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心稳专利>正文

摆线轮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6906 阅读:5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加工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中主要零件-摆线轮的加工磨床,其组成包括有工作台、工作台回转机构、磨头和磨头横向切入机构,主技术特点是其中的磨头为砂带磨头,由砂带电机带动运转。本磨床具有加工效率高、工件质量好、设备成本大大降低的优点,而且结构简单、易于进行自动化控制。(*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摆线轮是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中的主要零件,本技术所涉及的就是实现该摆线轮磨削加工任务的摆线轮磨床。目前由秦川机床厂国内独家生产的摆线轮磨床,已为比较定型结构,其工作原理是按摆线展成法通过磨削砂轮来加工工件上的齿形曲线的,这种磨床主要是由砂轮、砂轮座、砂轮座纵向及横向切入机构、工作台、工作台回转机构和砂轮修整器及其操作机构构成的。砂轮是通过与加工坯件的点接触来磨制工件的,在磨制坯件过程中,砂轮不仅要有横向的磨制进给量,而且还要有纵向的综合切入量,因此现有磨床中采用了大量的齿轮系传动机构,整个设备结构极为复杂,操作步骤相当繁琐,在此基础上为保证所磨削工件的加工精度,需要有金刚石笔修整器及其操作机构对砂轮的形状不断修整,砂轮与金刚石都有较大的磨损消耗,设备成本高。这种现有磨床由于砂轮与被加工坯件为点磨削方式,工件每转动一周只能磨出一条线,为了磨出整个齿面,需操作机构带动砂轮不断向下进给,被加工工件需要转无数周才能完成,一般磨削每对工件需要2小时的时间,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低;另外,采用这种磨削方式所加工出的摆线轮,其齿面粗糙度难以提高,一般为0.8μm,其表面光洁度和几何精度也较低。综上所述,现有的摆线轮磨床的种种弊端均表明了,采用砂轮的磨削方式是很不科学的,亟待改进。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大副度提高摆线轮加工效率的新型摆线轮磨床。本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自动化程度高的摆线轮磨床。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的摆线轮磨床,其结构组成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回转机构和磨头,其特征在于磨头为缠绕于主动轴与肖轴上、由砂带电机带动的砂带磨头,还包括有磨头横向切入机构,该机构是由安装有砂带磨头的溜板、控制溜板微小进给量的蜗轮蜗杆微动机构、手动调整的齿条丝母机构和两机构的离合选择机构共同构成的,手动调整机构的齿条一端作为微动机构中的蜗轮轴,另一端安装有手动手轮,齿条与齿套之间设有与齿条啮合的离合丝母和与离合丝母一端活动嵌入联接的齿条套筒,该套筒另一端处设有一与齿套螺纹连接的、其上固定安装有离合选择手柄的压盖,微动机构的微动手轮安装在蜗杆上,溜板与齿套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实现本技术摆线轮磨床的自动化操作,本磨床中还设有加工预置数自动控制机构,它是由机械传感部分和电路控制两部分组成的,并以预置计数器为中心控制部件,其中的电路控制部分是由预置数计数器、计数器中终值分断电路继电器触头控制与其串联的电磁阀F2、与电磁阀F1串联的逐一计数继电器触头,共同并联于电源两端组成,电磁阀F1控制油缸1,经一棘轮机构推动蜗轮蜗杆微动机构,电磁阀F2控制油缸2带动溜板,实现溜板退刀;其机械传感部分为安装在工作台主轴上的偏心轮及其行程开关K1组成的计数器转数传感头,向预置计数器提供已加工量。当加工量全部完成时,预置计数器开启电磁阀F2,由油缸2控制溜板退行程,到达退位终点时,由安装于溜板退程挡板终端、联接于电机控制电路主回路的的行程开关XK1切断电路,使磨床停止工作。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工作台回转机构的改进结构为由工作台电机直接带动蜗轮副,传动下工作台作单方向自转,同时由同一蜗杆带动动交换齿轮系、锥齿轮传动副、主轴和可调偏心带动上台面作与下工作台反方向公转组成。