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阀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33187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热水器阀芯结构,包括自动阀腔、手动阀腔内的自动阀芯与手动阀芯,所述自动阀芯、手动阀芯包括阀芯外壳、底座、动片、静片、阀芯转柄,所述阀芯转柄卡合连接在所述动片上,静片上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所述动片上设有槽腔,槽腔的中心圆部与静片上的第一阀口对应设置、槽腔的扇部与静片上的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位于同一圆周线上;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分别连通阀体的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在阀体内设有混水流道使得自动阀芯的静片的第四阀口与手动阀芯静片的第四阀口连通,手动阀芯静片的第一阀口连通阀体的出水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洗浴使用舒适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或商用热水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热水器上的热水器阀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热水器均通过对冷热水的流量的调节实现出水温度的控制,高端产品一般都设有温度设定的功能,而该温度设定通常是指对热水器内胆的水温的设定,而并不是直接对出水温度的设定。最终的出水温度还是通过外接的混水阀由手工或自动阀进行调节。手动阀和自动电子阀通常是两个独立的阀体,安装在冷热水龙头上,两阀体内形成独立的混水水道与进出水接口连接,使整体结构比较庞大且密封性能不理想。另一方面,热水器的出水温度调节是通过对冷水流量或热水流量的调节实现的,一般的方法是以其中一项流量为固定值,通过另一项水流量的大小调整来实现混水温度的高低,如此一来,当用户需要比较高的水温时,常出现流量偏小的情况,影响洗浴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调节阀与手动调节阀相结合的、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且水温、水量调节科学合理的热水器阀芯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水器阀芯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整体的阀体的自动阀腔、手动阀腔内的自动阀芯与手动阀芯,所述自动阀芯、手动阀芯包括阀芯外壳、底座、动片、静片、阀芯转柄,所述阀芯转柄卡合连接在所述动片上,所述阀芯外壳设有转柄孔,所述阀芯转柄从转柄孔向外伸出,所述静片上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所述动片上设有槽腔,所述槽腔包括中心圆部、两侧对称的扇部、连接中心部与两侧扇部的连接部,所述槽腔的中心圆部与静片上的第一阀口对应设置、所述槽腔的扇部与静片上的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位于同一圆周线上;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分别连通阀体的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在阀体内设有混水流道使得自动阀芯的静片的第四阀口与手动阀芯静片的第四阀口连通,手动阀芯静片的第一阀口连通阀体的出水流道。所述混水流道连通自动阀芯静片的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所述冷水流道连接自来水,所述热水流道连接热水器内胆蓄水,在阀体内还设有连通冷水流道与两阀腔的三通冷水流道,连通热水流道与两阀腔的三通热水流道,所述槽腔的中心圆部与静片上的第一阀口保持全截面连通;当手动阀芯的动片旋转至混水流道与出水流道连通时,手动阀芯动片的槽腔与三通冷水流道、三通热水流道不相通。所述槽腔的扇部截面与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的开口截面形状一致,所述槽腔两侧扇部的夹角与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之间的夹角相同。在自动阀腔与手动阀腔的开口设有阀腔压盖。在所述底座外侧和内侧均设有密封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I)以阀芯动、静片的配合结构,使通过配合结构的水流截面积恒定为1,实现了只要是在冷、热水道开通的任一状态,由冷、热水混合的水道其水流量恒定,结构设计科学合理。2)本专利技术的手动阀芯与自动阀芯设置在同一阀体内,手动阀腔与自动阀腔之间设置有相通的水道,在自动阀芯工作时,自动阀腔与手动阀腔相通,使混合出水统一经手动阀腔进入出水通道中,而自动阀芯不工作时,又可关闭两阀腔的通路,由手动阀芯调节热水器的出水温度。整体结构设计简洁紧凑,各水道的流路设计科学合理、且非常精巧。