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平专利>正文

外方形内斗形纸盒的折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2061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2:33
一种外方形内斗形纸盒的折叠方法,涉及一种纸器皿的制作方法。取矩形纸,做横向折叠线、纵向折叠线等折叠线;先将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折成与水平面垂直的、一面豁开的五面立体状;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下部分形成水平面的、一面豁开的、五个等腰梯形组成的双层五边形;再折叠双层五边形,使之向上隆起,同时将双层五边形的第一等腰梯形插入第五等腰梯形的夹层,形成中部隆起的台式梯形立方体状;将第一、二、三、四正方形依次向内折叠90度,将第四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插入第一三角形下夹层内,即成外方形内斗形纸盒。外方形内斗形纸盒改变了传统纸盒盒体内外形式相同的结构,使纸盒风格别具一格;结构严谨缜密;方法简明易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器皿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纸器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纸盒多为内外形式相同,少有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纸盒多为内外形式相同,少有变化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取矩形纸,做三条与矩形纸的横向长度等长且平行的折叠线,由上自下依次为第一横向正折线,第二横向正折线和横向折叠线;做四条与矩形纸的纵向长度等长且平行的纵向折叠线;以第二横向正折线为界,其以上部分的纵向折叠线为纵向正折线,其以下部分的纵向折叠线为纵向反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成五个全等的正方形,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正方形、第二正方形、第三正方形、第四正方形和第五正方形;五个正方形的纵向正折线边长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纵向短正折线、第二纵向短正折线、第三纵向短正折线和第四纵向短正折线;在第二、三、四、五正方形做左低右高的对角线正折线;在第一横向正折线和第二横向正折线之间形成五个全等的第一矩形;在第二横向正折线和矩形纸下边之间形成上五个下五个共十个全等的第二矩形;由上五个第二矩形的上边的两个端点和下五个第二矩形的下边的两个端点向横向折叠线做等长的二十条斜线折叠线,上下第二矩形相对的斜线折叠线相交于横向折叠线交点,形成以纵向反折线为菱形对角线的四个菱形,左右纸边各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且方向相对,等腰三角形的腰为斜线正折线,左面的为第一等腰三角形,右面的为第二等腰三角形;四个菱形右上方的斜线折叠线菱形边为斜线反折线,其它斜线折叠线菱形边为斜线正折线;四个菱形中横向折叠线部分,纵向反折线左面部分为短线反折线,右面部分为短线正折线;菱形与菱形之间、菱形与第一等腰三角形之间、菱形与第二等腰三角形之间部分为菱形之间正折线;第一等腰三角形中的横向折叠线部分为反折线,第二等腰三角形中的横向折叠线部分为切开的切口;第一矩形纵向长度和第二矩形纵向长度是第一三角函数关系的邻边和斜边;第二矩形纵向长度和斜线折叠线的长度是第二三角函数关系的邻边和斜边;两个三角函数的对边长度相等;依照第二横向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90度;依照纵向反折线将菱形的右半部分折向左半部分相贴,短线反折线和短线正折线重合,第一等腰三角形和第二等腰三角形依照其腰即斜线正折线折叠;再将菱形折叠后的下半部分折向上半部分相贴,第一等腰三角形和第二等腰三角形折叠后的下半部分折向上半部分相贴,同时依照斜线正折线、菱形之间正折线折叠,矩形纸下边与第二横向正折线重合,纵向正折线随之折叠;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形成与水平面垂直的、一面豁开的五面立体状;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下部分形成水平面的、一面豁开的、五个等腰梯形组成的双层五边形,等腰梯形的下底为第二矩形的横向长度,等腰梯形的上底为菱形之间正折线;五个等腰梯形与第一、二、三、四、五正方形相对应为第一、二、三、四、五等腰梯形;由五个等腰梯形的上底形成一面豁开的五边形空间;依照斜线反折线将水平面的双层五边形折叠,使之向上隆起,同时将双层五边形的第一等腰梯形插入第五等腰梯形的夹层,穿过