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弯管段支承
,具体涉及一种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分列式防振条结构。
技术介绍
立式、倒U形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以下简称SG)是国内核电厂采用的主流SG型式。位于传热管弯管段的防振条组件是对U形管弯管段提供支承的重要部件,其结构设计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管子的微振磨损、应力腐蚀、传热状况,还直接影响到SG循环倍率的闻低。国内二代加机组应用比较广泛的防振条组件,在上述所提要点上表现不尽完美,尤其是在流阻性能方面有待提升。国外西屋公司已设计出新型结构的防振条组件,预计在降低流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然而,西屋公司设计方案在防振条端部连接结构上采用的是齐整排列方式,即全部位于保持环的同一侧,如此存在流通空间狭窄问题,不利于部件流阻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分列式防振条结构,可以实现对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弯管管段的支承,同时,具有较大的流通面积,减小流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分列式防振条结构,包括在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弯管管段处安装的若干组防振条组件,每组防振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分列式防振条结构,包括在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1)弯管管段处安装的若干组防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防振条组件由若干条防振条(2)组成,且每一组防振条分为第一系列防振条和第二系列防振条,其中,第一系列防振条相对于顶部支承板上表面安装在同一高度h1,第二系列防振条相对于顶部支承板上表面安装在同一高度h2,且第一系列防振条高度h1高于第二系列防振条高度h2,第一系列防振条和第二系防振条中的每个防振条(2)的端部末端固定连接有端帽(3),第一系列防振条端部的端帽(3)固定于保持环(4)上方,且第二系列防振条端部的端帽(3)固定于保持环(4)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分列式防振条结构,包括在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1)弯管管段处安装的若干组防振条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防振条组件由若干条防振条(2)组成,且每一组防振条分为第一系列防振条和第二系列防振条,其中,第一系列防振条相对于顶部支承板上表面安装在同一高度hl,第二系列防振条相对于顶部支承板上表面安装在同一高度h2,且第一系列防振条高度hi高于第二系列防振条高度h2,第一系列防振条和第二系防振条中的每个防振条(2)的端部末端固定连接有端帽(3),第一系列防振条端部的端帽(3)固定于保持环(4)上方,且第二系列防振条端部的端帽(3)固定于保持环(4)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用分列式防振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持环(4)横截面为楔形结构,第一系列防振条端部的端帽(3)焊接固定于保持环(4)上方楔形面,且第二系列防振条端部的端帽(3)焊接固定于保持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国伟,王园,李磊,汤臣杭,周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