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6961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6:27
为了获得小尺寸、低成本、充分大视角、横向色像差的极好校正,适于与成像装置组合使用,以及成像镜头的高光学性能。成像镜头(1)包括:具有凹入的图像侧表面的负的第一透镜(L1);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起的物体侧表面的正的第二透镜(L2);孔径光阑;以及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起的图像侧表面的正的第三透镜(L3),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孔径光阑和所述第三透镜依此顺序从物体侧布置。构成第一透镜(L1)和第三透镜的材料(L3)对于d线的阿贝数大于或等于40。构成所述第二透镜(L2)的材料对于d线的阿贝数小于或等于40。当整个系统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L2)的中心厚度为D3,以及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时,满足以下公式(1)和(2):1.4<D3/f<2.9...(1);以及-5.0<f1/f<-1.8...(2)。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excellent correction of small size, low cost, wide viewing angle and lateral chromatic aberra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being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maging device and the high op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imaging lens. The imaging lens (1) including: having a negativ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first lens (L1); having raised in the paraxial region of the object side surface positive second lens (L2); aperture; and having raised in the paraxial region in the image side surface of the positive third lens (L3), the first lens, the second lens, the aperture and the third lens in this order from the object side arrangement. The number of D (L3) for the first lens (L1) and the third lens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0. The Abbe number of the material that constitutes the second lens (L2)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for the D line. When the entire system of the focal length of F, second (L2) of the lens center thickness is D3, and the first lens (L1) focal length is F1, meet the following formula (1) and (2):1.4 < D3/f < 2.9... (1); and -5.0 < f1/f < -1.8... (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和成像设备。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在使用诸如CCD (电荷耦合装置)和CMOS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成像装置的车载照相机、用于移动终端的照相机、监视照相机等中使用的成像镜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诸如CXD和CMOS的成像装置的尺寸变得非常小,并且成像装置的分辨率变得非常高。因此,包括这种成像装置的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尺寸被减小。因此,安装在成像设备上的成像镜头除了具有极好的光学性能之外,尺寸和重量也需要被减小。同时,安装在车载照相机、监视照相机等上的透镜需要具有极好的耐气候性。此外,透镜需要具有宽视角,并且结构的尺寸小且成本低,并具有极好的性能。作为在上述领域中具有相对较小的多个透镜的传统的成像镜头,已知例如在以下专利文献1-4中公开的成像镜头。专利文献1-4公开了三透镜式成像镜头。相关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6 (1994) -34879号专利文献2: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1-337268号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5-181596号专利文献4: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9-276679号专利文献5: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10-231190号专利文献6: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8-102500号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对安装在车载照相机、监视照相机等上的透镜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存在进一步扩大视角例如具有超过130°的全视角同时满足上述小尺寸、低成本、高性能等要求的需求。进一步地,近年来,透镜通常与成像装置结合使用。因此,存在对于适于与成像装置结合使用的镜头系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对于往往当视角扩大或当透镜与成像装置结合使用时成为问题的横向色像差的极好校正的需求。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镜头系统的全视角大约为82°到83°,所述角度不够宽。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镜头系统的尺寸不够小。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镜头系统的视角不够广。如果试图扩大视角,则镜头系统的尺寸变大,这是因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太长。因此,难以构造小尺寸的镜头系统。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镜头系统中,第二透镜的光学能力弱,并且横向色像差没有被充分校正。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镜头系统中,第二透镜的物体侧表面凹入。然而,当横向色像差重要时,认为第二透镜的物体侧表面凸起的镜头系统更加有利。考虑到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可以获得充分广的视角同时以小尺寸和低成本构造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可以以极好的方式校正横向色像差,并且适于与成像装置结合使用,并且具有极好的光学性能。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这种成像镜头的成像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镜头是下述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包括:具有凹入的图像侧表面的负的第一透镜;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起的物体侧表面的正的第二透镜;孔径光阑;以及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起的图像侧表面的正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孔径光阑和所述第三透镜依此顺序从物体侧布置,其中构成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材料对于d线的阿贝数大于或等于40,并且构成第二透镜的材料对于d线的阿贝数小于或等于40 ;以及其中当整个系统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为D3,以及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时,满足以下公式(I)和⑵:1.4 < D3/f < 2.9...(I);以及-5.0 < fl/f < -1.8...(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成像镜头是下述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包括:具有凹入的图像侧表面的负的第一透镜;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起的物体侧表面的正的第二透镜;孔径光阑;以及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起的图像侧表面的正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孔径光阑和所述第三透镜依此顺序从物体侧布置,其中构成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材料对于d线的阿贝数大于或等于40,并且构成第二透镜的材料对于d线的阿贝数小于或等于40 ;以及其中当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23时,满足以下公式(3A)和(4):3.0 < f2/f3 < 50.0...(3A);以及1.3 < |fl/f23| < 4.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成像镜头是下述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包括:具有凹入的图像侧表面的负的第一透镜;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起的物体侧表面的正的第二透镜;孔径光阑;以及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起的图像侧表面的正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孔径光阑和所述第三透镜依此顺序从物体侧布置,其中构成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材料对于d线的阿贝数大于或等于40,并且构成第二透镜的材料对于d线的阿贝数小于或等于40,以及构成第二透镜的材料对于d线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且小于或等于1.8 ;以及其中当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并且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时,满足以下公式(3B):2.0 < f2/f3 < 50.0...(3B)。进一步地,理想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镜头、第二成像镜头和第三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公式(2)和(5)至(12)。作为理想的模式,成像镜头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满足公式(5)至(12)中的一个。可选地,成像镜头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满足组合的以下两个或更多个任意公式:-5.0 < fl/f < -1.8...(2);1.00 < f3/f < 2.50...(5);2.0 < R3/f < 10.0...(6);0.9 < D2/f < 2.5...(7); 0.4 < Dl/f <1.5...(8);4.0 < I fl2/f I < 50.0...(9);4.0 < f2/f < 20.0...(10);0.1 < RX3 I /R3 < 1.0...(11);以及1.00 < f23/f < 1.85 …(12),其中f:整个系统的焦距;fl: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f3:第三透镜的焦距;Π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t2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R3:第二透镜的物体侧表面在近轴区域中的曲率半径;RX3:第二透镜的物体侧表面在有效直径边缘处的曲率半径;Dl: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D2: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空气间距。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镜头、第二成像镜头和第三成像镜头中,理想的是镜头系统仅包括三个透镜,所述三个透镜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成像镜头、第二成像镜头和第三成像镜头中,当透镜为非球面透镜时,将在近轴区域中考虑表面的凹入/凸起形状和折射能力(光焦度)的符号,除非另外注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成像镜头中,当表面的形状朝向物体侧凸起时曲率半径的符号为正,而当表面的形状朝向图像侧凸起时曲率半径的符号为负。这里,措词“表面的有效直径”表示当考虑对成像有贡献的所有光线与透镜表面彼此相交的点时,由直径方向上的最外侧点(最远离光轴的点)构成的圆的直径。进一步地,术语“有效直径边缘”表示最外侧点。当系统相对于光轴旋转对称时,由最外侧点构成的图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见太郎近藤雅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