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小孔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过滤板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膜层的制备、基体和膜层的结合两部分内容,其中膜层的制备包括原材料的制备、双螺杆挤出、软化处理;基体和膜层的结合包括膜层和模具的整合、烘烤、脱模、萃取。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简单方便,可解决水分过高,陶板极易堵塞,寿命短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小孔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过滤板的制备方法,应用于矿山精矿、尾矿的脱水的环节。
技术介绍
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目前已经可以制备出在矿上行业上用于脱水的过滤板。其特点是重量轻、通水量大、处理量大等。本申请人公开号为CN101773748 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过滤板制作工艺》,已经对此做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环节,申请人发现其制备方法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其主要的表现在孔径过大(平均孔径在50um左右),脱水效果差、水分过高,陶板极易堵塞,寿命短等特点。同时还极易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来解决上述问题,制备一种平均孔径在4-5um的,加工简单方便的超闻分子量聚乙稀过滤板,解决水分过闻,陶板极易堵塞,寿命短等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热致相分离法制备。热致相分离法的理论基础是聚合物与稀释剂所组成的二元体系高温下兼容、降温时发生相分离。同时还对制备出来的膜层进行整理,制备出所需要的膜层。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过程主要主要包括膜层的制备、基体和膜层的结合两部分内容,其中膜层的制备包括:原材料的制备:首先石蜡油进行预热并对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35-45转每分钟,当石蜡油温度达到75-85°C时保温0.5H ;同时使用加入偶联剂的酸溶液对W5刚玉微粉进行表面的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W5刚玉微粉倒入到石蜡油中,使W5刚玉微粉的表面能够裹上一层液体石蜡,形成比较松散的粘结颗粒的形态;防止其和石蜡油在混合过程中发生团聚。这样处理好的W5刚玉微粉能够更好的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结合,形成比较牢靠的界面。最后再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进行混合。双螺杆挤出:将前述过程中预混好的原材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按照1:广1.5的比例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挤出时控制好双螺杆挤出机各个阶段的温度,同时在挤出环节注意排气,防止制备出来的膜层出现气泡影响到制备的膜层的孔径。压延拉伸:将前述b)过程中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来的薄膜在双辊压延机上进行压延拉伸、定性整形,使得压延出来的薄膜的厚度能够控制在Imm以内;初步具备小孔径薄膜的特性。软化处理:将前述c)过程中压延出来的薄膜进行软化处理;利于以后的制备流程。基体和膜层的结合包括:膜层和模具的整合:将前述d)过程中制备好的薄膜利用170°C即可完全失去粘性的低温胶粘结在模具的上下盖上,将模具装配好后再将模具放置在震动床上,然后向模具的空腔内添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并启动震动床,利用震动床的震动将模具填充实,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烘烤:将前述e)过程中装填好的模具放置在烤箱内进行烘烤,设定好升温曲线:温度在室温_170°C时升温速率控制在2 V /min,温度在170°C _220°C时升温速率控制在IO0C /min,并在220°C的条件下保温3H即可。脱模:保温结束后,当箱体内部的温度降到50°C后,将模具拿出,将制备好的板坯取出。萃取:将烧制好的板坯放置在萃取液中,控制萃取液的温度在室温 50°C,将膜层内的石蜡油萃取出来后,所留下的带有孔洞的板材即为小孔径聚乙烯过滤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原材料的制备:首先石蜡油进行预热并对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35-45转每分钟,当石蜡油温度达到75-85°C时保温0.5H ;同时使用加入偶联剂的酸溶液对W5刚玉微粉进行表面的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W5刚玉微粉倒入到石蜡油中,使W5刚玉微粉的表面能够裹上一层液体石蜡,形成比较松散的粘结颗粒的形态;防止其和石蜡油在混合过程中发生团聚。这样处理好的W5刚玉微粉能够更好的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结合,形成比较牢靠的界面。最后再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进行混合; 双螺杆挤出:将前述过程中预混好的原材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按照1:1的比例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挤出时控制好双螺杆挤出机各个阶段的温度,同时在挤出环节注意排气,防止制备出来的膜层出现气泡影响到制备的膜层的孔径。压延拉伸:将前述b)过程中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来的薄膜在双辊压延机上进行压延拉伸、定性整形,使得压延出来的薄膜的厚度能够控制在Imm以内;初步具备小孔径薄膜的特性。