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天线组件及其无线互连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8266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天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单元,每个所述天线单元对应连接有一根馈线,至少两根所述馈线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成一馈线束以防止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多天线组件的无线互连设备。由于将多天线组件的各个天线单元的馈线利用固定件在一定空间上束缚成一束,使得馈线之间不会相对散乱的移动,既可以使得结构更整齐美观,又可以防止某一根或几根馈线轻易被拉动而被拉松或拉掉,影响整个无线互连设备的电气性能甚至不能工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通讯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天线组件及其无线互连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天线设计的集约化发展,天线模块的小型化需求不断提高,相同体积空间内的信道传输量也在增加,因此天线以多天线组件的形式出现成为趋势,也即天线模块上的天线单元数量有多个。各个天线单元通过各自的馈线连接到天线模块外的设备和系统上。但是,由于馈线较多,不仅置于天线模块内会显得杂乱无章、影响美观,还可能因一根或少数几根馈线在安装或工作过程中被拉松或拉脱而影响整个多天线组件的电气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可靠性高的多天线组件及其无线互连设备。一种多天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单元,每个所述天线单元对应连接有一根馈线,至少两根所述馈线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成一馈线束以防止相对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箍在所述馈线束上的机械卡紧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弹簧夹、弹性橡胶圈或线绳。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粘接所述馈线束的各根馈线的粘接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胶带或胶块。进一步地,所述多天线组件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至少两个天线单元均设置在安装底板一侧表面上,且各天线单元的馈线穿过安装底板而位于所述安装底板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多天线组件包括两层间隔设置的安装底板,每层安装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均连接有一根馈线。进一步地,上层安装底板上的天线单元的馈线依次穿过上层安装底板和下层安装底板,并与下层安装底板上的天线单元的馈线会合成一馈线束。进一步地,所述天线单元包括一介质基板和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表面的一天线导体。进一步地,所述天线导体包括一馈电部、信号线、发射台及开口耦合环;所述发射台设置于所述开口耦合环内且对应着所述开口耦合环的开口处,所述信号线一端穿过所述开口耦合环的开口与发射台成一体设置,所述信号线一端设置所述开口耦合环外且与所述馈电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天线导体包括用来与馈线连接的主振子、用来增强无线电波的引向器,所述主振子和引向器均为附着在所述介质基板上的导体线。进一步地,所述引向器为沿电磁波传播方向设置的由导体材料组成的散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引向器有多个,构成一组相互平行的导体线。进一步地,所述主振子包括共线的两条导体线,且分别与所述引向器的导体线平行。进一步地,所述主振子为开口曲线环或开口折线环。进一步地,所述主振子为在任一角开口的菱形环、圆形环、矩形环或三角形环或多边形环。进一步地,所述天线单元为金属天线振子。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天线振子为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上镂空有天线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无线互连设备,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如上所述的多天线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天线单元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馈线束的馈线一端与对应的所述天线单元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壳体外。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箍在所述馈线束上的机械卡紧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弹簧夹、弹性橡胶圈或线绳。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粘接所述馈线束的各根馈线的粘接件。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胶带或胶块。本技术的多天线组件及其无线互联设备,由于将多天线组件的各个天线单元的馈线利用固定件在一定空间上束缚成一束,使得馈线之间不会相对散乱的移动,既可以使得结构更整齐美观,又可以防止某一根或几根馈线轻易被拉动而被拉松或拉掉,影响整个无线互连设备的电气性能甚至不能工作。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无线互连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无线互连设备中的多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天线单元组成的多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另一种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又一种天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另一实施例的多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详细参考附图中描述的实施例。为了全面理解本技术,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技术可以无需这些具体细节而实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方法。过程、组件和电路,以免不必要地使实施例模糊。本技术保护一种无线互连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多天线组件,多天线组件可以是下文中描述的任一种或几种天线单元组成的多天线组件。其中,壳体包括相扣合的上盖50和下盖54,多天线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单元51,每个天线单元51对应连接有一根馈线,所有的馈线之间通过固定件55固定成一馈线束53以防止相对移动。其中,多天线组件的天线单元51位于壳体内,馈线束53的馈线则一端与对应的天线单元53连接,另一端穿出下盖54,露在壳体外以便于外部电路连接。如图2所示,本文的固定件55可以为任意可以固定馈线束53的各根馈线以防止它们之间相对运动的部件,尤其是在馈线位于壳体内的部分上进行固定,可更美观。固定件55可以是箍在馈线束上的机械卡紧件,利用机械力来固定馈线。这种机械卡紧件有多种,常见的如利用线绳缠绕,或者利用夹子比如弹簧夹来夹紧,也可以用有伸缩性的套圈例如弹性橡胶圈来箍紧,等等。固定件还可以是利用任意一种粘接的方式来将各根馈线束缚起来防止相对移动的结构,该固定件可以是胶带,也可以是粘接后固化的胶块。将多天线组件的馈线利用固定件扎成馈线束,可以使得多根馈线整齐地放在一起,不仅结构简洁美观,还可防止因馈线散乱而导致该无线互连设备在安装时不方便,且多根馈线固定在一起,可防止该无线互连设备与外部电路或模块接线时某根馈线因操作不当被拉扯时容易很轻易地被拉松或拉掉。而多跟馈线束缚在一起,馈线形成一个整体,就不会被轻易拉损。图1、图2所示的多天线组件,包括安装底板52和设置在该安装底板52上的至少两个天线单元51。该天线单元5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天线,例如介质天线、金属天线振子、弹簧天线等。如图3至6所示,介质天线包括一介质基板4和设置于介质基板4表面的天线导体。天线导体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种能够辐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导体。图3所示的天线单元51,其天线导体包括用来与馈线连接的主振子44、45、用来增强无线电波的引向器41、42、43,主振子和引向器均为附着在介质基板40上的导体线。引向器为沿电磁波传播方向设置的由导体材料组成的散射结构。其中引向器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并构成一组相互平行的导体线。主振子包括共线的两条导体线,且分别与引向器的导体线平行。如图4所示,多个图3的天线单元51设置在安装底板52—侧表面上,各个天线单元52的馈线在安装底板52的另一侧会合成为馈线束。这里的安装底板52表面上覆盖有一层反射面,该反射面可以为金属层或其他可反射无线电磁波的表面,例如采用覆铜箔的方式。设置该反射面,可防止天线单元52发射或接收的电磁波穿过安装底板52而与馈线信号发生干扰,因此可提高隔离度。进一步地,多天线组件可包括两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底板,每层安装底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天线单元,每个天线单元均连接有一根馈线。则上层安装底板上的天线单元的馈线依次穿过上层安装底板和下层安装底板,并与下层安装底板上的天线单元的馈线会合成一馈线束。该馈线束在下层安装底板的附近即利用固定件固定成一束使得馈线不会散乱和晃动。除了图3、图4所示的结构,天线单元还可以是其他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天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天线单元,每个所述天线单元对应连接有一根馈线,至少两根所述馈线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成一馈线束以防止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若鹏邓存喜杨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