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文明专利>正文

改进的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35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其是于一本体的头部中设置一转动头,转动头侧缘的切槽中枢设一掣子,转动头底面具有一容置钢珠的延伸段,而转动头中容置一按压件,按压件底面的凸柱具有一第一挡面,凸柱中容置一抵顶掣子的定位件,而按压件的第一挡面另与一活动杆的第二挡面相抵顶,且活动杆顶面周缘套设一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受到活动杆的挡缘抵挡,且活动杆的底端周缘具有两相接的切面,切面容置钢珠,利用按压件与活动杆呈分离组装,不仅制造加工快速方便,且降低生产成本,而制成后的活动杆不会存在硬度与强度不足的问题,且由于活动杆是塑料材质,故适合以射出成型方式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活动杆与按压件呈分离设置型态,使得制造加工快速方便,且可降低生产成本的改进的棘轮扳手。当使用者以一套筒60套设于该转动头51下方后,该套筒60受到钢珠531的抵顶而定位。另外,使用者可通过旋转该按压件54,使按压件54带动定位件55抵推掣子52,使掣子52一端的棘爪521与头部501的内棘齿502呈单向挡止型态,而供使用者用套筒60配合其它工具作单向的扳动。由于习用的按压件54需先以铸造方式一体制作成型,之后,再在按压件54的底端周缘以铣削方式铣出两相接的切面542及导引斜面543,不仅制造不易,且加工繁琐。再者,因为按压件54是供使用者转动,故需具备一定的硬度及强度,若按压件54要以塑料射出成型制作,使用时硬度与强度恐不足,有断裂的危险,故不能使用可简易射出成型制成的塑料材料。不仅如此,由图8可知,切面542的横断面面积极小,故仍需将整个按压件施以热处理,不但增加制造程序,且提高生产成本。另有一种业界所称的葫芦柄棘轮扳手,如图9至附图说明图10所示,其是在一本体70的头部701中设置一外周缘具有外棘齿711的棘轮头71,该棘轮头71中具有一按压件72,该按压件72底面的凸柱721底端周缘具有一切面722,该切面722容置一钢珠723,使该棘轮头71底端能够套置定位一套筒。另,该头部701邻近处设有一转轴73,该转轴73位于该头部701的顶面固设一切换钮74,且该转轴7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掣子75,该二掣子75分别受一弹簧76的抵顶而与该棘轮头71的外棘齿711啮接,借由扳动该切换钮74,使其中一掣子75顶制啮接于外棘齿711,而使棘轮头71呈单向转动。此等棘轮扳手结构若要切换棘轮头71的转动方向时,仅需扳动切换钮74,使切换钮74连动转轴73,使转轴73推动其中一掣子75顶制啮接于棘轮头71的外棘齿711,而使棘轮头71单向转动;若欲取下或更换不同型态的套筒时,仅需直接按下按压件72,使按压件72向下位移,让钢珠723掉落切面722中,即可直接取下套筒。然而,因为该等棘轮扳手是另外以一切换钮74作棘轮头71转动方向的控制,所以棘轮头73中的按压件72不需转动,且按压件72底端仅需设置一切面722,所以此种棘轮扳手的按压件72制作上较容易加工,但是该按压件72并不适用于前述H柄型的棘轮扳手,故针对此种问题,实有将之作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包括一本体,其具有一柄部,该柄部一端具有一中空的头部,该头部具有内棘齿;一转动头,其侧缘具有一切槽,该转动头具有一贯孔,该贯孔与该切槽连通,而该切槽中容置一两端分别具有一棘爪的掣子,该掣子枢设于该切槽中,另该转动头的底面具有一延伸段,该延伸段具有一径向的穿孔,该穿孔容置一钢珠,而该转动头是容置于该本体的头部中;一按压件,其具有一凸柱,该凸柱具有一径向的孔,该孔容置一定位件容置,该定位件抵顶该掣子,使该掣子一侧的棘爪单向挡止于该头部的内棘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的凸柱底面具有一第一挡面,该按压件抵顶一活动杆,该活动杆的顶面具有一第二挡面,且该活动杆顶面周缘具有一挡缘,该活动杆的周缘套设一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受到该挡缘的抵挡,该第二挡面与该第一挡面接触,并可相对旋转,而该活动杆近底端处具有一切面,该切面容置所述钢珠。前述的改进的棘轮扳手,其中按压件顶面具有一按块。前述的改进的棘轮扳手,其中定位件是由一第一弹簧及一中空套柱的组成,该套柱得以因该第一弹簧的弹性力推抵而抵顶该掣子,使该掣子一侧的棘爪得以单向挡止于该头部的内棘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按压件的底端另外设置一活动杆,且因活动杆与按压件是分离设置,不仅制造加工快速方便,且降低生产成本,而制成后的活动杆不会存在硬度与强度不足的问题,且由于活动杆是塑料材质,故适合以射出成型方式批量生产。