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机中的磨料回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0199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抛丸机中的磨料回收机构。设有用于回收磨料的漏斗的抛丸机的抛丸腔的底壁面形成在可能的最低位置。在预定位置通过允许磨料从中通过的网部件(21,22)将抛丸机(1)的箱室(3)划分为上空间和下空间,以形成具有由所述网部件(21,22)限定的底壁面(20)的抛丸腔(2)。成形为大致倒四棱锥形的漏斗(10)布置在所述网部件(21,22)的下方,使得所述漏斗(10)的顶部朝向所述网部件(21,22)开口,并且使各所述漏斗(10)的底端通过回收管(30)与诸如集尘器的抽吸部件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丸机中的磨料回收机构,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 抛丸机的磨料回收机构,该磨料回收机构用于回收主要在形成于抛丸机的箱室(cabinet)中的抛丸腔中喷射的磨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抛丸机包括各种类型的抛丸机,例如有喷砂机,其 用于干喷射或干抛射(下面将称为"喷射",其包括抛射)由诸如压縮空 气的压縮气体和磨料构成的混合流体;以及在喷丸机中使用的抽吸拋丸 机或直压式抛丸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抛丸机还包括通过离心力来喷射磨料 的机器,以及通过例如使用旋转叶轮进行轰击来喷射磨料的机器。待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回收机构回收的磨料不仅包括用于抛光或切削的 诸如磨粒的磨料,而且还包括所谓的"丸"(例如,钢球、玻璃珠、塑料 珠和陶瓷珠),为了使待加工的物体或待处理的产品(以下统称为"工件") 具有残余应力或者为了诸如涂覆的表面处理的目的而喷射所谓的"丸", 并且所述磨料还包括为了各种其它目的喷射的粉末或颗粒。另外,待由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回收机构回收的磨料包括可再用的磨料以及因喷射磨料产 生的灰尘,例如通过轰击导致的工件粉末和粉碎的磨料颗粒。但是,应注意下面对实施方式的描述着重于磨料的回收过程。上述 灰尘经由与磨料相同的回收路径运送,直到其在集尘器中与磨料分离。当基于原材料进行分类时,上述磨料由陶瓷、玻璃、金属、树脂或 植物物质制成。陶瓷类磨料包括人造刚玉、碳化硅、石榴石、锆石珠、 锆石丸、锆石砂等。玻璃类磨料包括玻璃珠。当基于材料和形状进行分 类时,金属类磨料包括钢丸、钢砂、钢珠、圆切丝、不锈钢丸、不锈钢 珠、不锈钢切线等。当基于材料进行分类时,树脂类磨料包括尼龙、聚 碳酸酯、PolyplusTM等。植物类磨料包括胡桃木(胡桃壳)、杏木(杏籽)、 桃木(桃籽)等。考虑到形状,磨料可以为多边形、栅格形、球形、珠形、柱形、类似切线形等。上述磨料用于表面分层,例如模具清洁、涂覆分层、渗氮;诸如 去锈和去尘的清洁;诸如雕刻、布图和镀层的表面处理;用于缎式修整 或金属修整的喷丸;以及对机加工品、树脂成型品或模铸品去毛刺。考虑到颗粒尺寸,可获得多种规格的上述磨料,包括具有大直径 的#30至#280 (0.3 mm到2.8mm的直径)金属类磨料;以及#20至#220 (1000到53imi)微粒及#240至#8000 (57至U 1.2 的陶瓷类磨料。
技术介绍
如上所述,通过喷砂将磨料喷射到工件上以切削或清洁工件,或者 通过喷丸处理使诸如钢珠的丸轰击到工件上,以使工件涂覆有锡、锌和 其它金属或者使工件表面具有残余应力。在以这种方式在工件上喷射粉末或颗粒的过程中,在喷射之后回收 的可再用磨料、因在工件上轰击磨料产生的粉碎的磨料颗粒或者诸如工 件的切削颗粒的灰尘的任何散布,会污染作业环境。为了再利用已使用 一次的磨料,有必要对磨料进行回收。为此,抛丸机包括呈箱形的箱室, 在该箱室中喷射并处理磨料,并且将磨料喷射到形成在该箱室中的抛丸 腔中的工件上,以防止磨料或灰尘散布到箱室外部。参照图10,漏斗10'形成箱室3的下部,并且成形为向下渐縮的倒棱 锥形从而可以回收抛丸腔2中的磨料、灰尘等。例如通过作为磨料容器 的旋流器50使该漏斗10'的底端与集尘器60连通。当为上述集尘器60 设置的鼓风机61抽吸集尘器60的内部空气时,由漏斗10'回收的磨料和 灰尘就被运送到箱室3外部。可再用的磨料可与其它灰尘分离而被回收 (参见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5-74563的图2)。