本技术所设计的摆线轮磨床,其主要的设计构思是用砂带取代砂轮磨削方式,砂带磨削方式的优点在于①、砂带的宽度大于被加工件的齿面宽度,它与工件线接触,为线成型加工方式,工件每转一周,整个齿面都会得到磨削,其生产效率远远高于砂轮的点成型方式,实践表明,每对工件的加工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40分钟;②、由于采用了砂带的线接触磨削方式,将原有的砂轮磨削所需要的纵向进给方式、横向切入方式以及砂轮座的综合进给方式大大简化成单一的横向进给切入方式,还无需砂轮修整机构,使设备构成大为简洁,整机成本至少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使操作程序大大简化,方便了操作者,这都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且设备结构的简化还为进一步实现本磨床自动化控制创造了条件;③、用砂带加工出的工件几何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大大提高,其表面粗糙度仅为0.4μm,由于砂带的磨削为弹性磨削,而且又有较大的散热面积,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使被加工工件变形、烧伤或出现微观的龟裂现象,因而工件的表面精度和光洁度得以提高,提高了工件的加工质量,同时也克服了砂轮在磨制过程中突然出现破碎所造成的不安全隐患,保证了生产安全;④、砂带的更换操作非常方便,只需2-3分钟即可完成,节省了现有的摆线轮磨床中砂轮更换所需的找平衡和金刚石笔修整的辅助时间;⑤、砂带的使用可以使工件的加工成本进一步降低,虽然砂带的消耗数量略大于砂轮,但因每个砂带价格仅为砂轮价格的1/14,同时又易于更换,因此磨床的经济效益仍是非常显著的。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设计的摆线轮磨术具有生产效率高、加工工件质量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下面将结合以下附图中具体实施结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附图说明图1为本摆线轮磨床的总装结构原理图图2为磨头横向切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溜板微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4的A-A剖视图图5为砂带磨削方式原理图图6为本摆线轮磨床的电路控制原理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摆线轮磨床是由工作台、工作台回转机构、磨头和磨头横向切入机构及冷却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由砂带磨削方式取代了砂轮磨削方式,即如图5所示,砂带16缠绕在主动轴38、肖轴36之间,并由张紧轮37调整砂带16的张紧度,其主动轴38由砂带电机24带动,其横向推进方式是由磨头横向切入机构来实现的。由于砂带磨削是以线成型法来加工工件的,每转动一周即可完成整个齿面的磨制,因此只需由磨床来完成横向切入的控制即可实现摆线轮的整体加工,省掉了现有磨床中完成砂轮纵向进给操作机构和修整器的复杂机构。为使本技术的摆线轮磨床之结构更加简化,针对砂带磨削应磨床组成结构作了大量的改进和自动化控制设计。其中之一就是对工作台回转机构的改进。本磨床的工作台同样是由上台面12、中台面11、下台面10的三组成台面和各相邻台面之间一组并相互垂直的十字滚动导轨共同构成工作台。该工作台回转机构组成为工作台电机2直接带动蜗轮蜗杆8使与蜗轮同轴的下台面10作单方向自转,同时通过交换齿轮系4、锥齿轮副5、主轴6、可调偏心13带动上台面12作与下台面反方向的公转,则工作台自转与公转的合成运动轨迹为摆线轮齿廓。其二的改进是将磨头横向切入机构进行重新设计,它主要包括有安装有砂带磨头的溜板25、控制溜板移动的蜗轮蜗杆微动机构和离合螺母的手动调整机构及其手动、微动的离合选择机构构成,手动调整机构的齿条20一端作为微动机构的蜗轮轴,另一端安装有手动调整手轮34,齿条20与齿套22之间设有与齿条啮合的离合丝母30和与离合丝母活动嵌入联接的齿条套筒26,该套筒26外端处设有一与齿套22螺纹连接的、其上固定安装有选择手柄32的压盖9,微动机构的微动手轮33安装在蜗杆15上,溜板25与齿套22固定连接。该磨头横向切入机构的工作实现过程是搬动选择手柄32将压盖9旋紧,使套筒26、离合丝母30被紧紧地固定在齿套22内无法旋动,此时已为溜板微动调整状态,当转动微动机构的蜗杆上的微动手柄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线轮磨床,其结构组成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回转机构和磨头,其特征在于磨头为缠绕于主动轴(38)与肖轴(36)上、由砂带电机(24)带动的砂带磨头,还包括有磨头横向切入机构,该机构是由安装有砂带磨头的溜板(25)、控制溜板微小进给量的蜗轮蜗杆微动机构、手动调整的齿条丝母机构和两机构的离合选择机构共同构成的,手动调整机构的齿条(20)一端作为微动机构中的蜗轮轴,另一端安装有手动手轮(34),齿条(20)与齿套(22)之间设有与齿条(20)啮合的离合丝母(30)和与离合丝母(30)一端活动嵌入联接的齿条套筒(26),该套筒(26)另一端处设有一与齿套(22)螺纹连接的、其上固定安装有离合选择手柄(32)的压盖(9),微动机构的微动手轮(33)安装在蜗杆(15)上,溜板(25)与齿套(2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心稳
申请(专利权)人:王心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