3)本专利技术在阀体内巧妙地设计多个水流通道,将热水器水温的自动与手动操作有机结合,整体设计思路以自动阀调节为主、手动阀调节作为备用方案,且水温的高低不影响混水通道的出水流量,克服现有热水器水温调节以单一水流量调温而导致混水流量随水温忽大忽小的固有缺陷。总的出水量则通过手动阀控制,使流出热水器花洒的出水温度、水量大小可随意调整,满足了洗浴使用舒适性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水器阀芯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水器阀芯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图4为图2的C-C剖视图。图5为热水器阀芯结构的自动阀芯结构示意图。图6为除去阀芯外壳的自动阀芯结构示意图。图7为阀芯结构的动片结构示意图。图8为阀芯结构的静片结构主视图。图9为阀芯结构的静片结构后视图。图10为阀芯结构旋转过程中自动阀芯动片与静片相对位置示意图解。图11为阀芯结构旋转过程中手动阀芯动片与静片相对位置示意图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6,一种热水器阀芯结构,包括整体的阀体,分别设置在阀体的自动阀腔5、手动阀腔6内的自动阀芯与动阀芯,阀体上还设有冷水管口 2、热水管口 3,出水管口 4,冷水管口 2内是连接自来水的冷水流道AO、热水管口 3内是连接热水器内胆贮水的热水流道B0、出水管口 4是离开阀体的出水流道Cl。在阀体I内设置有自动阀腔5、手动阀腔6 ;在自动阀腔内设有自动阀芯,在手动阀腔内设有手动阀芯;在阀体内还设有三个水流流道,分别是:连通冷水流道AO与两阀腔的三通冷水流道Al,连通热水流道BO与两阀腔的三通热水流道BI,两阀腔之间还设有混水流道CO。自动阀芯、手动阀芯均由阀芯外壳8、底座17、动片9、静片10、阀芯转柄16构成,其中,阀芯转柄16卡合连接在动片9的背部,阀芯外壳8设有转柄孔,所述阀芯转柄16从转柄孔向外伸出,所述静片上设有第一阀口 11、第二阀口12、第三阀口 13、第四阀口 14,动片的正面设有槽腔15,所述槽腔包括中心圆部151、两侧对称的扇部152、连接中心部与两侧扇部的连接部153,槽腔的中心圆部151与静片上的第一阀口 11对应设置、所述槽腔的扇部152与静片上的第二阀口 12、第三阀口 13位于同一圆周线上;第二阀口 12、第三阀口 13分别连通阀体的热水流道B0、冷水流道A0,在阀体内设有混水流道CO使得自动阀芯的静片的第四阀口与手动阀芯静片的第四阀口连通,手动阀芯静片的第一阀口连通阀体的出水流道Cl。所述混水流道CO包括设置在自动阀腔5底部下方的容腔段、连接所述容腔段的直管段,所述直管段的开口设置在手动阀腔6的底部。在自动阀腔与手动阀腔的开口设有阀腔压盖7,压盖将阀芯外壳8压紧在自动或手动阀腔内。在底座17的外侧和内侧均设有密封垫圈18。阀体内三通冷水流道Al、三通热水流道B1、混水流道CO、出水流道Cl是互相独立的四个水流通路,自来水经过上述水流通道并由自动阀芯或手动阀芯控制手动阀芯出水流道Cl的流量大小后,从阀体的出口流出,实现水温调节和水量调节的功能,自来水(冷水)由冷水管口 2进入到冷水流道A0,然后由冷水流道AO管路流入三通冷水流道Al,在三通冷水流道Al处分成两支路,一路流向自动阀芯,另一路流向手动阀芯,在自动阀芯内部,通过冷热水混合后流入到混水流道CO,混水流道CO的水流向手动阀腔,再由手动阀芯流向出水流道Cl,最后流出阀体。从热水器加热内胆出来的热水由热水管口 3进入到热水流道B0,然后流入三通热水流道BI,在此处分成两支路,一路流向自动阀芯,另一路流向手动阀芯,在自动阀芯内部,通过冷热水混合后流入到混水流道CO,混水流道CO的水流向手动阀腔,再由手动阀芯流向出水流道Cl,最后流出阀体。槽腔15的扇部截面与第二阀口 12、第三阀口 13的开口截面形状一致,槽腔两侧扇部的夹角与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之间的夹角相同。从而使得当槽腔沿圆周线旋转移位、且槽腔的活动范围在第二阀口、第三阀口所在区域内时,槽腔与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相交的截面面积保持为恒值。下面,详细说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水器阀芯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整体的阀体的自动阀腔、手动阀腔内的自动阀芯与手动阀芯,所述自动阀芯、手动阀芯包括阀芯外壳、底座、动片、静片、阀芯转柄,所述阀芯转柄卡合连接在所述动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外壳设有转柄孔,所述阀芯转柄从转柄孔向外伸出,所述静片上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第四阀口,所述动片上设有槽腔,所述槽腔包括中心圆部、两侧对称的扇部、连接中心部与两侧扇部的连接部,所述槽腔的中心圆部与静片上的第一阀口对应设置、所述槽腔的扇部与静片上的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位于同一圆周线上;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分别连通阀体的热水流道、冷水流道,在阀体内设有混水流道使得自动阀芯的静片的第四阀口与手动阀芯静片的第四阀口连通,手动阀芯静片的第一阀口连通阀体的出水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殴永源吴宇翔董越彭武龙欧阳山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