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427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5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包含一体成型的本体,前述本体设多个端子槽,前述端子槽的一端设端子导引孔,另一端为开放状,以导引公端子与设置于本绝缘端子座的母导电端子互相结合,前述端子槽设有导电端子的定位槽,前述定位槽形成有内径相等的两个小径部,与位于前述小径部之间的大径部,前述小径部高突于端子槽的底壁;前述定位槽的入口设导引壁面,于前述导引壁面形成凹槽,以配合前述定位槽与导电端子的结构;导电端子,设两个小径部,前述两个小径部之间设大径部,在前述各小径部的外侧端设大径环围;藉由前述导电端子自前述导引壁面伸进定位槽中,将导电端子与前述定位槽结合,并防止脱出或位移,即可将导电端子与绝缘端子座固设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尤指一种藉由导电端子自导引壁面伸设进入本体的定位槽,以将导电端子与定位槽结合,并防止脱出的连接器绝缘端子座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如欧洲专利第EP 1825 575 BI号与德国专利第DE202005 009 962 Ul号,主要是于连接器中设置一个为内导体零件16的绝缘零件100 ;200 ;300,前述绝缘零件设有一轴由孔用以容纳内导体零件;且绝缘零件设轴孔12,轴孔设径向槽14,前述径向槽是沿着绝缘零件的方向并为等长的设置,并且,轴孔的直径小于内导体零件的直径,藉以将内导体零件与绝缘零件结合并防止内导体零件自绝缘零件脱出。而前述先有技术的结构虽然简易,但是内绝缘零件与外接的公端子结合,如结合角度不佳的话,将会导致内导体零件自前述绝缘零件的轴孔脱出或偏离原设置位置。而且,绝缘端子座的内导体零件如受到公端子的大力压迫,可能向一端移动,而产生位移,造成连接不良的问题。为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积累多年相关连接器的设计与制造经验,就前述现有技术问题,加以研究,专利技术了本专利技术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完全解决导电端子与绝缘端子座的结合问题的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乃是于本体设多个端子槽,所述端子槽的一端设端子导引孔,另一端为开放端,以导引公端子与设置于本绝缘端子座的母导电端子互相插设结合,以限制公端子的插设角度,具有防止公端子插设进入绝缘端子座内部角度不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乃是于端子槽设导电端子的定位槽,定位槽并设有内径相等的两个小径部以及位于前述两个小径部之间的大径部,前述小径部是高突于前述端子槽的底壁,如此,得藉由定位槽为导电端子结合,并形成有多个结合定位面,充分防止导电端子自定位槽脱出或位移。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乃是于定位槽的入口设导引壁面,于前述导引壁面并形成有凹槽,以配合前述定位槽与导电端子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乃是于导电端子设两个小径部,于前述两个小径部之间设大径部,再于前述各小径部的外侧端设大径部。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于导电端子与定位的结合,至少形成将导电端子的两个小径部与前述定位槽的两个小径部结合、导电端子的大径部与前述定位槽的大径部结合及导电端子的大径部被设置于前述定位槽的大径部后,就不会产生前后位移的问题,就可将导电端子与绝缘端子座完全结合,防止脱出或位移,就可将导电端子与绝缘端子座固设为一体,并确保公端子与导电端子接触信号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本体前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本体后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本体侧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图3的C-C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 的前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D-D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运用于连接器的部分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运用于连接器的结合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本体1、端子槽10、第一槽部10a、第二槽部10b、端子导引孔100、前壁面11、开放端101、底壁103、定位槽12、小径部120、121、大径部122、入口 123、导引壁面124、125、凹槽126,127导电端子2、小径部20、21、大径部22、大径环围23、2具体实施例方式如此,为了可以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用与进步性设计,特依据说明书附图解说如下:本专利技术为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至少包含:本体1,如图1 3,为一体成型制成,前述本体I设多个端子槽10,各端子槽10均设第一槽部10a、第二槽部10b,及位于第一槽部IOa与第二槽部IOb之间设导电端子的定位槽12。