软化处理:将前述c)过程中压延出来的薄膜进行软化处理;利于以后的制备流程。基体和膜层的结合包括:膜层和模具的整合:将前述d)过程中制备好的薄膜利用170°C即可完全失去粘性的低温胶粘结在模具的上下盖上,将模具装配好后再将模具放置在震动床上,然后向模具的空腔内添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并启动震动床,利用震动床的震动将模具填充实,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烘烤:将前述e)过程中装填好的模具放置在烤箱内进行烘烤,设定好升温曲线:温度在室温_170°C时升温速率控制在2V /min,温度在1700C _220°C时升温速率控制在10°C /min,并在220°C的条件下保温3H即可;脱模:保温结束后,当箱体内部的温度降到50°C后,将模具拿出,将制备好的板坯取出;萃取:将烧制好的板坯放置在萃取液中,控制萃取液的温度在室温飞(TC,将膜层内的石蜡油萃取出来后,所留下的带有孔洞的板材即为小孔径聚乙烯过滤板。实施方式2:其他与实施方式I相同,只不过原材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按照1:1.5的比例投放。权利要求1.,主要包括膜层的制备、基体和膜层的结合两部分内容,其特征在于: 膜层的制备包括: a)原材料的制备:首先石蜡油进行预热并对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35-45转每分钟,当石蜡油温度达到75-85°C时保温0.5H ;同时使用加入偶联剂的酸溶液对W5刚玉微粉进行表面的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W5刚玉微粉倒入到石蜡油中,使W5刚玉微粉的表面能够裹上一层液体石蜡,形成比较松散的粘结颗粒的形态;最后再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进行混合; b)双螺杆挤出:将前述a)过程中预混好的原材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按照1:f 1.5的比例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 c)压延拉伸:将前述b)过程中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来的薄膜在双辊压延机上进行压延拉伸、定性整形,使得压延出来的薄膜的厚度能够控制在1_以内; d)软化处理:将前述c)过程中压延出来的薄膜进行软化处理; 基体和膜层的结合包括: e)膜层和模具的整合:将前述d)过程中制备好的薄膜利用170°C即可完全失去粘性的低温胶粘结在模具的上下盖上,将模具装配好后再将模具放置在震动床上,然后向模具的空腔内添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并启动震动床,利用震动床的震动将模具填充实,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 f)烘烤:将前述e)过程中装填好的模具放置在烤箱内进行烘烤,设定好升温曲线:温度在室温_170°C时升温速率控制在2°C /min,温度在170°C _220°C时升温速率控制在IO0C /min,并在220°C的条件下保温3H即可; g)脱模:保温结束后,当箱体内部的温度降到50°C后,将模具拿出,将制备好的板坯取出; h)萃取:将烧制好的板坯放置在萃取液中,控制萃取液的温度在室温飞(TC,将膜层内的石蜡油萃取出来后,所留下的带有孔洞的板材即为小孔径聚乙烯过滤板。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小孔径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过滤板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膜层的制备、基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孔径聚乙烯过滤板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膜层的制备、基体和膜层的结合两部分内容,其特征在于:膜层的制备包括:a)?????原材料的制备:首先石蜡油进行预热并对其进行搅拌,搅拌速度控制在35?45转每分钟,当石蜡油温度达到75?85℃时保温0.5H;同时使用加入偶联剂的酸溶液对W5刚玉微粉进行表面的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好的W5刚玉微粉倒入到石蜡油中,使W5刚玉微粉的表面能够裹上一层液体石蜡,形成比较松散的粘结颗粒的形态;最后再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进行混合;b)?????双螺杆挤出:将前述a)过程中预混好的原材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按照1:1~1.5的比例投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c)??????压延拉伸:将前述b)?过程中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来的薄膜在双辊压延机上进行压延拉伸、定性整形,使得压延出来的薄膜的厚度能够控制在1mm以内;d)?????软化处理:将前述c)过程中压延出来的薄膜进行软化处理;????基体和膜层的结合包括:e)??????膜层和模具的整合:将前述d)过程中制备好的薄膜利用170℃即可完全失去粘性的低温胶粘结在模具的上下盖上,将模具装配好后再将模具放置在震动床上,然后向模具的空腔内添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粉,并启动震动床,利用震动床的震动将模具填充实,时间控制在2min以上;f)???????烘烤:将前述e)过程中装填好的模具放置在烤箱内进行烘烤,设定好升温曲线:温度在室温?170℃时升温速率控制在2℃/min,温度在170℃?220℃时升温速率控制在10℃/min,并在220℃的条件下保温3H即可;g)?????脱模:保温结束后,当箱体内部的温度降到50℃后,将模具拿出,将制备好的板坯取出;h)????萃取:将烧制好的板坯放置在萃取液中,控制萃取液的温度在室温~50℃,将膜层内的石蜡油萃取出来后,所留下的带有孔洞的板材即为小孔径聚乙烯过滤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迎阳,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核晶陶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