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功能块,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一电极层贴合的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所述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第一电极层相连,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第二电极层相连;所述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和第二信号传递线的外围还设有静电屏蔽线,所述静电屏蔽线与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第二信号传递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3mm;上述触摸屏功能块抗静电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触摸屏以及电子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触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功能块以及触摸屏。
技术介绍
触摸屏(touch screen)又称为“触控屏”、“触控面板”,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形成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它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它赋予了多媒体以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多媒体交互设备。主要应用于公共信息的查询、领导办公、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点歌点菜、多媒体教学、房地产预售等。其中触摸屏的功能块作为触摸屏的一个重要部件,对触摸屏的性能至关重要,触摸屏的功能块包括电极层、电极信号传递线和静电屏蔽线,其中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电极层相连,静电屏蔽线设置在电极信号传递线的外围。但是现有静电屏蔽线与触摸电极信号传递线之间的距离只有0.04mm,只能屏蔽6kv-8kv的静电,而现有的静电通常具有12kv,因此现有静电屏蔽线与触摸电极信号传递线之间的距离只有0.04mm不能满足静电屏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触摸屏的静电屏蔽性能,本技术提出一种触摸屏功能块,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一电极层贴合的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所述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第一电极层相连,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第二电极层相连;所述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和第二信号传递线的外围还设有静电屏蔽线,所述静电屏蔽线与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第二信号传递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3_。所述触摸电极信号传递层和静电屏蔽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0.3_,可以屏蔽的静电达到12kv。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触摸屏功能块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为感应电极层。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触摸屏功能块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层为感应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为驱动电极层。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触摸屏功能块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层包括PET膜和设置在PET膜的一面上的多条相互绝缘驱动电极;所述的第二电极层包括PET膜和设置在PET膜的一面上的多条相互绝缘感应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贴合时,第一电极层上的驱动电极与第二电极层上的感应电极相对应。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触摸屏功能块中所述的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和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为多条,分别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上的电极相连。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触摸屏功能块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通过OCA贴合。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触摸屏功能块中所述静电屏蔽线的宽度为0.15mm-0.3mm。所述静电屏蔽线的宽度为0.15mm-0.3mm避免被击穿。为了改善触摸屏的静电屏蔽性能,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触摸屏,包括第一基板,FPC和触摸屏功能块,所述触摸屏功能块为上述所述的触摸屏功能块,所述第一基板与触摸屏功能块的第一电极层贴合;所述FPC包括电极信号传递线输入端、电极信号传递线输出端、静电屏蔽线输入端和静电屏蔽线输出端,所述FPC的电极信号传递线输入端与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和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连接,所述FPC的静电屏蔽线输入端与静电屏蔽线连接。所述触摸电极信号传递层和静电屏蔽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0.3mm,可以屏蔽的静电达到12kv。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的触摸屏中所述静电屏蔽线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边缘的间距小于或等于5mm。为了改善触摸屏的静电屏蔽性能,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控制1C,与控制IC连接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为上述所述的触摸屏;所述控制IC包括电极信号接入端、接地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极信号接入端连接,所述控制IC的电极信号接入端还与FPC的电极信号传递线输出端连接将电极信号传入控制器,所述控制IC的接地端与FPC的静电屏蔽线输出端连接。所述触摸电极信号传递层和静电屏蔽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0.3_,可以屏蔽的静电达到12kv。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触摸屏功能块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第一电极层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第二电极层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触摸屏结构示意图。图5静电屏蔽线与触摸电极信号层之间的距离与抗静电大小之间的关系坐标图。图6静电屏蔽线的宽度与抗击穿电压大小之间的关系坐标图。其中,1、第一电极层;2、第二电极层;3、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4、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5、静电屏蔽线;6、PET膜;7、驱动电极;8、感应电极;9、第一基板;10、FPC ;11、0CA。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用于公开本技术所述的触摸屏功能块,如图1所示,所述功能块包括第一电极层1,与第一电极层贴合的第二电极层2,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3,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4 ;所述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第一电极层相连,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第二电极层相连;所述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和第二信号传递线的外围还设有静电屏蔽线5,所述静电屏蔽线与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第二信号传递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3_。如图2所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层包括PET膜6和设置在PET膜的一面上的3相互绝缘驱动电极7,驱动电极横向设置,其中驱动电极的条数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这里不做限制;如图3所示,所述的第二电极层也包括PET膜6和设置在PET膜的一面上的3相互绝缘感应电极8,感应电极纵向设置,其中感应电极的条数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这里不做限制;所述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贴合时,第一电极层上的驱动电极与第二电极层上的感应电极相对应,并且相互垂直,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材料为ITO (氧化铟锡),ΙΤ0电极的图形可以是三角形、菱形、四边形等,其中优选为菱形,菱形的旁路电容较小,利于触摸检测;触摸电极信号传递线与ITO电极的条数相对应。本实施例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和第二信号传递线与静电屏蔽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设为大于或等于0.3mm,具体可以为0.3mm、0.4mm、0.5mm、0.6mm等,优选为0.3mm ;如图5所示,X轴代表静电屏蔽线与触摸电极信号传递层之间的距离,y轴代表静电屏蔽线所能抵抗的静电,其中静电屏蔽线的宽度选为0.2mm,静电屏蔽线与触摸电极信号传递层之间的距离为0.3_,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技术静电屏蔽线可以屏蔽高达12kv的静电,而
技术介绍
中触摸电极信号传递层和静电屏蔽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0.04_,可以屏蔽的静电只有6kv,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触摸屏的静电屏蔽效果达到了最高要求,可以满足大多数场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采用光学胶OCAll贴合,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功能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极层,与第一电极层贴合的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所述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第一电极层相连,第二电极信号传递线与第二电极层相连;所述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和第二信号传递线的外围还设有静电屏蔽线,所述静电屏蔽线与第一电极信号传递线、第二信号传递线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3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令,李文朝,温文超,刘淼,朱佑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骏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