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定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86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精密定位夹具,是可夹持定位一工件,包含一底座、二可沿一第一轴向在一夹持位置与一松释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底座移动的夹座、一沿该第一轴向装设于所述夹座与该底座之间的弹性单元,及一肘节单元,该肘节单元具有二肘节杆,所述肘节杆具有一互相枢接的第一端部,及一分别与所述夹座枢接的第二端部,当所述肘节杆移动至一第一状态时,该弹性单元可迫使所述夹座移动至该夹持位置,而夹持该工件,当所述肘节杆移动至该第二状态时,所述肘节杆可迫使所述夹座移动至该松释位置,而松释该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精准地夹持工件的精密定位夹具
技术介绍
现有光学厂在进行如图1所示的镜头组装工作时,一般是利用人工手持吸嘴将数镜片分别置入一镜筒1内,惟,由于人工组装不但易因人为疏失而造成组装错误,且生产速度慢,因此,即有业者利用自动化组装系统来进行镜头的组装工作,然而,现有夹持镜筒用的夹具(图未示)并无法直接与自动化组装系统配合使用,因此,为了配合自动化组装作业的精准性与重复性,本案申请人便提出一种可配合自动化作业流程且可精准地夹持镜筒的精密定位夹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泛用性佳且可精准地夹持工件的精密定位夹具。本专利技术精密定位夹具,是可夹持定位一工件,包含一底座、二夹座、一弹性单元,及一肘节单元。所述夹座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上,所述夹座可沿一第一轴向在一夹持位置与一松释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底座移动,当所述夹座沿该第一轴向移动至该夹持位置时,所述夹座是互相靠近而可夹持该工件,当所述夹座沿该第一轴向移动至该松释位置时,所述夹座是互相远离而可松释该工件。该弹性单元是沿该第一轴向装设于所述夹座与该底座之间,而可迫使所述夹座从该松释位置复位至该夹持位置。该肘节单元是可在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之间移动,该肘节单元具有二肘节杆,所述肘节杆具有一互相枢接的第一端部,及一分别与所述夹座枢接的第二端部,当所述肘节杆移动至该第一状态时,该弹性单元可迫使所述夹座从该松释位置移动至该夹持位置,当所述肘节杆移动至该第二状态时,所述肘节杆可迫使所述夹座从该夹持位置移动至该松释位置。借此,本专利技术可配合自动化作业而精准地重复夹持定位工件,且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工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镜头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精密定位夹具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夹持一镜筒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二夹座是在一夹持位置;图5是图4中5-5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图4中6-6割面线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与一主圆盘、一凸轮盘、一镜筒抓取单元的配置示意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与该主圆盘、该凸轮盘、该镜筒抓取单元的另一配置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夹座是在该夹持位置,该较佳实施例的一肘节单元是在一第一状态;图9是一类似图7的视图;图10是一类似图8的视图,说明该肘节单元是移动至一第二状态,而使所述夹座移动至一松释位置;图11是一类似图4的视图,说明所述夹座移动至该松释位置;图12是一类似图8的视图,说明所述夹座移动至该夹持位置,而夹持住该镜筒;图13是该较佳实施例与该主圆盘、该凸轮盘,及一镜片吸取单元的配置示意图;图14是一类似图13的视图,说明镜片吸取单元将一镜片组入该镜筒内。