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946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包括一对相同的透视射线无法穿透的金属环体,所述金属环体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环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将该定位器横向置于患者背部后进行透视时,通过定位器的微调将双侧椎弓根的投影同时定位在金属环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可以准确轻易的在体表定位椎弓根的位置,准确选择手术小切口,从而可以在采用和现有脊柱微创技术同样手术切口长度的情况下,通过直视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的间隙达到手术操作部位;(2)避免了经皮直接穿刺造成手术入路在肌肉以内损伤肌肉的情况,可以轻易到达椎弓根置钉部位和椎板进行置钉和减压操作;(3)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而且避免过多的射线暴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Pedicle positioning devic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nimally invasive spinal pedicle positioner nail, including a pair of identical X-ray radiopaque metallic ring body, wherein the metal ring body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metal ring body is positioned in the same plane, the locator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in the patient's back after the perspective. The locator fine-tuning will projection bilateral pedicle and positioning the body in the metal ring; the utility model (1) can be accurate in surface positioning placement position easily, accurate choice of surgical incision,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same technology and existing minimally invasive incision lengt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gap through direct separation of multifidus and the longissimus muscle reached the operation position; (2) to avoid direct percutaneous puncture caused by surgical approach of the muscle in muscle, can light The utility model is easy to reach the position of the pedicle of the vertebral arch and the vertebral plate for fixing and pressing, and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convenient, fast and time-saving, and avoids excessive exposure to the rays of the 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椎弓根螺钉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脊柱退行性变、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畸形、骨转移瘤及脊柱失稳等疾患的手术治疗。目前,椎弓根螺钉是脊柱外科手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固定器械之一。椎弓根螺钉植入方法主要有:1、经后路正中切开置钉术,其为传统手术方式,目前临床应用广泛,为大多数临床医师广泛接受;其主要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椎弓根进针点暴露困难,出血较多,术后病人恢复时间较长,多合并最长肌和多裂肌的萎缩,常合并韧带破坏致不稳定,远期部分患者留有腰痛。2、脊柱微创技术,即后路通道辅助下微创置钉技术,其借助医学影像、辅助通道扩张及显微内窥镜等特殊手术器械和仪器进行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操作,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较传统方法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降低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但目前从其技术,临床应用至今快30年,因为其配套器械的价格昂贵及学习曲线相对平缓,其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特别是国内目前仅限于三级医院脊柱外科开展。目前临床需要一种和微创技术一样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但价格便宜,简单有效,容易掌握的新的微创技术。技术人对传统的脊柱后路微创技术进行了改良,重新设计了一套简单方便,更容易掌握,创伤较传统微创更小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器械,而椎弓根定位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件。传统脊柱后路微创置钉技术前椎弓根的定位是比较复杂和费时的,其一般采用术前克氏针穿刺定位椎弓根后通道扩张入路,特别是需要反复的射线透视使得病人和医护人员额外的暴露在更多的射线中;其穿刺后扩张的入路可能偏离多裂肌和最长肌的间隙而造成多裂肌和最长肌肉的损伤。目前临床需要一种简单有效,容易掌握的椎弓根术前定位技术及创伤更小的手术入路。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辅助准确、快速、方便的进行椎弓根体表投影的定位装置,为后路置钉时小切口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定位。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包括一对相同的透视射线无法穿透的金属环体,所述金属环体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环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将该定位器横向置于患者背部后进行透视时,通过定位器的微调将双侧椎弓根的投影同时定位在金属环体内。无需像经皮穿刺椎弓根定位那样需要精确定位,因为根据透视的图像,术者已经了解椎弓根和金属圈的相对位置,所以在选择小切口时,仅仅需要粗略调整切口位置就可以准确定位,同时无需反复透视一次性将椎弓根定位在环的中央,定位简单快速,且可以明显减少X线曝光的次数。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环体的内径为26mm,外径为34mm,厚度为4mm ;所述连接部的长为4mm,宽为6mm,厚度为4mm。金属环体两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建立在大量椎弓根间距离测量的基础上的,同时两个圆心的距离较椎弓根人体测量的平均距离大8mm,这样定位椎弓根后沿金属环体圆心纵向切开可以使手术切口在椎弓根的外侧,为椎弓根置钉需要10°到15°的外倾角提供了空间,使得手术操作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突起,所述突起上沿与两个金属环体的圆心连线相垂直的方向开有通孔。所述半圆形突起的直径为6mm,所述通孔的直径为4mm。利用可弯曲金属杆穿过通孔将多个定位器连接起来,实现多个节段的定位,对于脊柱侧弯的病人,可以根据棘突的形态塑形金属杆使其与棘突重合后再进行透视。所述金属杆为可塑形铝制合金棒,直径为4_,,根据长度不同有三种规格:100mm、200mm 和 30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可以准确轻易的在体表定位椎弓根的位置,准确选择手术小切口,同时可以在采用和现有脊柱微创技术同样手术切口长度的情况下,通过直视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的间隙到达手术部位;(2)避免了经皮直接穿刺造成手术入路在肌肉以内损伤肌肉的情况,可以轻易到达椎弓根置钉部位和椎板进行手术操作;(3)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而且避免过多的射线暴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金属环体;2、连接部;3、半圆形突起;4、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包括一对相同的透视射线无法穿透的金属环体1,所述金属环体I之间通过连接部2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环体I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金属环体I的内径为26mm,外径为34mm,厚度为4mm ;所述连接部2的长为4mm,宽为6mm,厚度为4_。所述连接部2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突起3,所述突起3上沿与两个金属环体I的圆心连线相垂直的方向开有通孔4,所述半圆形突起3的直径为6_,所述通孔4的直径为4_,将该定位器横向置于患者背部后进行前后位透视时,通过定位器的微调将双侧椎弓根的投影同时定位在金属环体内。同时,利用可弯曲金属杆穿过通孔将多个定位器连接起来,实现多个节段的定位,对于脊柱侧弯的病人,可以根据棘突的形态塑形金属杆使其与棘突重合后再进行透视,所述金属杆为可塑形招制合金棒,直径为4mm,,根据长度不同有三种规格:100mm、200mm和300mmo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 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相同的透视射线无法穿透的金属环体,所述金属环体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环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将该定位器横向置于患者背部后进行透视时,通过定位器的微调将双侧椎弓根的投影同时定位在金属环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体的内径为26mm,外径为34mm,厚度为4mm ;所述连接部的长为4mm,宽为6mm,厚度为 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上表面设有半圆形突起,所述突起上沿与两个金属环体的圆心连线相垂直的方向开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突起的直径为6mm,所述通孔的直径为4_。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包括一对相同的透视射线无法穿透的金属环体,所述金属环体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环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将该定位器横向置于患者背部后进行透视时,通过定位器的微调将双侧椎弓根的投影同时定位在金属环体内;本技术(1)可以准确轻易的在体表定位椎弓根的位置,准确选择手术小切口,从而可以在采用和现有脊柱微创技术同样手术切口长度的情况下,通过直视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的间隙达到手术操作部位;(2)避免了经皮直接穿刺造成手术入路在肌肉以内损伤肌肉的情况,可以轻易到达椎弓根置钉部位和椎板进行置钉和减压操作;(3)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省时,而且避免过多的射线暴露。文档编号A61B6/00GK2030599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柱后路微创置钉的椎弓根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相同的透视射线无法穿透的金属环体,所述金属环体之间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环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将该定位器横向置于患者背部后进行透视时,通过定位器的微调将双侧椎弓根的投影同时定位在金属环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建李海俊谢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