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化射流喷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9603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6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化射流喷嘴,包括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依次连接的至少两级喷管,各级喷管的喉径依级数递增,且所述入水口与第一级喷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最后一级喷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喷嘴喉径的分级放大,使水流通过喉径递增的喷管后产生最大流速,同时在中低压力水流(0-15Mpa)的情况下,通过分级放大的喉径中产生负压脉动水射流,从而诱发大量的空化气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射流清洗
,特别是涉及一种空化射流喷嘴
技术介绍
空化射流喷嘴是根据高压水射流喷嘴改进发展起来的一种水射流形式喷嘴,其形成的空化射流可用于水下清洗,具有环保、节能、高效、无腐蚀、易操作等特点。但传统的空化喷嘴的喷管喉径是单一不变的,只在喉径处形成最大流速,产生流压,但不能衍生出最佳效果的空化泡。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空化射流喷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化射流喷嘴,用于解决传统空化喷嘴不能衍生出最佳效果的空化泡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化射流喷嘴,包括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依次连接的至少两级喷管,各级喷管的喉径依级数递增,且所述入水口与第一级喷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最后一级喷管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形状均为角形。进一步,当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形状均为角形时,所述入水口的角度为15°,所述出水口的角度为30°。进一步,当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形状均为角形时,所述空化射流喷嘴采用两级喷管。进一步,所述入水口形状为角形,所述出水口形状为球形。进一步,当所述入水口形状为角形,且所述出水口形状为球形时,所述入水口的角度为40°,所述出水口形状为半径10厘米的球形。进一步,当所述入水口形状为角形,且所述出水口形状为球形时,所述空化射流喷嘴采用三级喷管。进一步,所述入水口带有螺纹,其用于使所述空化射流喷嘴与其它部件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喷嘴喉径的分级放大,使水流通过喉径递增的喷管后产生最大流速,同时在中低压力水流(0_15Mpa)的情况下,通过分级放大的喉径中产生负压脉动水射流,从而诱发大量的空化气泡。此状态下的空化泡具有最大的剥蚀功能,因此本技术产生的空化射流对材料作用面的冲蚀或剥蚀,在效果上可比高压水射流增大数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角形二级空化射流喷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球形三级空化射流喷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入水口,2、出水口,3、一级喷管,4、二级喷管,5、三级喷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是一种角形二级空化射流喷嘴,包括一个入水口 1、一个出水口 2和依次连接的一级喷管3和二级喷管4,且二级喷管4的喉径要比一级喷管3的喉径大。所述入水口 I与一级喷管3连接,所述出水口 2与二级喷管4连接。实施例一中所述入水口 I和所述出水口 2的形状均为角形,且所述入水口 I的角度为15°,所述出水口 2的角度为30°。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是一种球形三级空化射流喷嘴,其包括一个入水口 1、一个出水口 2和依次连接的一级喷管3、二级喷管4和三级喷管5,且从一级喷管3到三级喷管5的喉径依次递增。这里,所述入水口 I与一级喷管3连接,所述出水口 2与三级喷管5连接。实施例二的球形三级空化射流喷嘴,其入水口 I形状为角形,出水口 2形状为球形。且所述入水口 I的角度为40°,所述出水口 2形状为半径10厘米的球形。对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空化射流喷嘴先利用模具铸造,再车床精加工而成,且所述入水口 I均带有螺纹,其用于使所述空化射流喷嘴与其它部件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相同:通过对喷嘴喉径的分级放大,使水流通过喷管后产生最大流速,同时在中低压力水流(0_15Mpa)的情况下,通过分级放大在喉径中产生负压脉动水射流,从而诱发大量的空化气泡。在入水口与出水口的扩散角的作用下,可加强射流与周围水体的剪切力,最有效地产生大量空化气泡。水流通过中低压力(0_15Mpa)进入角形二级空化射流喷嘴和球形三级空化射流喷嘴的入水口,在一级喉径、二级喉径和球形三级喉径中产生负压脉冲水射流,从角形二级出水口或球形三级出水口射出大量空化泡,最终达到剥蚀功能。当水温一定时,实施例一的角形二级空化射流喷嘴适于在水流紊乱的环境下,而实施例二的球形三级空化射流喷嘴适于在水流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产生数量更多的空化气泡。这两个实施例中,均是根据入水口及出水口的形状和角度的不同来调整喷嘴喉径的分级次数和喉径比,如图1及图2中标示的尺寸,即是可使相应的空化射流喷嘴在中低水流压力(0_15Mpa)的情况下产生数量可观的空化泡。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两种喷嘴结构设计和关键参数可在中低压水力的作用下,在空化射流喷嘴喉径中产生负压脉动并含有大量空化泡的水射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依次连接的至少两级喷管,各级喷管的喉径依级数递增,且所述入水口与第一级喷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最后一级喷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形状均为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的角度为15°,所述出水口的角度为3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射流喷嘴采用两级喷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形状为角形,所述出水口形状为球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的角度为40°,所述出水口形状为半径10厘米的球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射流喷嘴采用三级喷管。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带有螺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空化射流喷嘴,包括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依次连接的至少两级喷管,各级喷管的喉径依级数递增,且所述入水口与第一级喷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最后一级喷管连接。本技术通过对喷嘴喉径的分级放大,使水流通过喉径递增的喷管后产生最大流速,同时在中低压力水流(0-15Mpa)的情况下,通过分级放大的喉径中产生负压脉动水射流,从而诱发大量的空化气泡。文档编号B05B1/34GK203030423SQ20132001317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0日专利技术者安祥瑞, 刘安堂, 张洪亮, 林凡勤 申请人:中国海洋工程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化射流喷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入水口、一个出水口和依次连接的至少两级喷管,各级喷管的喉径依级数递增,且所述入水口与第一级喷管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最后一级喷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祥瑞刘安堂张洪亮林凡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