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边跨现浇段短悬臂支架施工方法,在墩顶平面现浇段箱梁的两侧,顺桥向预埋两排钢板,预先制作一种短悬臂支架,所述短悬臂支架包括一根钢横梁,在所述钢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与所述钢横梁垂直的钢纵梁,所述钢横梁与钢纵梁之间,焊接有斜撑杆;将短悬臂支架的钢纵梁焊接在墩顶的预埋钢板上;短悬臂支架的钢横梁悬于墩顶平面之外;在墩顶平面上,横桥向每隔70cm铺设一排砌砖;在所述砌砖的顶面,纵桥向每隔40cm铺设一根横跨所述砌砖的方木;所述短悬臂支架、砌砖和方木构成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在所述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上,按常规方法进行边跨现浇段施工的后续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法,应用于大跨度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段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跨度连续梁钢筋混凝土桥梁得到广泛应用,其边跨现浇段施工影响着整座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目前,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法大都采用满堂支架或三角托架施工,施工过程中,要先搭设满堂支架或三角托架,然后进行墩顶安装模板、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现有施工方法,支架或托架的搭设成本相对较高,工时较长,不易拆卸,影响着整个桥梁的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目前桥梁边跨现浇段施工中的支架或托架的结构,提供一种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其特征在于:( I)在墩顶平面现浇段箱梁的两侧,顺桥向预埋两排钢板,所述预埋钢板通过锚筋与墩顶钢筋焊接固定;(2)预先制作一种短悬臂支架,所述短悬臂支架包括一根钢横梁,在所述钢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与所述钢横梁垂直的钢纵梁,所述钢横梁与钢纵梁之间,焊接有斜撑杆;(3)利用塔吊将所述短悬臂支架整体吊至墩顶,并将短悬臂支架的钢纵梁焊接在墩顶的预埋钢板上;短悬臂支架的钢横梁悬于墩顶平面之外;(4)在墩顶平面上,短悬臂支架的两钢纵梁之间,横桥向每隔70cm铺设一排与短悬臂支架钢横梁平行的砌砖;在所述砌砖的顶面,纵桥向每隔40cm铺设一根横跨所述砌砖的方木;所述短悬臂支架、砌砖和方木共同构成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5)在所述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上,按常规方法进行边跨现浇段施工的后续工序,包括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混凝土浇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短悬臂支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快捷,应用于边跨现浇段的施工,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并可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墩顶预埋钢板的布置结构2是本专利技术设计和采用的短悬臂支架的结构示意3是短悬臂支架安装在墩顶后的状态示意4是砌砖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的是方木的布置结构示意6是安装模板后的现浇段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用于解释而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某双线特大桥主桥结构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箱梁,梁段梁底下缘曲线为二次抛物线,箱梁截面高度由跨中的5.25m,渐变到梁根部的9m。箱梁设2%的横坡,箱梁顶宽11.56m,底宽7m。边跨现浇段长3.75m,采用C55混凝土浇筑,总方量约99.3m3。边跨现浇段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施工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在墩顶I现浇段箱梁的两侧,顺桥向预埋两排钢板2。本实施例中,预埋采用60 X 30cm的钢板,钢板的布置方式为每排布置6块,相邻预埋钢板的布置间距为55cm。预埋钢板通过锚筋与墩顶钢筋焊接固定。在加工场预先加工制作短悬臂支架,短悬臂支架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一根钢横梁3,在所述钢横梁3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与所述钢横梁垂直的钢纵梁4,所述钢横梁与钢纵梁之间,焊接有斜撑杆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横梁包括两根并列的工字钢,两根并列的工字钢间通过至少3块连接钢板6焊接连接。每根所述钢纵梁,由两根并列的工字钢组成。本实施例中,短悬臂支架的钢横梁采用2根10.5m的工字钢I45a,每根钢纵梁采用2根长度为3.7m的工字钢I45a,两斜撑杆采用2.6m的工字钢I28a。短悬臂支架加工时,先将2根2145a型钢纵梁按设计位置焊接在钢横梁两端,接头处加焊加劲板,然后在钢纵梁与钢横梁间焊接2.6m长的I28a作为斜撑杆,以增强托架的稳定性;再在组成钢横梁的两根工字钢之间,加焊20X20cm的连接钢板6。