上述漏斗10'的顶部开口例如用允许磨料通过的穿孔的金属网22覆 盖。该网22例如防止异物落入漏斗10'中。同时,在需要时,在该金属 网之上设有其上布置有工件W〃的金属格栅21,由此将漏斗10'与抛丸腔 2相分离。金属格栅21和金属网22限定了抛丸腔2的底壁面20。在如上所述构造的抛丸机1中,其中成形为倒四棱锥形的漏斗10'设在箱室3的底部,在抛丸腔2中喷射的磨料、通过喷射该磨料而产生 的灰尘等,通过构成抛丸腔2的底壁面20的金属格栅21、金属网22等 而落入漏斗10'中。之后,已落入漏斗10'中的磨料被引向漏斗10'的倾斜 内壁并聚集在漏斗10'的底部。所聚集的磨料然后通过该漏斗10'的底部 被引入抽吸抛丸腔2的内部空气的回收管30中,并被运送到箱室3的外 部。如上所述运送的磨料被引入也用作磨料容器的旋流器50中,以回收 可再用的磨料。在磨料被回收之后呈剩余物形式的灰尘被引入集尘器60, 在此处,通过鼓风机61将不含灰尘的清洁空气喷射到外部。通过上述结 构,设置了用于回收磨料和灰尘的回收机构。但是,如图10所示,如果使箱室3较大,则因为通过使箱室3的下 部朝向其底部渐縮而形成漏斗10',所以漏斗10'也变大。结果,通过用 金属网22、金属格栅21等覆盖该漏斗10'的顶部开口而形成的抛丸腔2 的底壁面20将布置在较高位置处。由此,只要抛丸机l较小,则如图IO所示的结构在操作方面就没有 问题。但是,如果抛丸机具有上述结构并且需要处理较大的工件W,则 除了使抛丸机自身较大之外别无选择,由此使得漏斗10'较大。因此,从 抛丸腔2的底壁面20到安装有抛丸机的建筑物的地面的距离将变大。这 样难以将工件W向上运送到抛丸腔2中以及从抛丸腔2向下运送工件W。具体而言,当需要处理较大工件W时,如果能在抛丸腔2中确保较 大空间,即,足够大使得操作者能将手推车上的工件W运送到抛丸腔2 中并且处理抛丸腔2中的工件W的空间,那么会比较方便。为此,需要 使漏斗10'非常大。但是,允许手推车和操作者顺畅地进入抛丸腔2产 生了矛盾的需求;即,需要使抛丸腔2的底壁面20距上述地面的高度较 低,即底壁面20的位置较低。即使通过抛丸机1的已知结构也可以满足这种需求。更具体地说, 可以在安装有抛丸机1的建筑物的地面下方或地基中形成有大到足以容 纳漏斗10'的槽或凹部,使得漏斗10'可以容置在该槽中,从而使得抛丸 腔2的底壁面20与建筑物的地面基本齐平。但是,该方案不仅在安装抛丸机1方面费钱费力,而且还需要对现 有建筑物的地面、地基等进行大量的修缮。简言之,对于现有建筑物, 难以采用该方案。另外,如果抛丸腔2随着箱室3变大而变大,则需要使得用于抽吸 该抛九腔中的空气的回收管、管道、旋流器、集尘器、鼓风机等较大。 这样使得整个机器较大,从而增加了机器的成本。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的上述问题而做出本专利技术。由此,本专利技术 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抛丸机中的磨料回收机构,该磨料回收机构使得抛丸 腔的底壁面能布置在距上述地面的最低可能位置,而不需要对建筑物的 地面、地基等进行大量修缮,同时仍采用其中将用于回收磨料的漏斗布 置在抛丸腔的底壁面下方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抛丸机中的磨料回收机构,即使在使 抛丸腔较大时,该磨料回收机构也可以回收磨料和类似灰尘,而不会增 加用于抽吸抛丸腔的内部空气的回收管、管道、旋流器、集尘器、鼓风 机等的尺寸,也不会导致诸如阻塞的任何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的如下描述中,为了易于阅读本专利技术而对实施方式赋予 附图标记,但是这些附图标记并不旨在限制实施方式的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抛丸机中的磨料回收机构包括能 够使磨料从中通过的网部件21、 22,该网部件将抛丸机1的箱室3分为 上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丸机中的磨料回收机构,该磨料回收机构包括: 所述抛丸机中的箱室; 将所述箱室分为上空间和下空间的网部件,该网部件能够使磨料从中通过; 抛丸腔,该抛丸腔具有由所述网部件限定的底壁面;以及 多个漏斗,每个所述漏斗成 形为大致倒四棱锥形,所述多个漏斗布置在所述网部件的下方, 其中,所述多个漏斗的顶部朝向所述网部件开口,并且所述多个漏斗的底端通过回收管与抽吸部件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间瀬惠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