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左伟专利>正文

节水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746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节水栽培装置,将蓄水装置与栽培装置相连接,其特征是:下部为蓄水装置,上部为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安放在所述蓄水装置与所述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Water saving cultivation device

Water saving cultivation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water storage device and cultivation device connecte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water storage device, soil cultivation device permeable layer and substrates across the upper part is placed; will be filled with absorbent material or water absorbent material bag placed in the water storage device and the lies every soil layer and the substrate permeable cultiv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节水栽培装置,属于环境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的传统栽培技术,未能充分对水资源进行保存和利用,导致绿化管理效率低下,造成了较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节水栽培装置,其特征是:下部为蓄水装置,上部为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将蓄水装置与栽培装置相连接;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与所述蓄水装置和所述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相连接。所述技术的特征是:将有机垃圾处理装置与所述栽培基质相连接。所述技术的特征是:在以若干固体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池体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或在以若干装有基质的容器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池体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或在以若干由U形槽组合连接构成的池体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将所述组合式水池与所述安放有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的栽培装置相连接。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以若干由U形槽组合连接构成的蓄水槽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或在以若干固体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蓄水槽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将栽培装置安放在蓄水容器或所述蓄水槽上,将隔土透水材料与栽培基质安放在所述栽培装置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安放在所述栽培装置与所述蓄水容器或蓄水槽中;或将下部设有支撑装置的栽培装置安放在所述蓄水容器或蓄水槽中,将隔土透水材料与栽培基质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的栽培装置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的栽培装置与所述蓄水容器或蓄水槽中。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以若干固体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蓄水池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将栽培装置安放在所述蓄水池的固体池壁与支撑装置上,将隔土透水材料与栽培基质安放在所述栽培装置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安放在所述栽培装置与所述蓄水池中;或将下部设有支撑装置的栽培装置安放在蓄水容器或所述蓄水池中,将隔土透水材料与栽培基质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的栽培装置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的栽培装置与所述蓄水容器或蓄水池中。本技术解决技术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下部设有支撑装置的多孔隔板安放在蓄水装置上,将隔土透水材料与栽培基质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的多孔隔板上,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安放在所述蓄水装置与所述栽培基质中。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有机垃圾处理装置安放在所述栽培基质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降雨或日常浇水时,多余的水通过排水孔流入下部的蓄水装置中;在干旱缺水时,所述蓄水装置中的水通过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源源不断地将水分补充至所述蓄水装置上部的栽培基质中。本技术可充分保存和利用降雨及日常生活废水,节省人工。所述的节水栽培装置可拆卸移动,不影响房屋日后的维修与养护。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中1.蓄水槽,2.隔土透水材料,3.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4.栽培基质,5.多孔隔板,6.固体,7.蓄水池,8.保水防渗膜,9.有机垃圾处理装置,10.通气排水孔,11.支撑装置,12.蓄水容器,13.栽培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节水栽培装置与组合式水槽相连接的实施例图;图2、图5是节水栽培装置与组合式水池相连接的实施例图;图3、图6是节水栽培装置与蓄水容器相连接的实施例图;图4是组合式水池的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所述实施例的结构图,在以若干固体(6)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蓄水槽(I)内铺设保水防渗膜(8)并注入水;将栽培装置(13)安放在所述蓄水槽(I)上,将隔土透水材料(2)与栽培基质(4)安放在所述栽培装置(13)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3)安放在所述蓄水槽(I)与所述栽培装置(13)中。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将有机垃圾处理装置(9)安放在栽培基质(4)中。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结构图,在以若干固体(6)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蓄水池(7)内铺设保水防渗膜(8)并注入水;将栽培装置(13)安放在所述作为外围池壁的固体(6)与支撑装置(11)上,将隔土透水材料(2)与栽培基质(4)安放在所述栽培装置(13)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3)安放在所述蓄水池(7)与所述栽培装置(13)中。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将下部设有支撑装置(11)的栽培装置(13)安放在蓄水池(7)中,将隔土透水材料(2)与栽培基质(4)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11)的栽培装置(13)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3)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11)的栽培装置(13)与所述蓄水池(7)中。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结构图,将下部设有支撑装置(11)的栽培装置(13)安放在蓄水容器(12)中,将隔土透水材料(2)与栽培基质(4)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11)的栽培装置(13)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3)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11)的栽培装置(13)与所述蓄水容器(12)中。图4是所述实施例的俯视图,以若干安放有隔土透水材料⑵与栽培基质⑷的栽培装置(13)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蓄水池(7)内铺设保水防渗膜(8),并注入水。图5是所述实施例的结构图,在以若干固体(6)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蓄水池(7)内铺设保水防渗膜⑶并注入水;将下部设有支撑装置(11)的多孔隔板(5)安放在蓄水池(7)上,将隔土透水材料(2)与栽培基质(4)安放在所述下部设有支撑装置(11)的多孔隔板(5)上,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3)安放在所述蓄水池(7)与所述栽培基质(4)中。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结构图,在蓄水容器(12)的容器壁侧面设置通气排水孔(10),将栽培装置(13)安放在所述蓄水容器(12)上,将隔土透水材料(2)与栽培基质(4)安放在所述栽培装置(13)中,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3)安放在所述蓄水容器(12)与所述栽培装置(13)中。在所述实施例中,吸水材料可采用棉制品、纤维绒线、蛭石、麦饭石、煤渣、泥土等材料,汲水袋、隔土透水材料可采用无纺布等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节水栽培装置,其特征是:下部为蓄水装置,上部为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将蓄水装置与栽培装置相连接;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与所述蓄水装置和所述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将有机垃圾处理装置与所述栽培基质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水栽培装置,其特征是:在以若干固体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池体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或在以若干装有基质的容器作为外围池壁组合连接构成的池体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或在以若干由U形槽组合连接构成的池体内铺设保水防渗膜并注入水。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的节水栽培装置,将蓄水装置与栽培装置相连接,其特征是下部为蓄水装置,上部为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安放在所述蓄水装置与所述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中。文档编号A01G27/06GK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水栽培装置,其特征是:下部为蓄水装置,上部为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将蓄水装置与栽培装置相连接;将吸水材料或填充有吸水材料的汲水袋与所述蓄水装置和所述安放有隔土透水层与栽培基质的栽培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伟
申请(专利权)人:左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