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简瑞龙专利>正文

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645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其特点是在扳手的头部夹口外侧端设加大尺径的结构而形成一扩径区域扩径区域两侧的颚夹末端对向延伸成尺径略小于夹口内侧端的缩口,构成扳手的两段式夹口结构,其扩径区域尺寸略大于螺栓(母),使扳手夹口内侧端脱离夹持后,提供螺栓(母)旋动空间裕度,方便再次快速套入定位,其缩口可防止扳手外拉时脱离螺栓(母),以保持作业连续,从而使其在操作上更简便、省时。(*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一种开爪型的扳手。对于螺栓(母)等工件的锁卸操作,一般是以开口扳手、活动扳手等扳控式手工具实施,其中活动扳手虽因其活动颚夹的结构而使其具有一体适用多种规格螺栓(母)锁卸操作的优点,但其整体成本却较高,且由于其结构是以活动颚夹配合固定颚夹对螺栓(母)形成夹持定位,当操作锁卸螺栓(母)每转一定角度后,就必须重新套夹的动作,而且往往需先调松活动颚夹以顺利脱离螺栓(母),再重新套置并锁紧活动颚夹,从而造成操作上的相当麻烦和不便。而开口扳手虽因其夹口是作固定规格设计,导致其只能适用于单一规格螺栓(母)的锁卸,但在锁卸的过程中的重新套夹定位上,开口扳手可直接脱离后,再次以适当角度套夹于螺栓(母),完全不需要调整其夹口尺径,在实施上显然较活动扳手更为方便,因此,对于工作中经常面临固定规格螺栓(母)锁卸的使用者而言,仍然是主要选择开口扳手。但是,开口扳手虽在螺栓(母)的重新套夹定位上不需要像活动扳手作繁复的调整动作,但在实施上仍需使扳手夹口完全脱离螺栓(母)后,再重新套夹定位,再此一重复抽离套入的动作间,无形会造成时间的耗费,延长其锁卸操作时间,尚难称其为便利的工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它能在扳手对螺栓(母)的重新套夹定位上,特可在夹口不需完全脱离的情况下略微旋动扳手而快速完成,并能保持操作的连续性,从而在作业上更为简便、省时。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扳手的头部夹口外侧端设加大尺径的结构而形成一扩径区域,扩径区域两侧的颚夹末端对向延伸成尺径略小于夹口内侧端的缩口,构成扳手的两段式夹口结构。扳手夹口外侧端的扩径区域尺径略大于螺栓(母)的对角距离;本技术的夹口两段式结构,使扳手在螺栓(母)锁卸操作过程中,以扳手夹口内侧端的二平行夹面对螺栓(母)形成稳固的夹持定位效能,更进一步利用扩径区域提供的空间裕度,使扳手在脱离螺栓(母)作重新套夹动作上,不再需要使扳手夹口完全脱离螺栓(母)下略微旋动扳手,即可获得快速套夹定位,其缩口结构可防止扳手外拉时脱离螺栓(母),保持操作连续性,使其在作业上更为简便、省时,且不需增设任何构件,附加的制造工作量不大,增加的成本极微。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开口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轴测示意图。图2是图1结构和螺栓(母)的套合关系示意图。图3是图1结构外拉状态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4是图1结构在回转状态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活动扳手实施例结构轴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活动扳手和螺栓(母)的套合关系示意图。参照图1、2,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在开口扳手上的实施,其结构设计上,主要是在开口扳手10的头部夹口11外侧端作加大尺径设计而形成一扩径区域12,扩径区域12的尺径以略大于螺栓(母)20的对角距离为宜,而扩径区域12两侧的颚夹13、13’末端对向延伸成尺径略小于夹口两侧端的缩口14,据此构成开口扳手10的两段式夹口11结构,以扳手10夹口11两侧端的二平行夹面可对螺栓(母)20形成稳固的夹持定位效能,从而能以扳手10连动操控螺栓(母)20的锁卸,而以夹口11外侧端的扩径区域12能提供扳手10相对于螺栓(母)20的回转空间裕度;继续配合参照图3、4,开口扳手10的上述两段式夹口11结构,因其夹口11外侧缩口14略小于内侧端预定规格,因而可采用套合方式将扳手10套入螺栓(母)20,以其夹口11内侧端的二平行夹面对螺栓(母)20形成稳固夹持,进而可扳转扳手10操控螺栓(母)20的锁卸,待扳手10扳转一定程度而必须重新套夹时,可将扳手10略微外拉,使螺栓(母)脱离受夹口11的夹持状态而相对处于扩径区域12中,因扩径区域12的尺径大于螺栓(母)20最大对角距离,因而可使扳手10任意旋动而不致触及螺栓(母)20,同时藉其缩口14的尺径设计,可确定防止螺栓(母)20在扳手10旋回原施力角度后,即可再次将扳手10对螺栓(母)20形成套夹定位,以利于再次锁卸操作,即缩口14结构,可使扳手10外拉时,不致因用力过猛脱离螺栓(母)20,从而保证操作的良好连续性。据此,在本技术开口扳手10在螺栓(母)的锁卸操作过程中,藉其夹口11外侧端的扩径区域12及缩口14结构,使扳手10在螺栓(母)20的重新套夹定位上,可在扳手10夹口11不需安全脱离螺栓(母)20的情形下获得简便而快速的实施,有效改善传统开口扳手使用上面临的缺失,提高其整体实用性和便利性。参照图5、6,是本技术活动扳手上的实施例,主要是在活动扳手30的固定颚夹31和活动颚夹32相对夹持面33、34的外侧段分别形成一扩径区域35、36,且扩径区域35、36最外端的固定颚夹31和活动颚夹32的缩口311、321是略对向弯折而略突出在其夹持面33、34的延伸线,据此结构,在螺栓(母)20的锁卸操作上,除了利用活动扳手30既有的活动调整效能达到对不同螺栓(母)20的夹持定位外,在操控螺栓(母)20的锁卸作业中同样可利用二夹持面33、34外侧段的扩径区域35、36形成的空间提供螺栓(母)20的相对活动空间裕度,使其能直接将活动扳手30回转到原施力角度并重新套夹螺栓(母)20,从而能有效解决重新调整松——制紧活动颚夹所衍生的耗时和不便,具有良好的实施便利性。权利要求1.一种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包括夹口,其特征在于扳手的头部夹口外侧端设加大尺径的结构而形成一扩径区域,扩径区域两侧的颚夹末端对向延伸成尺径略小于夹口内侧端的缩口,构成扳手的两段式夹口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其特征是扳手夹口外侧端的扩径区域尺径略大于螺栓(母)的对角距离。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其特点是在扳手的头部夹口外侧端设加大尺径的结构而形成一扩径区域扩径区域两侧的颚夹末端对向延伸成尺径略小于夹口内侧端的缩口,构成扳手的两段式夹口结构,其扩径区域尺寸略大于螺栓(母),使扳手夹口内侧端脱离夹持后,提供螺栓(母)旋动空间裕度,方便再次快速套入定位,其缩口可防止扳手外拉时脱离螺栓(母),以保持作业连续,从而使其在操作上更简便、省时。文档编号B25B13/00GK2410084SQ00216119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12日专利技术者简瑞龙 申请人:简瑞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扳手快速定位夹口结构,包括夹口,其特征在于:扳手的头部夹口外侧端设加大尺径的结构而形成一扩径区域,扩径区域两侧的颚夹末端对向延伸成尺径略小于夹口内侧端的缩口,构成扳手的两段式夹口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瑞龙
申请(专利权)人:简瑞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