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包括水平对称放置的底架、设置底架两端的连接套筒、通过连接套筒与底架连接的撑杆和通过第一连接夹与撑杆连接的端环,两端环之间设有支撑腰部的弹性物,其中:端环的上部分别开有至少二个孔,左右对应的孔之间连接弹性带,两端环的对应空间内设置弹性充气袋;弹性带上设置向下弯折的第一弹性垫;底架其连接横杆的一侧设置向外倾斜向下的第二弹性垫,另一侧设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弹性垫;撑杆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成人高度和儿童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实用、功能集中、安全可靠,效果明显等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材,特别指一种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
技术介绍
空翻是竞技体操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之一,指在空中,经过头部的翻转动作,从方向上有向前、向后、向侧空翻,动作形式上有团身、屈体和直体空翻,一般围绕横轴或前后轴翻转,如团身前空翻、直体后空翻、屈体侧空翻等等。但是空翻不仅适用于体育竞技,平常的体育锻炼中利用空翻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对与青少年来说能使其身体健康发展,对于成年人来说也能解决很多脊椎疾病。目前空翻训练缺少专业的体育器材,一般为人工辅助,训练者旁边需另外配置一个辅助人员,用手托住训练者的腰部进行空翻训练,该方法对辅助人员要求很高,训练持续时间短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方便实用、功能集中、安全可靠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水平对称放置的底架、设置底架两端的连接套筒、通过连接套筒与底架连接的撑杆和通过第一连接夹与撑杆连接的端环,两端环之间设有支撑腰部的弹性物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中:所述的端环的上部分别开有至少二个孔,左右对应的孔之间连接弹性带,两端环的对应空间内设置弹性弹性充气袋;所述的弹性带上设置向下弯折的第一弹性垫;所述的底架其连接横杆的一侧设置向外倾斜向下的第二弹性垫,另一侧设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弹性垫;所述的撑杆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成人高度和儿童高度。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改变传统的人工辅助训练空翻的模式,通过该专业空翻辅助器使空翻训练的时间大大加长,适用于连续大量的训练人员的同时训练,该辅助训练器将空翻训练简便化,适用于没有空翻锻炼基础的人群,是一种空翻起步教学器材,同时对专业的空翻人员也具有明显的训练效果,将空翻训练的时间大大缩短,特别适用于专业的健身馆和体育教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图1的部件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至图2可知,本技术包括水平对称放置的底架1、设置底架I两端的连接套筒2、通过连接套筒2与底架I连接的撑杆3和通过第一连接夹4与撑杆3连接的端环5,两端环5之间设有支撑腰部的弹性物,其中:上述的端环5的上部分别开有至少二个孔9,左右对应的孔9之间连接弹性带10,两端环5的对应空间内设置弹性弹性充气袋11 ;上述的弹性带10上设置向下弯折的第一弹性垫12 ;上述的底架I其连接横杆6的一侧设置向外倾斜向下的第二弹性垫13,另一侧设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弹性垫14 ;上述的撑杆3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成人高度和儿童高度。所述的底架I的中间设置第四连接夹16,左右两端的第四连接夹16之间设置连接杆17。所述的连接套筒2上设置第二连接夹5,左右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夹15之间设置横杆6。所述的端环5的下部分别设置至少二个第三连接夹7,左右对应的第三连接夹7之间设置支杆8。所述的第一连接夹4、第二连接夹15、第三连接夹7及第四连接夹16均为可拆卸的螺纹螺栓连接。所述的弹性带10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第一弹性垫12的一端弯折插入横杆6的内侧。所述的底架1、撑杆3及横杆6的外表均包裹有弹性材料。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取代了人工空翻辅助训练,训练时,训练人员通过踩在第三弹性垫14坐在弹性带10的前侧,身体往后倒下,其后腰垫在弹性带10上部,旋转180度后双手撑在第二弹性垫13上实现空翻。本技术的弹性垫皆为可移除的,其中第一弹性垫12及第三弹性垫14为固定配套装置,第二弹性垫13为训练中期配套使用装置。本技术通过连接夹及连接套连接的部件都可拆卸,方便搬运,弹性带10也为可拆卸连接,弹性充气袋11充满气后,抵住孔9内的螺栓使连接紧固,同时其下部设有充气孔,可充气和放气,弹性充气袋11充气后使得装置的硬度提高,适用于不同的训练需要,撑杆3分为成人类型和儿童类型,通过拆卸可以调换,使该装置适用于所有人群。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一种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对称放置的底架(I)、设置底架(I)两端的连接套筒(2)、通过连接套筒(2)与底架(I)连接的撑杆(3)和通过第一连接夹(4)与撑杆(3)连接的端环(5),两端环(5)之间设有支撑腰部的弹性物,其中: 所述的端环(5)的上部分别开有至少二个孔(9),左右对应的孔(9)之间连接弹性带(10),两端环(5)的对应空间内设置弹性充气袋(11); 所述的弹性带(10)上设置向下弯折的第一弹性垫(12); 所述的底架(I)其连接横杆(6)的一侧设置向外倾斜向下的第二弹性垫(13),另一侧设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弹性垫(14); 所述的撑杆(3)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成人高度和儿童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I)的中间设置第四连接夹(16),左右两端的第四连接夹(16)之间设置连接杆(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套筒(2 )上设置第二连接夹(5 ),左右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夹(15 )之间设置横杆(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环(5)的下部分别设置至少二个第三连接夹(7 ),左右对应的第三连接夹(7 )之间设置支杆(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夹(4)、第二连接夹(15)、第三连接夹(7)及第四连接夹(16)均为可拆卸的螺纹螺栓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带(10)通过螺栓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弹性垫(12)的一端弯折插入横杆(6)的内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I)、撑杆(3)及横杆(6)的外表均包裹有弹性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包括水平对称放置的底架、设置底架两端的连接套筒、通过连接套筒与底架连接的撑杆和通过第一连接夹与撑杆连接的端环,两端环之间设有支撑腰部的弹性物,其中端环的上部分别开有至少二个孔,左右对应的孔之间连接弹性带,两端环的对应空间内设置弹性充气袋;弹性带上设置向下弯折的第一弹性垫;底架其连接横杆的一侧设置向外倾斜向下的第二弹性垫,另一侧设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弹性垫;撑杆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成人高度和儿童高度,本技术具有方便实用、功能集中、安全可靠,效果明显等优点。文档编号A63B5/16GK203029877SQ201320026990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专利技术者张视斌 申请人:张视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迷拳道空翻速成训练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对称放置的底架(1)、设置底架(1)两端的连接套筒(2)、通过连接套筒(2)与底架(1)连接的撑杆(3)和通过第一连接夹(4)与撑杆(3)连接的端环(5),两端环(5)之间设有支撑腰部的弹性物,其中:所述的端环(5)的上部分别开有至少二个孔(9),左右对应的孔(9)之间连接弹性带(10),两端环(5)的对应空间内设置弹性充气袋(11);所述的弹性带(10)上设置向下弯折的第一弹性垫(12);所述的底架(1)其连接横杆(6)的一侧设置向外倾斜向下的第二弹性垫(13),另一侧设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弹性垫(14);所述的撑杆(3)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成人高度和儿童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视斌,
申请(专利权)人:张视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