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厚飞专利>正文

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72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棘轮扳手,其包括有一扳手,其于头部开设有一驱动槽;一驱动体,是枢设于头部内,而使二端分别凸出于头部外;一换向块,是容置于头部内,并啮合于驱动体侧面;一拨动装置,其是设于头部内,并套设于驱动体的一端,所述拨动装置的一侧形成有一拨片;一控制钮,是枢设于驱动体凸出于扳手头部的一端,用以连动拨动装置枢转;一换向开关,其是枢设于头部的驱动槽内,并藉拨动装置的拨转连动而枢摆,以控制换向块的方向;由此,所述换向开关可提供一较确实与稳定的换向效果,且所述换向开关是于驱动槽内枢转,故不容易发生变形故障的问题,当然就可有效的降低产品故障率,提高良率,达到品质稳定高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棘轮扳手,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换向确实稳定的效果、且不容易发生变形故障的问题、以及提高产品良率、达到品质稳定与高寿命的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扳手在手工具的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扳手的种类已发展出许多不同种类,对于日常生活中,或是一般业界都需要用到扳手,是现场工作不可或缺的手工具;尤其台湾在生产扳手的能力也是世界第一,已属于相当拥挤的领域,故许多微小的问题皆是改进的动力,不论是产品品质或是提供的实用效果,是业者目前最欲于改善的问题。请参照我国专利公告编号第404298号的棘轮扳手专利案,其主要是于换向块30、拨动装置40、头部12的缺口142、及控制钮50之间设一弹簧制成的拨接件70。通过弹簧制成的拨接件70来达到连动换向的效果。所述现有结构于实用上仍有多处缺点,因所述拨接件70是由弹簧制成,其在偏摆拨动换向块30时,容易因受力过大而弯曲变形,故在实际使用时,在换向的操作常常会发生驱动体20与换向块30的间换向不确实的问题,容易有卡住或是无法换向的缺点。又弹簧制成的拨接件70在长时间使用之下,很容易因为换向块30、拨动装置40、头部12的缺口142、及控制钮50等诸多构件的间的剪力挤压,使弹簧产生变形扭曲的缺点,进而导致整个扳手10故障的缺点。而此缺点更造成厂商的产品更换率提高,形成产品不良率大幅提高的问题,也就影响销售品质与名声,此种不符产业利用的设计非常的不实用,故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可有效的降低产品故障率,提高良率,达到品质稳定高寿命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扳手,具有一握柄,所述握柄一端设一具有容置空间的头部,所述头部开设有一与容置空间相通连的驱动槽;一驱动体,其包括第一端及供扳动工作物的第二端,所述驱动体是枢设于头部的容置空间内;一换向块,是容置于头部的容置空间内并啮合于驱动体侧面;一拨动装置,其是设于头部的容置空间内,并套设于驱动体的第一端处,所述拨动装置的一侧形成有一拨片;一控制钮,是枢设于驱动体的第一端;一换向开关,其是枢设于头部的驱动槽内,通过拨动装置的拨转连动而控制换向块的方向。所述换向开关靠近换向块的一侧装设有一弹性体,而所述换向块相反于驱动体的一侧凹设有一凹陷部,所述弹性体是顶推于所述凹陷部。所述换向开关靠近换向块的一侧开设有一供容纳所述弹性体的顶掣槽。所述换向开关于所述顶掣槽还装设有一供弹性体顶推的顶掣件。所述顶掣件是实施为一空心销。所述换向开关于一端则设有一径向延伸的卡抵部,所述卡抵部是伸至所述拨动装置的拨片处。所述拨片内设有一长槽,而所述卡抵部突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伸入于所述长槽内。所述换向开关于靠近所述卡抵部的位置还形成有一凹陷。所述换向开关的两侧相对于换向块的位置分别设有一凹槽。控制钮设有一套孔并于一侧延伸一供使用者拨转的拨动部,所述套孔是套设于驱动体的第一端。所述控制钮突设有一定位片,而所述拨动装置设有一供容纳所述定位片的掣孔。容置空间包括有一容纳驱动体的第一容槽,及一容纳换向块的第二容槽,所述第二容槽是与驱动槽相连通。控制钮的拨动部内设一弯弧槽,而扳手的头部则设有一销,伸入于弯弧槽中。所述拨动部的端面向内凹陷有一与弯弧槽相连通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一与所述销卡合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是由一滑片与一弹性体所组成。所述滑片概呈一U字形状,而所述弹性体是顶推于所述滑片内,使滑片卡抵于销上。