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图。图4A是本技术的组合剖面俯视图图4B是本技术的切换动作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组配套筒剖面图图5B是本技术取下套筒的动作剖面图图6是习用棘轮扳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7是习用棘轮扳手的组合剖面图。图8是图7所示7-7剖线的剖面图。图9是另一习用棘轮扳手的组合剖面图。图10是习用棘轮扳手的组合剖面俯视图。一转动头20,该转动头20侧缘具有一切槽21,且该转动头20具有一贯通顶、底的贯孔22,该贯孔22与该切槽21连通,而该切槽21中容置一两端分别具有一棘爪231的掣子23,该掣子23是以一定位栓24枢设于该切槽21中。另该转动头20的底面具有一延伸段25,该延伸段25具有一径向的穿孔251,该穿孔251容置一钢珠26,而该转动头20容置于该本体10的头部12中。一按压件30,该按压件30顶面具有一按块31,该按压件30的底面具有一凸柱32,该凸柱32底面具有一第一挡面321,且该凸柱32具有一径向的孔322,该孔322容置一定位件33。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件33是由一第一弹簧331及一中空套柱332的组成,该套柱332在该第一弹簧331的弹力作用下而抵顶该掣子23,使该掣子23一侧的棘爪231单向挡止于该头部12的内棘齿122。而该按压件30底面抵顶一塑料材质的活动杆34,该活动杆34的顶面具有一第二挡面341,且该活动杆34顶面周缘具有一挡缘342,该活动杆34的周缘套设一第二弹簧35,该第二弹簧35受到该挡缘342的抵挡,使该第二挡面341与该第一挡面321接触,并可相对旋转,而该活动杆34近底端处形成一切面343,该切面343容置该钢珠26。由于习用的按压件是用铸造方式一体制作成型,且按压件的底端周缘是以铣削方式铣出两相接的切面,使得制作加工不易且繁琐,故本技术将按压件30的底端另外设置一活动杆34,而利用活动杆34与按压件30是分离设置,不仅制造加工快速方便,且降低生产成本,而制成后的活动杆34不存在硬度与强度不足的问题。请配合参阅图4A至图5B所示,当使用者使用本技术时,需先用一套筒40装设于转动头20的延伸段25,并以延伸段25的钢珠26紧固该套筒40,而该套筒40即可配合其它工具作单向的扳动。若使用者欲变化扳动方向时,仅需直接旋动按压件30,使按压件30中的套柱332受到第一弹簧331的弹力推抵而抵顶掣子23,使掣子23以定位栓24为轴心枢转,且令掣子23一端的棘爪231嵌合于本体10的内棘齿122,而让使用者可作另一方向的单向转动。另外,因为按压件30与活动杆34是分离组装,故当按压件30转动时,凸柱32的第一挡面321与该活动杆34的第二挡面341是呈磨擦接触状态,使滑动杆34不会随该按压件30的转动而转动,而不会与钢珠26产生旋转时的压力,更不会出现活动杆34断裂的情况。此外,当使用者欲取下或更换不同型态的套筒40时,仅需按下按压件30,使按压件30的凸柱32的第一挡面321抵压活动杆34的第二挡面341,而令活动杆34向下位移,而使第二弹簧35受到活动杆34的挡缘342的推压,使第二弹簧35呈压缩状态,且当活动杆34向下位移后,令钢珠26得以掉落活动杆34的切面34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棘轮扳手,包括:一本体,其具有一柄部,该柄部一端具有一中空的头部,该头部具有内棘齿;一转动头,其侧缘具有一切槽,该转动头具有一贯孔,该贯孔与该切槽连通,而该切槽中容置一两端分别具有一棘爪的掣子,该掣子枢设于该切槽中,另该转 动头的底面具有一延伸段,该延伸段具有一径向的穿孔,该穿孔容置一钢珠,而该转动头是容置于该本体的头部中;一按压件,其具有一凸柱,该凸柱具有一径向的孔,该孔容置一定位件容置,该定位件抵顶该掣子,使该掣子一侧的棘爪单向挡止于该头部的内棘齿;其 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的凸柱底面具有一第一挡面,该按压件抵顶一活动杆,该活动杆的顶面具有一第二挡面,且该活动杆顶面周缘具有一挡缘,该活动杆的周缘套设一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受到该挡缘的抵挡,该第二挡面与该第一挡面接触,并可相对旋转,而该活动 杆近底端处具有一切面,该切面容置所述钢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邱文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