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旋转增程式棘轮螺丝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665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两节旋转增程式棘轮螺丝刀,包括手柄、棘轮装置、旋转拨轮及螺丝刀杆,所述的棘轮装置设于手柄的内腔,所述的螺丝刀杆与旋转拨轮形成螺丝刀的第一节,手柄、换向开关及棘轮装置形成螺丝刀的第二节,该螺丝刀第一节和第二节经由棘轮装置配合螺丝刀杆进行双动力增程作业或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重行程中作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种驱动方式,更好的保证在拧紧或旋松螺钉进程的舒适性,具有结构合理、省力、使用方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一种两节旋转增程式棘轮螺丝刀,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螺丝刀
,尤其是涉及一种棘轮结构螺丝刀。
技术介绍
棘轮螺丝刀既可以顺时针转,也以逆时针转,使用十分方便。目前带棘轮的螺丝刀一般是把棘轮装置安置于手柄前端,使用时借助手柄旋转实现扭力传递。中国文献CN200620103975.8公开一种组合式棘轮螺丝刀,属于前述结构的设计,包括握把以及固定在握把上的棘轮装置,棘轮装置设有用于安装螺丝刀刀头的轴向中央通孔,所述的棘轮装置包括连接座、套筒、2个制动块、弧形滑块和外套。螺丝刀的功能是拧紧或旋松螺钉,拧紧过程时先将螺钉对准螺孔,开始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旋进,随着深度的增加需要较大的动力紧固螺钉;旋松螺钉正好与上述过程相反。然而,目前棘轮螺丝刀结构限制,使用时手握手柄转动施力,即只能由手及胳膊的同时转动施加较大扭力,并且手腕需要来回翻转,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有螺杆不转的空档,导致效率低,尤其在特殊场合如汽车底盘操作时,费时费力。中国文献CN02233950.7披露一种手动螺丝刀,该螺丝刀能单手握螺丝刀手柄不动,通过手柄中的旋钮快速旋转螺丝刀杆,螺丝刀杆的传动比可按需选调,在螺丝刀杆作用力大时螺丝刀杆与螺丝刀手柄能方便的联为一体如普通手动螺丝刀一样工作,然而,该结构螺丝刀传动设计复杂,且没有旋转增程的效果,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两节旋转增程式棘轮螺丝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两节旋转增程式棘轮螺丝刀,包括手柄、棘轮装置、旋转拨轮及螺丝刀杆,所述的棘轮装置设于手柄的内腔,旋转拨轮置于手柄的一端口处并与棘轮装置的棘齿杆相连,该旋转拨轮另一端与螺丝刀杆固定相连,在手柄的腔壁上设有一换向开关用于管控棘轮装置换向动作,所述的螺丝刀杆与旋转拨轮形成螺丝刀的第一节,手柄、换向开关及棘轮装置形成螺丝刀的第二节,该螺丝刀第一节和第二节经由棘轮装置配合螺丝刀杆进行双动力增程作业或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重行程中作业。进一步,所述的双动力增程作业是通过转动手柄实现螺丝刀往复旋转操作,另一只手同时转动第一节的旋转拨轮使棘轮装置在回复的空行程中螺丝刀杆继续向所需的方向旋转,起到加速螺丝刀杆旋转的作用,使螺丝刀杆在第一、二节动力输入下始终保持旋转。进一步,所述的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重行程中作业是用拇指和食指配合转动第一节的旋转拨轮,在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行程中能有省力的作用,当螺丝锁紧的重行程中换用手握手柄按正常螺丝刀施力方式操作。进一步,所述的棘轮装置包括棘轮齿杆、一对棘轮爪、弹簧片、棘轮壳体和换向机构,其中:棘轮齿杆,是由中心杆及其上的棘轮齿组成,棘轮齿及中心杆部分伸入到棘轮壳体轴腔内;棘轮壳体,其轴腔壁两侧对称的设有棘爪通槽及弹簧片槽;棘轮爪,其为凸形制动板,一对棘轮爪分别置入上述的棘爪通槽内并插入到棘轮齿的齿间,凸形制动板内、外两侧配有弹簧片从而制动棘轮齿杆实现单方向转动;弹簧片,其由压紧弹簧片及两外扩弹簧片组成,每一弹簧片均呈U形结构并设置于棘轮壳体对应的弹簧片槽内;换向机构,其套于棘轮齿杆上并向两侧延伸形成换向推杆,两换向推杆上分别设有高点以使棘轮齿两侧的压紧弹簧片左右移动实现螺丝刀左右受力的选择。进一步,所述的换向机构是由环状体及沿两侧并沿轴向延伸的换向推杆,其中的环状体与换向开关卡接,该换向开关为换向拨片,换向拨片后端设有卡槽卡合于环状体对应的突起,换向拨片的拨头部形成拨钮穿过手柄壁露在手柄外,该换向拨片沿螺丝刀杆轴向调节棘轮装置使螺丝刀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施力。