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直壁用花盆及用于竖直壁用花盆的多过滤器和花盆支承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6208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竖直壁用花盆以及用于竖直壁用花盆的多过滤器和花盆支承框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花盆(20),盖(30)设置在其中限定内部空间(22)的花盆主体(21)上。多个主体过滤器孔(28)形成于花盆主体(21)中。土壤(s)设置于内部空间(22)中,其中植物(p)种植在土壤(s)中。多个植物孔(38)限定在盖(30)中,种植于土壤(s)中的植物(p)通过植物孔向外侧伸出。盖过滤器孔(40)限定在位于植物孔(38)之间的与主体过滤器孔(28)的每个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多过滤器(50)穿过主体过滤器孔(28)、盖过滤器孔(40)及土壤(s)中的每个。在多过滤器(50)中,支承管状体(52)限定多过滤器(50)外形,并且过滤壳体(60)设置在多过滤器(50)中。过滤壳体(60)包括第一过滤部分(60)和微生物过滤部分(68)。还可以设置围绕支承管状体(52)的微生物片(5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竖直壁上培育植物的花盆、在其中使用的多过滤器以及用于将花盆支承在竖直壁上的花盆支承框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人们为了对成多种形态的竖直壁进行绿化以使得竖直壁环保付出了诸多努力。这种竖直壁的示例包括通过切土或盛土形成的垂直于地面的竖直壁、大型建筑物的壁面等的倾斜表面而获得的竖直壁。已经公开了多种用于绿化斜面的方法。例如,第10-0419883号韩国专利公开了斜面绿化加固建构方法,其中为了绿化切土或盛土的倾斜表面,使用框架来形成盛土层,并在盛土层形成后通过向前移动框架以在模框与盛土层的前端之间形成植被土壤层。但是,根据该方法,植被土壤层的表面相对于地表面仅仅面对向上方向,因此生长于植被土壤层中的植物相对于地表面向上生长。因此,当人们在地表面观察斜面时,不仅会看到在倾斜表上生长的植物,而且还会看到框架的一个表面,因此存在着会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绿化程度的问题。此外,根据相关领域,存在着很难将土壤层沿竖直壁固定的问题。特别是存在着,在执行竖直壁的绿化后,由于风雨等的影响导致植被土壤松垮散落而无法适当地维持绿化状态的问题。近年来,在大型建筑物中广泛使用着,通过在室内的壁面上进行绿化,从而利用该植物来净化内部空气的植物空气净化器。植物沿植物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的壁设置以利用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如上所 述,如果沿壁从下侧至上侧设置植物,可以使植物空气净化器在内部空间中所占的水平面积最小化。另一方面,如果沿壁种植植物,建筑物内部中不常被使用的竖直面积可以被利用,这样在空间利用上相对有利。然而,为了利用建筑物内部的壁种植植物,因为需要沿重力方向种植植物,因此存在着植物的种植会相对较难的问题。由于这个问题,建筑物内部的壁的沿下侧到上侧设置植物的部分应该是倾斜的。此外,需要土壤以将植物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的壁上,为了不让这些土壤因重力而向下滑落,需要将土壤最小限度地倾斜地进行设置。该倾斜度越小越好。然而,如果设置土壤的倾斜度太小,会因为所占的内部空间变大而导致低效。此外,在现有的植物空气净化器中存在着使用的部分植物枯萎时很难进行替换的问题。特别是位于高处的部分植物枯萎时,操作者需要带着植物与土壤及工作工具攀爬壁,将枯萎的植物拔出并设置新的植物,因此存在着工作非常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出现在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花盆,该花盆用于种植使用在设置在竖直壁上的植物空气净化器中的植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在植物空气净化器中,使空气通过设置植物的土壤以将空气净化,尤其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植物根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使植物空气净化器中的植物容易替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将植被土壤定位在花盆内部的确定空间中以将其沿竖直壁定位从而植物的根位于植被土壤中并且植物的茎和叶位于花盆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花盆支承框架,其用于将用于绿化竖直壁的填充有植被土壤的花盆容易且牢固地固定至竖直壁。