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参阅图2、3、4,为本专利技术精密定位夹具的较佳实施例,如图7、9与图13、14所示,该夹具是可装设于一可间歇转动的主圆盘100上,该主圆盘100上并设置有一可沿一第三方向Z间歇升降移动的凸轮盘200,该凸轮盘200具有数朝向该夹具的压杆210、数两两一组设置的导正孔220,及数两两一组设置的导正杆230,当该主圆盘100将该治具转动至对应一可间歇转动及可沿该第三方向Z间歇升降移动的镜筒抓取单元300时,该镜筒抓取单元300可将一工件400从一托盘500上移动至该治具上,在本实例中,该工件400是为一镜筒,而,当该主圆盘100将该治具转动至对应一可间歇转动及可沿该第三方向Z间歇升降移动的镜片吸取单元600时,该镜片吸取单元600即可将一镜片700从另一类似该托盘500的托盘(图未示)上移动至该工件400内,该镜片吸取单元600并具有二对应于所述导正杆230的导正孔610。参阅图2、3、4,该精密定位夹具包含一底座10、二夹座20、一弹性单元30、一肘节单元40,及一同步单元50。该底座10具有一可装设于该主圆盘100上的底壁11、二沿一与一第一轴向X垂直的第二轴向Y间隔地设置于该底壁11上的侧壁12、一沿该第一轴向X与该底壁11前端邻接的导引壁13、二沿该第一轴向X设置于所述侧壁12之间的轴杆14、二分别设置于所述侧壁12上而可与所述导正孔220(见图13、14)套接的导正杆15,及二分别设置于该底壁11上的勾柱16。所述夹座20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底座10上而位于所述侧壁12之间。所述夹座20分别具有一底块21、一设置于该底块21顶面上的夹块22,及二装设于该底块21上并分别与所述轴杆14套接的线性轴承23。所述底块21分别具有一可与该同步单元50接合的第一接合部211,及二可供所述夹块22快速对位组装的定位销2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接合部211是分别为一导销。所述夹块22分别具有一夹一夹角的夹持壁面221、一由该夹持壁面211界定出而互呈相对设置的夹槽222(见图5)、一连续地形成于该夹持壁面221的顶缘上的凸缘部223(见图5),及二可分别与所述底块21的定位销212套接的定位孔224。当所述夹块22的定位孔224与所述底块21的定位销212套接对位后,所述夹块22即可利用数螺栓锁固定位于所述底块21上。借由所述线性轴承23与所述轴杆14的滑接,所述夹座20可沿该第一轴向X在一夹持位置(见图5、8、12)与一松释位置(见图10)之间相对于该底座10移动,当所述夹座20沿该第一轴向X移动至该夹持位置(见图5、8、12)时,所述夹座20是互相靠近而将该工件400夹持于所述夹槽222内,当所述夹座20沿该第一轴向X移动至该松释位置(见图10)时,所述夹座20是互相远离而可松释该工件400。该弹性单元30是沿该第一轴向X装设于所述夹座20与该底座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单元30具有二沿该第一轴向X装设于互相邻近的其中一侧壁12与其中一底块21之间的第一弹簧31(见图5),及二沿该第一轴向X装设于互相邻近的另一侧壁12与另一底块21之间的第二弹簧32(见图5),所述第一、二弹簧31、32的弹性恢复力可迫使所述夹座20从该松释位置(见图10)复位至该夹持位置(见图5、8、12)。该肘节单元40是可在一第一状态(见图8、12)与一第二状态(见图10)之间移动。该肘节单元40具有二肘节杆41、二分别沿该第二轴向Y螺接于所述底块21上的栓杆42、二分别装设于所述栓杆42上的滚动轴承43,及四两两一组分别套接于所述栓杆42上的垫圈44。所述肘节杆41具有一互相枢接的第一端部411,及一分别与所述栓杆42枢接而枢设于所述底块21上的第二端部412。如图3所示,所述滚动轴承43的一外环431是分别与该导引壁13抵接,当该肘节单元40在该第一、二状态之间移动时,所述滚动轴承43的外环431是沿该第一轴向X而在该导引壁上13滚动。当所述肘节杆41被该压杆210下压至该第二状态(见图10)时,所述肘节杆41可连动所述底块21而迫使所述夹座20从该夹持位置(见图8)移动至该松释位置(见图10),而压缩所述第一、二弹簧31、32,相反地,当该压杆210上移脱离所述肘节杆41,而使所述肘节杆41移动至该第一状态(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精密定位夹具,是可夹持定位一工件,其特征在于:该精密定位夹具包含:一底座;二夹座,是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上,所述夹座可沿一第一轴向在一夹持位置与一松释位置之间相对于该底座移动,当所述夹座沿该第一轴向移动至该夹持位 置时,所述夹座是互相靠近而可夹持该工件,当所述夹座沿该第一轴向移动至该松释位置时,所述夹座是互相远离而可松释该工件;一弹性单元,是沿该第一轴向装设于所述夹座与该底座之间,而可迫使所述夹座从该松释位置复位至该夹持位置;及一肘节 单元,是可在一第一状态与一第二状态之间移动,该肘节单元具有二肘节杆,所述肘节杆具有一互相枢接的第一端部,及一分别与所述夹座枢接的第二端部,当所述肘节杆移动至该第一状态时,该弹性单元可迫使所述夹座从该松释位置移动至该夹持位置,当所述肘节杆移动至该第二状态时,所述肘节杆可迫使所述夹座从该夹持位置移动至该松释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益隆
申请(专利权)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