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赖秋萍专利>正文

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7624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属于收蜂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所述引蜂装置由黑色的锥形遮光罩和设置在锥形遮光罩内的引蜂柱组成,所述引蜂柱由若干黑色棉布条构成;所述若干黑色棉布条的一端绑扎成束固定在锥形遮光罩内顶部,另一端延伸至锥形遮光罩外侧;所述引蜂柱的下端与锥形遮光罩开口部之间的间距为10~15c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用于收捕蜜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Bee inducing device for dividing bee nes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ee nests with bee bee collecting device belongs to lead; device technology field; the technical points include the lead bee device composed of conical hood black and set the column in the conical hood in the cited bee, the bee cited by several black cotton column form; one end of the lashing some black cotton strips into a beam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conical baffle and the other end extends to the outer conical baffl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ends of the conical column and cited bee hood opening is 10 to 15cm; the utility model aims to provide a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good effect of bee nests with bee device for catching the b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蜜蜂捉捕工具,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J-U装直。
技术介绍
蜜蜂在蜂箱中繁殖到一定数量时,工蜂就会培育出另一个蜂王,进行分巢。在分巢时,现有的做法是等分巢出的蜂群聚集在某个地方后,再穿上特制密封服,用扫把之类的工具将蜂群扫进蜂箱中。这种做法不仅麻烦,而且具有一定难度,如果操作不当,还有可能会给蜜蜂蜇伤或是收捕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蜜蜂分巢用弓I蜂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其中所述引蜂装置由黑色的锥形遮光罩和设置在锥形遮光罩内的引蜂柱组成,所述引蜂柱由若干黑色棉布条构成;所述若干黑色棉布条的一端绑扎成束固定在锥形遮光罩内顶部,另一端延伸至锥形遮光罩外侧;所述引蜂柱的下端与锥形遮光罩开口部之间的间距为10 15cm。上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中,所述锥形遮光罩纵截面的夹角为30 60°。上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中,所述锥形遮光罩的高度为35 45cm。上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中,所述锥形遮光罩内顶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引蜂柱的上端固定在固定座上。上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中,所述锥形遮光罩顶部设有定位钩,所述定位钩下端穿过锥形遮光罩固定座固定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采用蜜蜂喜欢的黑色作为遮光罩,既满足蜜蜂对颜色的需求,又满足蜜蜂喜阴的特点,同时通过设置黑色棉布条制成的引蜂柱,可以方便蜜蜂以引蜂柱为支点在遮光罩内聚集,达到收蜂的效果。进一步地,通过严格控制遮光罩的角度以达到控制罩光线的目的,同时,通过控制引蜂柱与锥形遮光罩开口部之间的间距,保证在吸引蜜蜂时,既不会由于引蜂柱下端与锥形遮光罩开口部之间的间距太长而在爬行的中途飞走,也不会由于该段间距太短而起不到吸引蜜蜂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锥形遮光罩1、引蜂柱2、固定座3、定位钩4。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所述引蜂装置由黑色的锥形遮光罩I和设置在锥形遮光罩I内的引蜂柱2组成,所述锥形遮光罩I的高度为35 45cm ;所述引蜂柱2由若干黑色棉布条构成;所述若干黑色棉布条的一端绑扎成束固定在锥形遮光罩I内顶部,另一端延伸至锥形遮光罩I外侧;所述引蜂柱2的下端与锥形遮光罩2开口部之间的间距为10 15cm。所述锥形遮光罩I纵截面的夹角为30 60°,优选角度为45°。这样可以保证锥形遮光罩I内的光线不会太暗也不会太亮,保证收蜂的效果,如果光线太亮或太暗,均有可能造成蜜蜂进来后还会飞走。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引蜂柱2,在锥形遮光罩I内顶部设有固定座3,所述引蜂柱2的上端固定在固定座3上。同时,在锥形遮光罩I顶部设有定位钩4,所述定位钩4的下端穿过锥形遮光罩I与固定座3固定连接,这样在使用时,可以方便放置,方便地将引蜂装置挂在蜂箱侧边的位置,方便蜜蜂发现该装置。使用时,将本技术的引蜂装置放置在蜂箱的附近,当蜜蜂分巢时,从蜂箱飞出的蜜蜂由于其喜阴暗习性,会飞向黑色的锥形遮光罩1,并沿着引蜂柱2爬入阴暗的锥形遮光罩I内,由于引蜂柱2也黑色的棉布条,既是蜜蜂喜欢的颜色,也方便蜜蜂在上面爬行。当蜜蜂均进入锥形遮光罩I内时,即可采用薄板挡住锥形遮光罩I的口部,引至新蜂箱,将蜜蜂抖入箱中,即完成蜜蜂的诱捕。权利要求1.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蜂装置由黑色的锥形遮光罩(I)和设置在锥形遮光罩(I)内的引蜂柱(2)组成,所述引蜂柱(2)由若干黑色棉布条构成;所述若干黑色棉布条的一端绑扎成束固定在锥形遮光罩(I)内顶部,另一端延伸至锥形遮光罩(I)外侧;所述引蜂柱(2)的下端与锥形遮光罩(2)开口部之间的间距为10 15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遮光罩(I)纵截面的夹角为30 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遮光罩(I)的高度为35 45c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遮光罩(I)内顶部设有固定座(3),所述引蜂柱(2)的上端固定在固定座(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蜜蜂分巢用弓I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遮光罩(I)顶部设有定位钩(4),所述定位钩(4)的下端穿过锥形遮光罩(I)与固定座(3)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属于收蜂装置
;其技术要点包括所述引蜂装置由黑色的锥形遮光罩和设置在锥形遮光罩内的引蜂柱组成,所述引蜂柱由若干黑色棉布条构成;所述若干黑色棉布条的一端绑扎成束固定在锥形遮光罩内顶部,另一端延伸至锥形遮光罩外侧;所述引蜂柱的下端与锥形遮光罩开口部之间的间距为10~15cm;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用于收捕蜜蜂。文档编号A01K57/00GK203058074SQ2013200833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5日专利技术者赖秋萍 申请人:赖秋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蜜蜂分巢用引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蜂装置由黑色的锥形遮光罩(1)和设置在锥形遮光罩(1)内的引蜂柱(2)组成,所述引蜂柱(2)由若干黑色棉布条构成;所述若干黑色棉布条的一端绑扎成束固定在锥形遮光罩(1)内顶部,另一端延伸至锥形遮光罩(1)外侧;所述引蜂柱(2)的下端与锥形遮光罩(2)开口部之间的间距为10~15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秋萍
申请(专利权)人:赖秋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