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85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磨刀座,其主要包含有:一吸盘、一弹簧、一主座体、一磨刀石组、一控制把手及一盖体,其中吸盘具有一吸附力,上方延伸出有一拉杆,吸盘套设于拉杆上,主座体的中央设有一贯穿孔,拉杆穿过该贯穿孔,该贯穿孔延伸到上方的缺槽处,而于缺槽的一侧边延伸出有一结合座,结合座上并设置有插孔供结合磨刀石组,另主座体的底部具有一空间,该空间的周缘并设有一配合吸盘周缘的压合凸缘,控制把手具有一结合部,该利用结合部与拉杆结合,且下方形成有一挤压块,而于控制把手往外则延伸出有一把手杆,盖体盖合主座体上;藉由上述结构,可得到使用、收藏方便,且不必用手辅助抓持,担心手部被割伤的疑虑。(*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用于研磨刀具,尤指使刀具恢复往昔锋利度的磨刀座,其具有可吸附固定的功效,使用上更为方便,及可增加收纳的变化性。
技术介绍
刀具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其会因为经常性切割硬物,而逐渐产生有刀刃变钝的情况,该会造成物品的切割不顺利,因此必须再藉由磨刀石将刀具之刀刃磨锋利,可恢复刀具的使用功能性,而一般磨刀石均为长条状,该藉由刀具之刀刃于上方倾斜来回滑移,藉以得到磨利刀刃,该方式的使用需消耗大量的磨刀石,且使用的方便性与快速性欠佳,而一整块之磨刀石,不仅笨重且不方便收藏者;有鉴于此,有了将磨刀石设置一小块,而将该磨刀石结合于一磨刀座上,而磨刀石具有特殊的造型,可直接容纳刀具的刀刃部位,直接以刀刃部位于磨刀石中移动即可,该种的方式较为省磨刀石,且可更简易的将刀具磨利。然而,前述单纯的磨刀石或结合磨刀座方式,其使用时刀具在磨刀石上滑移的过程,均须再以另一手扶住(或抓住)磨刀石及磨刀座,该在使用上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尤其是磨刀座越设计越小巧,越容易发生。因此,针对上述现有磨刀石或结合磨刀座方式会有过于笨重与危险性的诸多问题点,如何研发出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新型结构,实为业界所需改良突破。现有磨刀石或磨刀座的结构改良,其分别具有体积庞大、重量重,或使用需同时利用到双手容易有被割伤等疑虑,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收藏方便且在使用时不必担心手部被割伤的磨刀座,其主要包含有一吸盘、一弹簧、一主座体、一磨刀石组、一控制把手及一盖体,其中吸盘具有一吸附力,上方延伸出有一拉杆,主座体的中央设有一贯穿孔,该贯穿孔延伸到上方的缺槽处,而于缺槽的一侧边延伸出有一结合座,结合座上并设置有插孔,另主座体的底部具有一空间,该空间的周缘并设有一配合吸盘周缘的压合凸缘,磨刀石组为两片重叠对合状,该叠合后于中央产生出有一磨刀空间,控制把手具有一结合部,结合部下方形成有一偏心方式的挤压块,而于控制把手往外则延伸出有一把手杆,盖体上方设有一通孔,位于通孔的两边处并延伸有限位部,藉由上述结构组合,以得到磨刀座。根据上述结构的磨刀座,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磨刀座,其使用时磨刀座本身可吸附于一固定件上,完全不需要再利用使用者的另一手部抓持,因此完全不必担心抓持的手部会有被割伤的疑虑,且磨刀座可设置的更小更轻巧;本技术提供的磨刀座,其磨刀座可利用吸盘垂直吸附于任意高处的面上,如冰箱的光滑表面上或玻璃面上,该可节省收纳的空间,且容易找寻使用,亦可直接于该垂直面上进行刀具的研磨。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技术的组合剖面暨未吸附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剖面暨吸附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吸附于平面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吸附于垂直面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2所示,其主要包含有一吸盘10、一弹簧20、一主座体30、一磨刀石组40、一控制把手50及一盖体60,其中吸盘10具有一吸附力,上方延伸出有一拉杆11,主座体30中央设有一贯穿孔31,该贯穿孔31延伸到上方的缺槽32处,而于缺槽32的一侧边延伸出有一结合座33,结合座33上并设置有插孔34,另主座体30的底部具有一空间,该空间的周缘并设有一配合吸盘10周缘的压合凸缘35,磨刀石组40为两片重叠对合状,该叠合后于中央产生出有一磨刀空间,控制把手50具有一结合部51,结合部51下方形成有一偏心方式的挤压块52,而于控制把手50往外则延伸出有一把手杆53,盖体60上方设有一通孔61,位于通孔61的两边处并延伸有限位部62。