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忠勋专利>正文

多用途活板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819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用途活扳手,它由定扳体、动扳体、藏物管、丝攻夹、棘轮扳手、小*头组合而成,并可以作普通活扳头、管子钳、攻丝铰手、内六角扳头、起子、小套筒扳头使用,各功能结构可按需取舍制造,也可与普通活扳手选择结合制造所需产品,有数种实施方案,结构简单、科学、使用方便,节约了大量钢材。(*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五金工具行业在此之前我们所用的活动板手一般只有单一功能、最新的一种板手也只有板手和管子钳二种功能。而且装折很不方便。做一件工作常常带许多工具,实是非常不便。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用处的活板手,使其不光是能板外六角,而且还可以非常方便地板内六角、攻丝绞手、作管子钳、作小郎头、作起子,对水电工及机械五金及修理人员带来了方便,经过合理设计,合并了多种工具的性能,节约大量的钢材。本多用途活板手。主要有板手定体(16B),活动板体(15A)藏物管(17C)、丝攻夹(18D)、棘轮板头(19e)、小郎头(4H)六个主要部分组成,並可按产品需要,对增加功能进行按需取舍制成各类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多用途活板手侧面部分剖视图。图2是本多用途活板手主视图。图3是本多用途活板手动板体(15A)可拆式实施例1。图4是本多用途活板手动板体(15A)可拆式实施例2。图5是本多用途活板手棘轮板头(19e)实施例1。图6是图4A向视图。图7是本多用途活板手动板体(15A)又1实施例。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设计,参照附图叙述如下参照图1、2它是一把外形类似、功能较多的新型活板手,左端下部有一个动板体(15A)中它的钳口部有动钳口(3)上有斜齿、成“T”字型,通过转轴(1)和偏心轴(2)固定,让入相配的动板体(15A)之中。转动偏心轴(2),钳口(3)可由转轴(1)作为元心调正钳口(3)的斜度。以便在作活板手或管子钳时需用。该钳口(3)在作管子钳用时,由于右部弹簧(36)的作用,可以向左随“α”角移动,当管子钳用时,由于扭力作用,使钳口(3)随α角度向右移动,致使扭力大时,夹得越紧。在定板体(16B)左上部位有一个小郎头(4H),其右侧上部装有藏物管(17C),该藏物管(17C),通过铆钉(21)可转动地固定在定板体(16B)上。该藏管体中放有部分规格短形起子;直式内六角板手;小内角套板等;其特点是,这些附件一端均是统一的六角。以便使用时装入定板体(16B)右端(11)及棘轮(9)的内六角孔中,其余规格另行装盒备用。定板体(16B)右端上方内六角孔的左侧装有一顶轴(13),该顶轴(13)左大右小,中间装有弹簧(12)活动地固定在内六角孔(11)的左侧,並可作水平移动,将藏管(17C)扣住,拉起藏物管(17C)即可自由取出所需附件。内六角孔(11)下部是定板体(16B)的棘轮板头(19C),它有棘轮(20)和撑牙(10)及六角板体(9)组成。动板体(16B)中部有铰手部分(18D),它是在板体(16B)中横着成一“+”型孔中铆接铰手定块(5)和动块(6),该动块(6)右端有90°缺口,左端有罗纹与转动滚花罗帽(8)相配夹片(7)活动地夹住动块(6)的罗纹。转动罗帽(8)就可使动块(6)在导轨(14)移动,达到调正丝攻大小的作用,整个定板体(16B)上安装上述藏物管(17C),丝攻夹(18D),棘轮板头(19C)、小郎头(4H)、4个主要部分。参照图3,它是一个可快速拆下二面可装调换不同用途的动板体体(15a)的实施例1,该动板体(15a)装有一可移动的“T”型钳口(3a),並与定板体(16B)的钳口成一“α”角度,弹簧(36)装于右端作为推动钳口(3)向右移动之用,下部定位销(35)作为钳口(3a)移动距离和定位固定之用。该动板体(15a)下部的一面与常规动板体相同只作板手之用,与其连接的定板体(16B),它安装一个“C”型弓架(26),罗杆(27)固定在该“C”型弓架上(26)上、“C”字型弓架(26)左侧装有一转轴(24)、平时该“C”型弓架(26),它是由安装在定板体(16B)上的弹簧(23)及滚珠(22)定位固定,调换动板体(15a),只需强推罗杆(27)、“C”型弓架(26)即可在由转轴(24)为轴心偏转,动板体(15a)即可抽出、反转装入即可。