第五等腰梯形内第二等腰三角形的切口,第一等腰梯形与第五等腰梯形相重合;第一正方形和第五正方形相重合,第一正方形在内侧;四个等腰梯形形成中部隆起的台式梯形立方体状;将第一正方形向内折叠90度,第一纵向短正折线反折,依照第二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折线正折,第二正方形以斜线正折线为界的两部分相贴而成第一三角形;将第一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第二纵向短正折线反折,依照第三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折线正折,第三正方形以斜线正折线为界的两部分相贴而成第二三角形;将第二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第三纵向短正折线反折,依照第四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折线正折,第四正方形以斜线正折线为界的两部分相贴而成第三三角形;第五正方形对角线正折线从外侧看则是反折线;将第三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第四纵向短正折线反折,依照第五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折线正折,第五正方形以斜线正折线为界的两部分相贴而成第四三角形;将第四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插入第一三角形下夹层内,即成外方形内斗形纸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外方形内斗形纸盒改变了传统纸盒盒体内外形式相同的结构,使纸盒风格别具一格;结构严谨缜密;方法简明易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画有折叠线的矩形纸平面图;图2是依照图1的折叠线折叠而成的立体状五边形;图3是立体状五边形两端插接,中部水平面五面体隆起状局部立体图;图4是总体形成水平面为正方形的立体图;图5是第一正方形向内折叠的立体图;图6是第一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的立体图;图8是第三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的立体图;图9是第四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插入第一三角形下夹层内,形成盒底的立体图;图10是盒内底的俯视图;图11是外方形内斗形纸盒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取横长纵宽的矩形纸,做出折叠线,采用虚线表示正面对折的正折线,实线加圈表示反面对折的反折线;做三条与矩形纸的横向长度等长且平行的折叠线,由上自下依次为第一横向正折线,第二横向正折线和横向折叠线;做四条与矩形纸的纵向长度等长且平行的纵向折叠线;以第二横向正折线为界,其以上部分的纵向折叠线为纵向正折线,其以下部分的纵向折叠线为纵向反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成五个全等的正方形,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正方形、第二正方形、第三正方形、第四正方形和第五正方形;五个正方形的纵向正折线边长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纵向短正折线、第二纵向短正折线、第三纵向短正折线和第四纵向短正折线;在第二、三、四、五正方形做左低右高的对角线正折线;在第一横向正折线和第二横向正折线之间形成五个全等的横向的第一矩形;第一矩形的长宽比例为2: I ;在第二横向正折线和矩形纸下边之间形成上五个下五个共十个全等的横向的第二矩形;由上五个第二矩形的上边的两个端点和下五个第二矩形的下边的两个端点向横向折叠线做等长的二十条斜线折叠线,上下第二矩形相对的斜线折叠线相交于横向折叠线交点,形成以纵向反折线为菱形对角线的四个菱形,左右纸边各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且方向相对,等腰三角形的腰为斜线正折线,左面的为第一等腰三角形,右面的为第二等腰三角形;四个菱形右上方的斜线折叠线菱形边为斜线反折线,其它斜线折叠线菱形边为斜线正折线;四个菱形中横向折叠线部分,纵向反折线左面部分为短线反折线,右面部分为短线正折线;菱形与菱形之间、菱形与第一等腰三角形、菱形和第二等腰三角形之间部分为菱形之间正折线;第一等腰三角形中的横向折叠线部分为反折线,第二等腰三角形中的横向折叠线部分为切开的切口 ;第一矩形宽和第二矩形宽是第一三角函数关系的邻边和斜边,邻边和斜边的夹角为30度,斜边即第二矩形宽是第一矩形宽的1.15倍,对边是斜边即第二矩形宽的1/2 ;第二矩形宽和斜线折叠线的长度是第二三角函数关系的邻边和斜边;两个三角函数的对边长度相等;第二三角函数关系的对边即短线反折线、短线正折线和切口的长度是第二矩形宽的1/2 ;如图1 ;依照第二横向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90度;依照纵向反折线将菱形的右半部分折向左半部分相贴,短线反折线和短线正折线重合,第一等腰三角形和第二等腰三角形依照其腰即斜线正折线折叠;再将菱形折叠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方形内斗形纸盒的折叠方法,其特征是:取矩形纸,做三条与矩形纸的横向长度等长且平行的折叠线,由上自下依次为第一横向正折线,第二横向正折线和横向折叠线;做四条与矩形纸的纵向长度等长且平行的纵向折叠线;以第二横向正折线为界,其以上部分的纵向折叠线为纵向正折线,其以下部分的纵向折叠线为纵向反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成五个全等的正方形,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正方形、第二正方形、第三正方形、第四正方形和第五正方形;五个正方形的纵向正折线边长由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纵向短正折线、第二纵向短正折线、第三纵向短正折线和第四纵向短正折线;在第二、三、四、五正方形做左低右高的对角线正折线;在第一横向正折线和第二横向正折线之间形成五个全等的第一矩形;在第二横向正折线和矩形纸下边之间形成上五个下五个共十个全等的第二矩形;由上五个第二矩形的上边的两个端点和下五个第二矩形的下边的两个端点向横向折叠线做等长的二十条斜线折叠线,上下第二矩形相对的斜线折叠线相交于横向折叠线交点,形成以纵向反折线为菱形对角线的四个菱形,左右纸边各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且方向相对,等腰三角形的腰为斜线正折线,左面的为第一等腰三角形,右面的为第二等腰三角形;四个菱形右上方的斜线折叠线菱形边为斜线反折线,其它斜线折叠线菱形边为斜线正折线;四个菱形中横向折叠线部分,纵向反折线左面部分为短线反折线,右面部分为短线正折线;菱形与菱形之间、菱形与第一等腰三角形之间、菱形与第二等腰三角形之间部分为菱形之间正折线;第一等腰三角形中的横向折叠线部分为反折线,第二等腰三角形中的横向折叠线部分为切开的切口;第一矩形纵向长度和第二矩形纵向长度是第一三角函数关系的邻边和斜边;第二矩形纵向长度和斜线折叠线的长度是第二三角函数关系的邻边和斜边;两个三角函数的对边长度相等;依照第二横向正折线将其以下部分向上折叠90度;依照纵向反折线将菱形的右半部分折向左半部分相贴,短线反折线和短线正折线重合,第一等腰三角形和第二等腰三角形依照其腰即斜线正折线折叠;再将菱形折叠后的下半部分折向上半部分相贴,第一等腰三角形和第二等腰三角形折叠后的下半部分折向上半部分相贴,同时依照斜线正折线、菱形之间正折线折叠,矩形纸下边与第二横向正折线重合,纵向正折线随之折叠;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形成与水平面垂直的、一面豁开的五面立体状;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下部分形成水平面的、一面豁开的、五个等腰梯形组成的双层五边形,等腰梯形的下底为第二矩形的横向长度,等腰梯形的上底为菱形之间正折线;五个等腰梯形与第一、二、三、四、五正方形相对应为第一、二、三、四、五等腰梯形;由五个等腰梯形的上底形成一面豁开的五边形空间;依照斜线反折线将水平面的双层五边形折叠,使之向上隆起,同时将双层五边形的第一等腰梯形插入第五等腰梯形的夹层,穿过第五等腰梯形内第二等腰三角形的切口,第一等腰梯形与第五等腰梯形相重合;第一正方形和第五正方形相重合,第一正方形在内侧;四个等腰梯形形成中部隆起的台式梯形立方体状;将第一正方形向内折叠90度,第一纵向短正折线反折,依照第二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折线正折,第二正方形以斜线正折线为界的两部分相贴而成第一三角形;将第一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第二纵向短正折线反折,依照第三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折线正折,第三正方形以斜线正折线为界的两部分相贴而成第二三角形;将第二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第三纵向短正折线反折,依照第四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折线正折,第四正方形以斜线正折线为界的两部分相贴而成第三三角形;第五正方形对角线正折线从外侧看则是反折线;将第三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第四纵向短正折线反折,依照第五正方形的对角线正折线正折,第五正方形以斜线正折线为界的两部分相贴而成第四三角形;将第四三角形向内折叠90度,插入第一三角形下夹层内,即成外方形内斗形纸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