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桂云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护理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183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手套,包括手套(1),手套(1)在手背位置设有通孔(2),手套(1)后部为臂套(3),臂套(3)内部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隔热层(5)、物理加热层(6)、蓄热层(7)和棉布层(8),臂套(3)正上方分开直至与通孔(2)连接,分开位置固定有粘性条(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新颖,可以在患者输液时保持患者的手臂温度,减少不良效果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且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科护理手套
技术介绍
由于患者在进行体外输液时,患者手臂由于暴露在外面,在天气寒冷或者输液瓶内的药物液体凉的情况下,患者会感到寒冷、难受,影响患者的治疗,现在患者在输液时大多用毛巾或者枕巾覆盖、保暖,但是这种方法达不到保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内科护理手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科护理手套,包括手套,手套在手背位置设有通孔,手套后部为臂套,臂套内部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隔热层、物理加热层、蓄热层和棉布层,臂套正上方分开直至与通孔连接,分开位置固定有粘性条。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热层、物理加热层、蓄热层和棉布层均可拆卸。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新颖,可以在患者输液时保持患者的手臂温度,减少不良效果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且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护理手套,包括手套1,其特征在于,手套I在手背位置设有通孔2,手套I后部为臂套3,臂套3内部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隔热层5、物理加热层6、蓄热层7和棉布层8,臂套3正上方分开直至与通孔2连接,分开位置固定有粘性条4。作为优选,所述的隔热层5、物理加热层6、蓄热层7和棉布层8均可拆卸。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新颖,可以在患者输液时保持患者的手臂温度,减少不良效果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且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内科护理手套,包括手套(I),其特征在于,手套(I)在手背位置设有通孔(2),手套(I)后部为臂套(3),臂套(3)内部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隔热层(5)、物理加热层(6)、蓄热层(7)和棉布层(8),臂套(3)正上方分开直至与通孔(2)连接,分开位置固定有粘性条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5)、物理加热层(6)、蓄热层(7)和棉布层(8)均可拆卸。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护理手套,包括手套(1),手套(1)在手背位置设有通孔(2),手套(1)后部为臂套(3),臂套(3)内部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隔热层(5)、物理加热层(6)、蓄热层(7)和棉布层(8),臂套(3)正上方分开直至与通孔(2)连接,分开位置固定有粘性条(4)。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新颖,可以在患者输液时保持患者的手臂温度,减少不良效果给患者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且易于大规模推广应用。文档编号A41D19/00GK203040781SQ20132008916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3日专利技术者王桂云 申请人:王桂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科护理手套,包括手套(1),其特征在于,手套(1)在手背位置设有通孔(2),手套(1)后部为臂套(3),臂套(3)内部由外到内依次设有隔热层(5)、物理加热层(6)、蓄热层(7)和棉布层(8),臂套(3)正上方分开直至与通孔(2)连接,分开位置固定有粘性条(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云
申请(专利权)人:王桂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