参照图4,是可拆动板体(15a)实施例2,定板体(16B)的罗杆(27)安装在一个“C”字型支架(26a)上,支架(26a)右端装有元柱(31),顶簧(29)一端装入定板体(16B)之中。另一端将元柱(31)顶住,调换动板体(15a)只需将罗杆(27)向右推动即可,限位槽(32)将罗杆(27)定在各配合位置。盖板(29)将不使轴销(28)脱出,也可用罗钉挡住轴销(28),该动板体(15a)相配钳口(36)成一ㄇ字形,並可左右移动。上述二种可拆动板(15a)其配合罗杆均用方牙。参照图5是棘轮板头(18e)另一实施例2,它只是改变内棘轮为外棘轮在六角板体(9a)上,撑牙(10)改装在定板体(16B)右端上以配合不同产品、品种对六角板体(9a)的要求。参照图7,它是动板体(15A)的又一实施例3,该部动钳口(3a)可按左部轴(1)为元心,而转动右部偏心轴(2)在作板手用时顶住用,作管钳时调整放松,这时钳口(3a)向右转动导致距离缩小而夹紧。丝攻夹(18D)、小郎头(4H)、藏物管(16C)、棘轮板头(18l)各结构可以相互调配使用。本专利技术设计结构简练,利用各种工具的共性、科学地组成多种工具使用、达到方便、实用,又节约了大量钢材,是工业一个发展方向。权利要求1.多用途活板手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有定板体(16B)、动板体(15A),均为外六角及管子钳共用,藏物管(17C)、丝攻夹(18D)、棘轮板头(19e)、小郎头(4H)六个主要部分构成,並对动板体(15A)部分另有三个实施例,对棘轮部分另有一个实施例,並可按产品需要对各部功能选取舍,其藏物管(17C)、丝攻夹(18D)、小郎头(4H)、棘轮板头(19C)还可按需和常用活板手组合成上述不同功能产品,各部结构均可以按产品要求灵活取舍构成产品。2.按权利要求1的多用途活板手其特征在于其动板体(15A)它的钳口部有动钳口(3),上有斜齿a,成“T”字型,通过转轴(1)作元心,转动偏心轴(2)即可调正动钳口(3)的斜度,该钳口(3)在作管子钳用时,由于右部弹簧(36)的作用,可以向左随“α”角移动,作管钳用时,由于扭力的作用,钳口(3)向右沿“α”角度移动,致使扭力大时夹得越紧。3.按权利要求1的多用途活板手,其特征在于其实施例1它是一个可快速拆下调换不同用途的动板体(15a),该动板体(15a)装有一可移动的“T”型钳口(3a),並与定板体(16B)的钳口成-“α”角度,弹簧(36)装于右端作为推动钳口(3a)之用,下部定位销(35)作为钳口(3a)移动距离和定位之用,该动板体(15a)下部的一面与常规动板体相同,作一般板手之用,该动板体(15a)其齿口(a)与定板体(16B)齿口(a)有一“α”角度,以便作管子钳时使用,动板体(15a)与之相配罗杆(27)固定于“C”型弓架(26)上,该部装有转轴(24),並由安装在定板体(16B)上的弹簧及滚珠(22)定位固定、推动“C”弓架(26)即可反转调换另一面使用、其实施例2的动板体(15a),的罗杆(27)亦装于专用“C”型弓架(26a)上,其右侧上下,各装有元柱(31)、顶簧)29)一端装入定板体(16B)中,另一端顶住元柱(31)、调换动板体(15a),只需罗杆(27)向右推动即可,限位槽(32)将罗杆(27)定在各配合位置,並由盖板(29)挡住,不使轴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用途活板手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有定板体(16B)、动板体(15A),均为外六角及管子钳共用,藏物管(17C)、丝攻夹(18D)、棘轮板头(19e)、小郎头(4H)六个主要部分构成,并对动板体(15A)部分另有三个实施例,对棘轮部分另有一个实施例,并可按产品需要对各部功能选取舍,其藏物管(17C)、丝攻夹(18D)、小郎头(4H)、棘轮板头(19C)还可按需和常用活板手组合成上述不同功能产品,各部结构均可以按产品要求灵活取舍构成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忠勋泮战海
申请(专利权)人:潘忠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