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其中每对正极和负极在完全充电状态下的开路电压为4.25V或更高。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引入许多便携式电子设备如组合照相机、移动电话、和便携式计算机,且其尺寸和重量已减小。在这些电子设备中,除了尺寸减小外,还已促进了多功能和复杂化。结果,其功耗并非总是降低。实际上,由于多功能,使用时间倾向于变得更长。使用者期望使用这种使用时间更长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因此,期望广泛用作便携式电子设备电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更高的能量密度。通常,在传统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钴酸锂用于正极,碳材料用于负极,且工作电压在4.2V-2.5V的范围内。在这种最大限度在4.2V下工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对于用于正极的正极活性材料如钴酸锂,仅约60%的理论容量被利用。因此,原则上,可通过进一步增加充电电压以利用剩余的容量。实际上,已知高能量密度通过设定充电电压为4.25V或更高而实现(参见国际公开N0.W003/0197131)。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设定充电电压超过4.2V的电池中,氧化气氛(特别是在正极表面附近的氧化气氛)增强。结果,与正极物理接触的非水电解质材料和隔膜易于氧化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其包括:正极;与正极相对布置的负极;以及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其中正极活性材料的量和负极活性材料的量使得开路电池电压在4.25V?6.00V的范围内,所述电解质包括电解液和抑制在正极附近的氧化的聚合物,所述正极包括化学式1、化学式2、或化学式3所示的锂复合氧化物,(化学式1)LifMn(1?g?h)NigM1hO(2?j)Fk其中M1表示选自钴(Co)、镁(Mg)、铝(Al)、硼(B)、钛(Ti)、钒(V)、铬(Cr)、铁(Fe)、铜(Cu)、锌(Zn)、锆(Zr)、钼(Mo)、锡(Sn)、钙(Ca)、锶(Sr)、和钨(W)的至少一种;且f、g、h、j、和k为在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富太郎,明石宽之,小川健一,尾花良哲,细谷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