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竖直壁用花盆,包括:花盆主体、盖、以及多过滤器,其中花盆主体具有以预定角度相互连接以形成填充有土壤的内部空间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并且花盆主体在其一表面上具有多个主体过滤器孔,盖配置成通过以预定角度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以遮蔽花盆主体的内部空间,并且盖在对应于主体过滤器孔的位置处具有盖过滤器孔以及在盖过滤器孔之间具有植物可以通过的植物孔,多过滤器通过填充在内部空间中的土壤、花盆主体的主体过滤器孔、以及盖的盖过滤器孔以当内部空气通过多过滤器时净化吸入的内部空气。多过滤器包括:支承管状体和过滤壳体,支承管状体设置在花盆主体内部空间的土壤内并且具有以预定角度相互连接的第一管状体杆和第二管状体杆以形成两端开放的管状,过滤壳体设置于所述支承管状体的内部,具有以预定角度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杆和第二壳体杆以形成两端开放的管状,并且其中具有第一过滤部分。花盆还包括分布杆,其在支承管状体的外表面上径向地延伸并位于填充在内部空间中的土壤内。 在过滤壳体内的空气流动路径上设有微生物过滤部分,其位于第一过滤部分之后。多个分布凸缘在过滤壳体内部中成列地设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以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设有微生物片以围绕支承管状体,该微生物片在基底中包括微生物。分布凸缘成列地设置在凸缘轴上,并且位于凸缘轴一端的固定腿固定至过滤壳体并且设置在过滤壳体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多过滤器包括:支承管状体和过滤壳体,其中支承管状体具有以预定角度相互连接的第一管状体杆和第二管状体杆并且具有两端开放的管状,过滤壳体设置于所述支承管状体的内部,具有以预定角度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杆和第二壳体杆,具有两端开放的管状,并且其中具有第一过滤部分。多个分布杆在支承管状体的外表面上径向地延伸。多过滤器还包括微生物片,其在基底中包括微生物并且围绕支承管状体。多过滤器还包括微生物过滤部分,其设置在过滤壳体内的空气流动路径上,位于第一过滤部分之后。多个分布凸缘在过滤壳体内部中成列地设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以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分布凸缘呈盘状,并且具有不同直径的分布凸缘交替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竖直壁用花盆,包括:主体、盖、主体固定构件及盖固定构件,其中主体具有连接至主体框架以形成成网状的壁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并且其最宽的区域之一开放,盖联接至主体以遮蔽主体的开放的表面,并且具有连接至盖框架以形成网形式的壁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以及其中分别形成在主体和盖的相应位置的主体固定构件和盖固定构件相互联接,其中多个植物孔设置在盖中以使得设置在填充在主体内部的植被土壤中的植物向外侧伸出,植物孔的边缘由第一环形成。主体呈平的六面体形并且主体还具有位于主体的当主体设置在竖直壁中时面朝上的表面上的供水孔,供水孔用于向填充在主体内部的植被土壤供水。植物孔中的一些通过连接第二环与连接杆形成,第二环具有比第一环的直径更大的直径,以及具有比通过第一环形成的植物孔的直径更大的直径的植物孔通过切割连接杆并移除第一环形成。主体固定构件和盖固定构件分别设于主体和盖的两端,并且设于主体和盖两端的主体固定构件和盖固定构件的高度不同以使得邻近的主体固定构件和盖固定构件通过一个螺丝相互联接。主体固定构件和盖固定构件包括延伸件和联接件,其中延伸件分别与主体和盖一体地形成,联接件垂直于延伸件凸出并联接至花盆支承框架。螺丝穿过邻近的花盆的主体固定构件和盖固定构件以联接至花盆支承框架,并且联接托架通过螺丝联接,联接托架具有挂板和联接部分,挂板位于联接托架的两端并且挂在两侧的花盆上,联接部分连接位于联接托架的两端的挂板并且螺丝穿过其中。根据本方面的另一方面,提供竖直壁用花盆支承框架,其包括:支承框架主体、花盆定位部分、以及定位构件,其中支承框架主体具有上壁、下壁以及端壁,上壁和下壁沿底板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形成,以及端壁的端部沿底板的两端边缘形成并且分别连接至上壁和下壁,花盆定位部分通过从支承框架主体的底板竖直地凸出的竖直分隔壁分隔并且花盆固定地定位在其上,以及定位构件从花盆定位部分的底表面凸出以支承花盆的拐角并且在花盆定位部分的底表面与花盆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 开口凸条在花盆定位部分中沿对应于花盆的中间部分的位置形成,并且开口凸条的高度与在定位构件中凹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哲弘金载洪尹永焕金相旼
申请(专利权)人:绿色基础设施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