上述部件焊接成一个整体后,短悬臂支架即加工完成。短悬臂支架制作完成后,利用塔吊整体吊装至现场墩顶,并将短悬臂支架的钢纵梁4按设计位置焊接在墩顶的预埋钢板2上,短悬臂支架的钢横梁3悬于墩顶平面之外,如图3所示。如图4和图5所示,在墩顶平面上,短悬臂支架的两钢纵梁4之间,横桥向每隔70cm铺设一排与钢横梁3平行的砌砖7,砌砖7高度为60cm ;在砌砖7的顶面,纵桥向每隔40cm铺设一根横跨所述砌砖7的方木8。本实施例中,方木8的规格为□ IOX 10cm。每根方木8至少横跨两排砌砖7。所述短悬臂支架、砌砖和方木构成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在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上,按常规方法依次进行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混凝土浇注等边跨现浇段施工的后续工序。所述常规方法,如目前常用的满堂支架或三角托架等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混凝土浇注类似,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详细说明,仅简述如下:1、模板施工(I)底模底模安装在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上。边跨现浇段底模采用竹胶板加IOX IOcm方木背楞加工制作成大块模板,在加工场集中加工,塔吊吊装至现场进行安装。(2)内模内模采用轻型钢骨架,S=20mm竹胶模板作面板,箱内设支架,钢管脚手架间距0.6m*0.6m,步距为 1.2m。(3)外模外侧模采用6mm钢面板+8cm槽钢背楞+IOcm槽钢桁架的定型钢模板,在加工场集中加工,塔吊吊装至现场进行安装。(4)端模采用钢模板,端模上有钢筋和预应力管道伸出,位置要求准确。图6所示为模板9安装后的现浇段结构示意图。2、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的安装:(I)钢筋的绑扎梁体钢筋在模板上整体绑扎,先进行底板及腹板钢筋绑扎,再安装内模,内模调试好后,进行顶板钢筋的绑扎。(2)预应力管道的安装边跨现浇段的预应力包括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管道,管道的安装应在钢筋绑扎安装过程中将其适合的安装。3、混凝土浇注:边跨现浇段梁体采用一次性浇筑,总方量约99.3m3。腹板混凝土按水平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4、混凝土养护及凿毛: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以上时拆模;梁段端部侧模拆除后,人工及时凿毛混凝土表面,保证外露部分为新鲜的粗骨料,以利于和下一节段混凝土更好的粘接。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 (1)在墩顶平面现浇段箱梁的两侧,顺桥向预埋两排钢板,所述预埋钢板通过锚筋与墩顶钢筋焊接固定; (2)预先制作一种短悬臂支架,所述短悬臂支架包括一根钢横梁,在所述钢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与所述钢横梁垂直的钢纵梁,所述钢横梁与钢纵梁之间,焊接有斜撑杆; (3)利用塔吊将所述短悬臂支架整体吊至墩顶,并将短悬臂支架的钢纵梁焊接在墩顶的预埋钢板上;短悬臂支架的钢横梁悬于墩顶平面之外; (4)在墩顶平面上,短悬臂支架的两钢纵梁之间,横桥向每隔70cm铺设一排与短悬臂支架钢横梁平行的砌砖;在所述砌砖的顶面,纵桥向每隔40cm铺设一根横跨所述砌砖的方木;所述短悬臂支架、砌砖和方木构成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 (5)在所述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上,按常规方法进行边跨现浇段施工的后续工序,包括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混凝土浇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板采用60X30cm的钢板,每排布置6块,相邻两块钢板间距为5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横梁包括两根并列的工字钢,所述两根并列的工字钢间通过至少3块连接钢板焊接连接;每根所述钢纵梁,由两根并列的工字钢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砌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桥梁边跨现浇段短悬臂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墩顶平面现浇段箱梁的两侧,顺桥向预埋两排钢板,所述预埋钢板通过锚筋与墩顶钢筋焊接固定;(2)预先制作一种短悬臂支架,所述短悬臂支架包括一根钢横梁,在所述钢横梁的两端,分别焊接一与所述钢横梁垂直的钢纵梁,所述钢横梁与钢纵梁之间,焊接有斜撑杆;(3)利用塔吊将所述短悬臂支架整体吊至墩顶,并将短悬臂支架的钢纵梁焊接在墩顶的预埋钢板上;短悬臂支架的钢横梁悬于墩顶平面之外;(4)在墩顶平面上,短悬臂支架的两钢纵梁之间,横桥向每隔70cm铺设一排与短悬臂支架钢横梁平行的砌砖;在所述砌砖的顶面,纵桥向每隔40cm铺设一根横跨所述砌砖的方木;所述短悬臂支架、砌砖和方木构成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5)在所述现浇段模板支撑系统上,按常规方法进行边跨现浇段施工的后续工序,包括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管道的安装、混凝土浇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钱江,王俊伟,彭园,侯兆隆,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