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棘轮扳手,其中所述换向开关是为刚性材质,故可提供一较确实与稳定的换向效果,且刚性材质的换向开关是于驱动槽内枢转时,较能承受换向时的剪力,故不容易发生变形故障的问题,当然就可有效的降低产品故障率,提高良率,达到品质稳定高寿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纵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顺时针拨动控制钮的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延续;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4的延续;图7为本专利技术逆时针拨动控制钮的状态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7的延续;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7的延续;附件为我国专利公告编号第404298号专利案。附图标记说明10扳手;11握柄;12头部;13容置空间;131第一容槽;132第二容槽;14缺槽;141圆孔;142缺口;15大圆孔;151止挡;16销孔;17驱动槽;20驱动体;21啮合部;211棘齿;22卡合部;221卡环;23驱轴;231卡槽;232钢珠;24穿孔;241挡缘;25掣动杆;251压部;252阶级槽;253弹性体;30换向块;31齿面;32凹陷部;40拨动装置;41拨片;411长槽;42掣孔;50控制钮;51套孔;52拨动部;511定位片;521弯弧槽;522插槽;53-C型扣环;54销;60定位装置;61滑片;611顶推面;62弹性体;70换向开关;701顶掣槽;702卡抵部;703凸块;704凹陷;705凹槽;71顶掣件;72弹性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有一扳手10,其于头部12开设有一驱动槽17;一驱动体20,是枢设于头部12内,而使二端分别凸出于头部12外;一换向块30,是容置于头部12内,并啮合于驱动体20侧面;一拨动装置40,其是设于头部12内,并套设于驱动体20的一端,所述拨动装置40的一侧形成有一拨片41;一控制钮50,是枢设于驱动体20凸出于扳手10头部12的一端,用以连动拨动装置40枢转;一换向开关70,其是枢设于头部12的驱动槽17内,并藉拨动装置40的拨转连动而枢摆,以控制换向块30的方向;其中请参照图2与图3,一扳手10,其主要包括一握柄11接设一概呈圆形的头部12,其中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头部12设计得相当的小。所述头部12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13,其是由一大一小的圆弧形凹陷而分别形成第一容槽131及第二容槽132。所述头部12的上端面设有一缺槽14,所述缺槽14由一与第一容槽131同轴心的圆孔141与一概呈矩形的缺口142组成,又所述头部12上端面缺口142的邻近侧边凹设有一销孔16。反之所述头部12的下端面则设有一与第一容槽131同轴心且同径的大圆孔15,藉此使容置空间13内的第二容槽132被包覆于内部使下端面形成一止挡151。而头部12下端面靠近大圆孔15处则开设有一与第二容槽132连通的驱动槽17。一驱动体20,其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驱动体的第二端可供扳动工作物;其是容置于头部12中容置空间13的第一容槽131中,而所述驱动体20的中间部位是为一圆径较大的啮合部21,整个啮合部21恰能容入头部12的第一容槽131中。所述啮合部21的外缘壁面则分布环设有棘齿211,并于啮合部21的第一端延伸设有一卡合部22,其能伸出于头部12上端面的圆孔141外。所述卡合部22接近端面的外缘环设有一圈卡环221。此外,相对于卡合部22的第二端则设有一驱轴23,所述驱轴23是概呈一方柱体,其一侧壁面设有一卡槽231(如图1所示),所述卡槽231能容入一钢珠232,而整个驱动体20由卡合部22至驱轴23的中心部位纵向贯穿一孔径大小略有差异的穿孔24,并于孔径差异接合处形成一挡缘241,其中穿孔24并与驱轴23的卡槽231相连通。一掣动杆25,其一端是设有圆径较大的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扳手,具有一握柄,所述握柄一端设一具有容置空间的头部,所述头部开设有一与容置空间相通连的驱动槽;一驱动体,其包括第一端及供扳动工作物的第二端,所述驱动体是枢设于头部的容置空间内;一 换向块,是容置于头部的容置空间内并啮合于驱动体侧面;一拨动装置,其是设于头部的容置空间内,并套设于驱动体的第一端处,所述拨动装置的一侧形成有一拨片;一控制钮,是枢设于驱动体的第一端;一换向开关,其是枢设于头部的驱动槽 内,通过拨动装置的拨转连动而控制换向块的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厚飞
申请(专利权)人:胡厚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