进一步,所述棘轮壳体的后端插入到手柄配合的腔孔内,且手柄的腔孔设有与棘轮壳体后端的外周面配合的棱面结构用于保持两者的同步转动,棘轮壳体通过螺丝及垫片固定在手柄上。进一步,所述棘轮齿杆的棘轮齿前端设有定位销,棘轮齿杆后端设有耐磨件。进一步,所述的手柄内腔为轴向通腔,其前端口内设有保护套,棘轮齿杆贯穿保护套中心孔与旋转拨轮连为一体,手柄后端由尾帽封堵。本技术是由螺丝刀杆及旋转拨轮组成的第一节和由手柄、换向拨片及棘轮组(棘轮装置)等组成的第二节构成。使用时可象普通棘轮螺丝刀一样正常往复旋转操作,更可在正常操作中用另一只手转动第一节的旋转拨轮,使棘轮在回复的空行程过程中螺丝刀杆继续向所需的方向旋转,起到加速螺丝刀杆旋转的作用。另一种使用方法是手掌握住手柄,用拇指和食指去转动旋转拨轮,在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行程中能有省力的作用。本技术与现有螺丝刀相比,具有结构合理、省力、使用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配图。图2是本技术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棘轮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棘轮装置另一示意图。图5、图6分别是本技术棘轮装置剖视及作用受力图。图7至图10是本技术棘轮装置右侧棘轮爪抬起受力及使用示意图。图11、图12是本技术棘轮装置左侧棘轮爪抬起使用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棘轮壳体与手柄配合图。图14是本技术换向机构图。图15是本技术旋转拨轮、螺丝刀杆及棘轮齿杆结合图。图16是本技术手柄与尾帽配合图。图17是本技术换向开关与手柄配合图。图18是本技术定位销及耐磨件装配与棘轮装置配合图。图19是本技术手柄部分半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19,一种两节旋转增程式棘轮螺丝刀,包括手柄1、棘轮装置2、旋转拨轮3及螺丝刀杆4,所述的棘轮装置2设于手柄的内腔,旋转拨轮3置于手柄的一端口处并与棘轮装置的棘齿杆21相连,该旋转拨轮3另一端与螺丝刀杆4固定相连(如图15),在手柄I的腔壁上设有一换向开关5用于管控棘轮装置2换向动作,所述的螺丝刀杆4与旋转拨轮3形成螺丝刀的第一节,手柄1、换向开关5及棘轮装置2形成螺丝刀的第二节,该螺丝刀第一节和第二节经由棘轮装置配合螺丝刀杆进行双动力增程作业或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重行程中作业。其中的双动力增程作业是通过转动手柄I实现螺丝刀往复旋转操作,另一只手同时转动第一节的旋转拨轮3使棘轮装置在回复的空行程中螺丝刀杆继续向所需的方向旋转,起到加速螺丝刀杆旋转的作用,使螺丝刀杆4在第一、二节动力输入下始终保持旋转;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重行程中作业是用拇指和食指配合转动第一节的旋转拨轮3,在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行程中能有省力的作用,当螺丝锁紧的重行程中换用手握手柄按正常螺丝刀施力方式操作。请参阅图2、图3、图4,本技术的棘轮装置2包括棘轮齿杆21、一对棘轮爪22、弹簧片、棘轮壳体25和换向机构26,其中:棘轮齿杆21,是由中心杆及其上的棘轮齿210组成,棘轮齿及中心杆部分伸入到棘轮壳体25轴腔内;棘轮壳体25,其轴腔壁两侧对称的设有棘爪通槽及弹簧片槽;棘轮爪22,其为凸形制动板,一对棘轮爪分别置入上述的棘爪通槽内并插入到棘轮齿210的齿间,凸形制动板内、外两侧配有弹簧片从而制动棘轮齿杆实现单方向转动,如图3及图4所示; 弹簧片,其由压紧弹簧片23及两外扩弹簧片24组成,每一弹簧片均呈U形结构并设置于棘轮壳体对应的弹簧片槽内;换向机构26,其套于棘轮齿杆上并向两侧延伸形成换向推杆,两换向推杆上分别设有高点以使棘轮齿两侧的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节旋转增程式棘轮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棘轮装置、旋转拨轮及螺丝刀杆,所述的棘轮装置设于手柄的内腔,旋转拨轮置于手柄的一端口处并与棘轮装置的棘齿杆相连,该旋转拨轮另一端与螺丝刀杆固定相连,在手柄的腔壁上设有一换向开关用于管控棘轮装置换向动作,所述的螺丝刀杆与旋转拨轮形成螺丝刀的第一节,手柄、换向开关及棘轮装置形成螺丝刀的第二节,该螺丝刀第一节和第二节经由棘轮装置配合螺丝刀杆进行双动力增程作业或螺丝锁紧过程中的轻、重行程中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力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南旗佰特精密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