,所述常闭开关SI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常闭开关SI的另一端同时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过放保护信号输出 端子,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所述MOS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所述MOS管Q3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所述二极管Dl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过充保护信号输出端子,且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充放电负引脚;所述MOS管Q4的源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MOS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三极管 Q2的集电极,所述MOS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MOS管Q3的漏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充/过放保护电路包括常闭开关S1、电阻R2、电阻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