其结构组合(由图1及配合图3所示),弹簧20套设于吸盘10的拉杆11上,吸盘10再以拉杆11穿入主座体30的贯穿孔31,而控制把手50则以结合部51由缺槽32中供与拉杆11结合,而使控制把手50可于拉杆11上枢转,磨刀石组40结合入主座体30的插孔34内,盖体60由主座体30上盖结锁固,并令磨刀石组40上段伸出通孔61即可。其使用时(配合图3、4所示),磨刀座可任意选择一光滑的平整表面上使用,该使用先以吸盘10适当吸附于光滑面上,这时可转动控制把手50的把手杆53,令把手杆53以挤压块52产生偏转进而上拉吸盘10的拉杆11,同时主座体30会被往下挤压,以压合凸缘35压设于吸盘10周缘,进而使吸盘10产生紧密、确实的吸附,之后即可将变钝的刀具于盖体60通孔61间的磨刀石组40进行研磨。藉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其使用时磨刀座本身可吸附于一固定件上,完全不需要再利用使用者的另一手部抓持,因此完全不必担心抓持的手部会有被割伤的疑虑,且磨刀座可设置的更小更轻巧,如图5所示,且磨刀座可利用吸盘10垂直吸附于任意高处的面上,如冰箱的光滑表面上或玻璃面上,该可节省收纳空间,且容易找寻使用,亦可直接于该垂直面上进行刀具的研磨。虽然本技术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在没有脱离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磨刀座,其特征在于利用于主座体上结合有吸盘与结合有磨刀石组,吸盘可供吸附于一光滑面的固定件上做固定,而磨刀石组则供刀具的研磨使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座体结合吸盘利用有盖体由上方做盖合,所述吸盘配合使用一控制把手做控制;所述吸盘具有一吸附力,上方延伸出有一拉杆,主座体的中央设有一贯穿孔,该贯穿孔延伸到上方的缺槽处,而于缺槽的一侧边延伸出有一结合座,结合座上并设置有插孔,另主座体的底部具有一空间,该空间的周缘并设有一配合吸盘周缘的压合凸缘,控制把手具有一结合部,结合部下方形成有一偏心方式的挤压块,而于控制把手往外则延伸出有一把手杆,盖体上方设有一通孔;藉由上述结构,吸盘以拉杆穿入主座体的贯穿孔,控制把手以结合部由缺槽中供与吸盘的拉杆结合,磨刀石组结合入主座体的插孔内,盖体由主座体上盖结锁固,磨刀石组则可由通孔伸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磨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的拉杆上配合套设有一弹簧,吸盘再以拉杆穿入主座体的贯穿孔中做结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磨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刀石组为两片重叠对合状,该叠合后于中央产生出有一磨刀空间。5.如权利要求2所述磨刀座,其特征在于盖体位于通孔的两边处延伸出有限位部。专利摘要一种磨刀座,其主要包含有一吸盘、一弹簧、一主座体、一磨刀石组、一控制把手及一盖体,其中吸盘具有一吸附力,上方延伸出有一拉杆,吸盘套设于拉杆上,主座体的中央设有一贯穿孔,拉杆穿过该贯穿孔,该贯穿孔延伸到上方的缺槽处,而于缺槽的一侧边延伸出有一结合座,结合座上并设置有插孔供结合磨刀石组,另主座体的底部具有一空间,该空间的周缘并设有一配合吸盘周缘的压合凸缘,控制把手具有一结合部,该利用结合部与拉杆结合,且下方形成有一挤压块,而于控制把手往外则延伸出有一把手杆,盖体盖合主座体上;藉由上述结构,可得到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刀座,其特征在于:利用于主座体上结合有吸盘与结合有磨刀石组,吸盘可供吸附于一光滑面的固定件上做固定,而磨刀石组则供刀具的研磨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士标
申请(专利权)人:锦豪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