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清管器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6234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5 03:03
一种清管器发送系统,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管道回路,与所述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端相连的清管器滑闸;清管器滑闸中的与管道回路的所述第一端对准的第一开口;清管器滑闸中的与管道回路的所述第二端对准的第二开口;以及清管器滑闸内的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运动的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水下清管器处理器
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
技术介绍
PCT专利公开文本W02009/133027公开了从至少两条管线中的至少两种多相流中生产气和液组分流的设备和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a)使第一多相流沿第一管线流过第一段塞捕集分离器;(b)使第二多相流流过第二管线以及第二段塞捕集分离器,(C)使第一清管器向下通过第一管线以在第一管线中形成第一清管器-段塞物;以及Cd)使位于第一清管器-段塞物上游的至少一小部分第一多相流沿交叉线流到第二管线。W02009/133027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被弓丨入本申请中。美国专利U.S.7,530,398公开了一种通过如下方式保障管线中的水下烃采出流的系统:在热交换器中冷却烃采出流并致使固体形成,利用闭环清管器发送系统和接收系统周期性地去除沉积物并将这些沉积物置于泥浆中。美国专利U.S.7,530,398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被引入本申请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清管器发送系统,该清管器发送系统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管道回路;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连的清管器滑闸;清管器滑闸中的与管道回路的所述第一端对准的第一开口;清管器滑闸中的与管道回路的所述第二端对准的第二开口;以及清管器滑闸内的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运动的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的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的透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的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的示意图。图3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处于第一位置的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的截面图。图3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处于第二位置的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可从单个单元发送以及收回清管器的水下清管器处理器。图1:参照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的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100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100可与通道150和151的通道网相连以允许来自井(未示出)的流体流通过冷却回路(未示出)流到离岸平台(未示出)。除了流体以外,还可使清管器(未示出)运动通过通道150和151。所述清管器可定位在主清管器滑闸102内并通过通道150被发送到冷却回路中进而通过通道151被发送到已磨损清管器的滑闸104中。可选地,所述清管器可从主清管器滑闸102被发送到通道150中,并通过所述冷却回路、通过所述已磨损清管器的滑闸104,再通过通道151被收回到主清管器滑闸102中。所述清管器一旦被主清管器滑闸102接收,该清管器可被定位成再次被发送到通道150中,通过冷却回路,然后被发送到已磨损清管器的滑闸104,被发送到平台,或通过通道151返回主清管器滑闸102。来自井的流体流在其被导向平台之前可通过冷却回路进行循环,以便有意地使流体流中的固体沉淀。所述冷却回路可充分地降低流体流的温度以致使固体形成。冷却回路的几何形状和长度可以是深海水温、开采温度、开采压力和开采组分、以及固体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函数。清管器可被释放到冷却回路中以清除可能已经在冷却回路中形成的沉积的固体。图2:现参照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的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20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200可与通道250和251的通道网相连,所述通道网被构造为允许来自井的流体流通过冷却回路(未示出)流到平台(未示出)。除了流体以外,清管器201也可运动通过通道250和251。如图所示,所述水下清管器处理器系统200可包括布置在遍及通道250和251的通道网的各个位置处的多个阀。这些阀可开启或关闭以对通过通道250和251的流进行控制。所示出的新清管器筒206与具有槽205、207和209的主清管器滑闸202相连,所述各槽被构造成用以接收清管器201。所述新清管器筒206被构造成用以容纳新清管器,所述新清管器与清管器201基本上相似,如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进行描述的那样,可使该新清管器从新清管器筒206运动到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5中。虽然所示出的主清管器滑闸202具有三个槽,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理解,主清管器滑闸202可具有更少或更多的槽。所示出的已磨损清管器的接收器208与具有槽211和213的已磨损清管器的滑闸204相连,所述各槽被构造成用以在所述清管器201已经被磨损了预定量时接收该清管器201。所述已磨损清管器的接收器208被构造成用以接收已磨损清管器,该已磨损清管器与清管器201基本上类似,如下文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可以将所述已磨损清管器从已磨损清管器已磨损清管器的滑闸204的槽213移到已磨损清管器的接收器208中。虽然所示出的所述已磨损清管器的接收器204具有两个槽,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理解,所述已磨损清管器的滑闸204可包括更少或更多的槽。如图所示,所述主清管器滑闸202与通道250和251相连,而所述已磨损清管器的滑闸204与通道251相连。如图所示,通道250被构造成允许来自井(未示出)的流体流通过主清管器滑闸202并沿箭头260方向流到冷却回路中。另外,通道251可允许来自冷却回路的流体流沿箭头261方向通过已磨损清管器的滑闸204、向回经过主清管器滑闸202而流到平台(未示出)。除了流体以外,清管器201还可沿着与上面描述的基本相同的路径流过通道250。在一个实施例中,主清管器滑闸20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机械地移动。在第一位置中,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5可与通道250基本上对准,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7可与通道251基本上对准,而槽209可不与通道250或通道251流体连通。在第一位置中,所述主清管器滑闸202被构造成允许清管器201从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5被发送并进入通道250中。另外,在第一位置中,由于槽207可与通道251基本上对准,因此主清管器滑闸202被构造成使用栅240将清管器201拦截在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7中,所述栅被构造成防止清管器201沿箭头261的方向运动穿过主清管器滑闸202而通过通道251流到平台。所述栅240可在不明显阻碍通过槽207的流体流动通过通道251流到平台的情况下防止清管器201沿箭头261的方向运动穿过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理解,所述栅240可以是设置在槽207的截面内的、允许清管器被容纳到槽207中的任何类型的结构,其中,所述允许清管器被容纳到槽中是通过在不明显阻碍通过槽207的流体流动通过通道251流到平台的情况下防止清管器沿箭头261的方向运动穿过主清管器滑闸202而实现的。例如,可使用开孔板或开槽板以在不明显阻碍通过槽207的流体流动的情况下防止清管器201运动经过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7。在第二位置中,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5可与新清管器筒206基本上对准,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7可与通道250基本上对准,而主清管器滑闸202的槽209可与通道251基本上对准。在第二位置中,主清管器滑闸202被构造成:在阀212处于开启位置的情况下,允许与清管器201基本上类似的清管器从新清管器筒2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E·H·蒂雷尔J·M·瓦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