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500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龙头,属于电控水龙头领域。该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电子阀、微处理器以及红外传感器,所述水龙头本体通过电子阀连接进水管道,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于水池前端,用于感应水池前的人体,红外传感器通过微处理器与电子阀相连。当有人靠近水池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自动导通进水管路,并能在使用者离开后自动切断水流,实现节水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龙头,属于电控水龙头领域。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一直在倡导市民节水意识,为达到节水目的,已经出现了多种节水型水龙头。最常见的就是感应式龙头,这种龙头在有人靠近时会自动出水,但通常会因为感应问题而断水,出水不够稳定,而且会产生误感应造成水资源浪费;还有就是按压式龙头,这种龙头是在每次按压后固定出水量,通常需要多次按压才能完成一次用水,使用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使用方便的电控水龙头。该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还包括电子阀、微处理器以及用于感应人体的红外传感器,其中:水龙头本体通过电子阀连接进水管道,红外传感器通过微处理器与电子阀相连。作为方案优化,所述红外传感器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安装于水池前端。技术效果:1、能在人体靠近时自动导通水管,并能在水龙头打开后持续供水,提高了使用效率,同时避免了由于误感应而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当人们用完水离开后能自动切断水流,从而实现了节水双保险。2、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实现,使用方便,性能可靠,适合应用于各种宾馆、饭店。3、水池前端的传感器能实现最佳的感应效果,身高较矮的孩子也可以被感应到,设计更合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框图。图中标号名称:1、水龙头本体;2、电子阀;3、微处理器;4、红外传感器;5、进水管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水龙头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水龙头本体1、电子阀2、微处理器3以及红外传感器4,其中:水龙头本体I通过电子阀2连接进水管道5,红外传感器4通过微处理器3与电子阀2相连。水龙头本体I采用普通旋转式龙头;电子阀2用于导通或阻断进水管道5中的水流,即进水管5中的水流先经过电子阀2再到达水龙头本体I ;红外传感器4采用灵敏度较高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将其安装于水池前端,以提高感应效果;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电路结合内部程序实现控制功能。本水龙头采用市电转换供电,当使用者进入红外感应区域时,微处理器控制电子阀自动打开,进水管道导通,使用者手动打开水龙头即可用水;使用完毕后,若使用者忘记关上或未关紧水龙头,只要使用者离开感应区域,微处理器即控制电子阀关闭,切断进水管的水流,从而达到节水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阀(2)、微处理器(3)以及用于感应人体的红外传感器(4),其中:水龙头本体(I)通过电子阀(2)连接进水管道(5 ),红外传感器(4 )通过微处理器(3 )与电子阀(2 )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传感器(4)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安装于水池前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龙头,属于电控水龙头领域。该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电子阀、微处理器以及红外传感器,所述水龙头本体通过电子阀连接进水管道,所述红外传感器安装于水池前端,用于感应水池前的人体,红外传感器通过微处理器与电子阀相连。当有人靠近水池时,本专利技术能自动导通进水管路,并能在使用者离开后自动切断水流,实现节水功能。文档编号F16K21/04GK103195959SQ20131013007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何海燕 申请人: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阀(2)、微处理器(3)以及用于感应人体的红外传感器(4),其中:水龙头本体(1)通过电子阀(2)连接进水管道(5),红外传感器(4)通过微处理器(3)与电子阀(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