前述第一槽部10a、第二槽部IOb及定位槽12的长度为相等或不相等均可。如图1及3,前述端子槽10的一端,即于第一槽部IOa的一端设端子导引孔100,藉以导引公端子与设置于本绝缘端子座的母导电端子互相插设结合,前述端子导引孔100是设于本体的前壁面11,多个端子引孔100并依据前述端子槽分布的状态,形成环状设置。如图2及3,前述端子槽10的另一端,即于第二槽部IOb的另一端为开放端101。如图2及3,前述端子槽10设导电端子的定位槽12,前述定位槽12设置内径相等的两个小径部120、121,前述两个小径部120、121的长度为相等或不相等,均无不可,如本实施例即为不相等的设计。前述定位槽12位于前述两个小径部120、121之间设大径部122,前述大径部122的长度得小于或大于或等于前述二小径部120、121 (如图5),前述大径部122的内径可大于前述两具小径部120、121,当然如小于前述两个小径部120、121,亦无不可。前述定位槽12的大径部122的内径得等于或大于端子槽10的内径(如图2 5)。如图3、5及6,前述定位槽12的两个小径部120、121的内径是小于前述端子槽10的内径,因此,使得前述定位槽的两个小径部120、121高突于前述端子槽10的底壁103。如图2、5及6,前述定位槽12的入口 123设导引壁面124、125,在前述导引壁面124、125并形成有凹槽126、127 (如图7),以配合前述定位槽12所设的两个小径部120、121与大径部122的结构,并配合导电端子的结构。导电端子2,如图7及9,设两个小径部20、21,在前述两个小径部之间设大径部22,前述两个小径部20、21的长度得为相等或不相等,但应配合前述定位槽12的两个小径部120、121的长度,较为理想,前述大径部22的外径得大于或小于前述两个小径部20、21,但以大于前述两个小径部20、21较理想,前述导电端子2的大径部22,则是配合前述定位槽12的大径部122而设置。前述导电端子2的两个小径部20、21的外侧端各设有大径环围23、24,前述导电端子2的大径部22的外径得等于或小于或大于前述定位槽12的大径部122。如此,如图8及9,当前述导电端子2与本体结合时,是利用前述导电端子2的大径部22先对准于前述定位槽12的入口 123的导引壁面124、125的凹槽126、127,并用力将导电端子自定位槽12的入口 123向内压迫,并让前述导电端子2的两个小径部20、21与大径部22分别设置于前述定位槽12的两个小径部120、121与大径部122,即可将导电端子与前述定位槽结合,并防止脱出,将导电端子与绝缘端子座固设为一体。此时,并得利用前述导电端子2的大径部22为前述定位槽12的大径部122夹置固定,即可防止导电端子2于端子槽10之中随意发生位移,防止发生接触不良的问题。且将本专利技术运用于图10及11的连接器时,得以确保互相连接的连接器讯号的稳定,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组成。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本体,设多个端子槽,前述端子槽的一端设端子导引孔,另一端为开放端,以导引公端子与设置于本绝缘端子座的母导电端子互相插设结合,前述端子槽设导电端子的定位槽,前述定位槽设两个小径部以及位于前述两个小径部之间的大径部,前述小径部高突于前述端子槽的底壁;前述定位槽的入口设导引壁面,于前述导引壁面设凹槽,以配合前述定位槽与导电端子的结构; 导电端子,设两个小径部,于前述两个小径部之间设大径部,再于前述各小径部的外侧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的绝缘端子座,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本体,设多个端子槽,前述端子槽的一端设端子导引孔,另一端为开放端,以导引公端子与设置于本绝缘端子座的母导电端子互相插设结合,前述端子槽设导电端子的定位槽,前述定位槽设两个小径部以及位于前述两个小径部之间的大径部,前述小径部高突于前述端子槽的底壁;前述定位槽的入口设导引壁面,于前述导引壁面设凹槽,以配合前述定位槽与导电端子的结构;导电端子,设两个小径部,于前述两个小径部之间设大径部,再于前述各小径部的外侧端设大径环围;如此,得藉由前述导电端子自前述导引壁面伸设进入定位槽之中,即可将导电端子与前述定位槽结合,并防止脱出或位移,即可将导电端子与绝缘端子座固设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峰
申请(专利权)人:祥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