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938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7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工艺,加入3wt%-6wt%的DCCA,用甲酸调PH=3.5-4.0,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温度20℃-25℃、浴比1:10-20的条件下,处理40min-60min;加入5%-7%(对纤维重)的NaHS03和0.5%-1%(对纤维重)高碱酶,在温度40℃-42℃、浴比1:10-20的条件下,处理90min-120min。与传统的羊毛衫机可洗整理工艺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艺处理时温度比较低,能耗少,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属绿色技术,而且处理后的羊毛手感柔软,不易泛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染整
,涉及羊毛衫的机可洗整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工艺
技术介绍
羊毛是具有典型鳞片结构的纺织用纤维,这一特殊结构使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缩绒性。在洗涤过程,尤其是在机洗时容易出现产品外观不良,出现尺寸收缩、织纹不清、扭曲变形、增厚毡并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使羊毛衫丧失了原有的美观和服用性能,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一般要采用一定的整理方法防止羊毛衫的起球和毡缩现象,使经过处理后的制品,穿着时不起球,洗衣机洗涤时,也不会发生毡缩。因此出现了以防缩绒为目的的防缩整理技术。羊毛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羊毛的鳞片层又由鳞片表层、鳞片外层和鳞片内层组成,羊毛表面鳞片结构将导致纤维的异向摩擦效应。鳞片结构是促使纤维产生缩绒的主要因素,如无鳞片特的纤维则无缩绒性。但羊毛的缩绒性和羊毛本身弹性好也有很大的关系。近几年,人们对羊毛缩绒性的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称之为〃综合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羊毛的缩绒性由定向摩擦效应和高度的拉伸恢复性所决定,两者缺一不可,前者称之为制动因素,后者则称之为动力因素。该理论已被大家普遍接受。传统的机可洗整理技术包括下述三大类:一、氯化技术氯化技术最早是将羊毛纤维浸在饱和氯水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羊毛表面,会出现特殊隆起现象,被认为是氯与鳞片中含胧氨酸残基最多的鳞片外层发生反应,同时伴随有肤链的断裂。HClO是弱氧化剂,对羊毛的作用实质上是氯化与氧化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氧化反应起关键作用。单纯的二硫键断裂所形成的,不足以满足防缩的要求,此间必须有肤链的水解、降解,使蛋白质转化为多肤乃至氨基酸,并能够透过鳞片表层而溶出,使鳞片被部分或全部地剥除或软化。所以,许多含氯的氧化试剂都可以用于羊毛的防缩加工中。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试剂有:C12,NaCIO,它们在适当PH值的溶液中,均可以转化为HC10,促使鳞片层氧化、水解,达到防缩的目的。但是,人们也注意到羊毛纤维的皮质层,尤其是基质中也含有大量的胱氨酸残基及酪氨酸残基,它们也会与HClO发生如同鳞片中类似的化学反应,其结果必将导致羊毛皮质层的破坏,使羊毛的物理机械性能恶化。所以氯化加工技术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反应深度,使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鳞片部位,并尽量少损伤羊毛的皮质层。二、氧化技术氧化技术的加工机理与氯化技术相似,也属于减法处理。其作用机理是氧化剂与羊毛鳞片层中的S-S发生氧化反应,只是不存在像HCl对酪氨酸残基部位那样的特殊反应。生产中为达到与氯化技术同样的防缩绒效果,一般采用较为剧烈的加工条件,这样,势必殃及皮质层而给羊毛带来较大的损伤。生产中为有效地反应速率和反应深度,此技术常与氯化技术或浓盐溶液并用,以避免或减少氧化剂对羊毛皮质层的氧化损伤。目前,工业生产中用于氧化防缩的氧化剂主要是高锰酸钾和过硫酸盐。三、树脂技术将防缩绒树脂沉积在羊毛纤维的表面或使纤维间粘连或在纤维表面形成被敷效应,以减少纤维的位移或减少羊毛的制动能力,从而达到防缩绒的目的。该技术又称为〃加法〃防缩绒技术。单纯使用树脂时,只有在高浓度下才能满足防缩绒的要求,此时羊毛增重达,这样显然会严重影响制品的手感。为减轻防缩树脂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广泛采用降解一树脂联合的防缩工艺,既减少了降解带来的纤维损伤,又减缓了因树脂用量过高造成的手感恶化问题。生产中常用的树脂有聚氨基甲酸醋类、聚酞氨表氯醇类和硅酮类防缩树脂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提高羊毛衫的耐洗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1、氯氧化预处理:加入3wt%_6wt%的DCCA,用甲酸调PH=3.5-4.0,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温度 200C -25°C、浴比 1:10-20 的条件下,处理 40min_60min ;2、脱氯和酶处理:加入5%_7%(对纤维重)的NaHSO3和0.5%_1%(对纤维重)高碱酶,在温度40°C _42°C、浴比1:10-20的条件下,处理90min-120min。优选的,氯氧化预处理阶段所述的DCCA添加量为5wt%。优选的,氯氧化预处理阶段所述的浴比为1:15。优选的,脱氯和酶处理阶段所述的NaHSO3添加量为6owf%。优选的,脱氯和酶处理阶段所述的高碱酶添加量为0.8owf%。优选的,脱氯和酶处理阶段所述的浴比为1:15。与传统的羊毛衫机可洗整理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处理时温度比较低,能耗少,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属绿色技术,而且处理后的羊毛手感柔软,不易泛黄。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工艺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11、氯氧化预处理:加入3wt%的DCCA,用甲酸调PH=3.5-4.0,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温度200C -25°C、浴比1:10的条件下,处理60min ;2、脱氯和酶处理:加入5% (对纤维重)的NaHSO3和0.5% (对纤维重)高碱酶,在温度40°C _42°C、浴比1:10的条件下,处理120min。实施例21、氯氧化预处理:加入6wt%的DCCA,用甲酸调PH=3.5-4.0,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温度200C -25°C、浴比1:20的条件下,处理40min ;2、脱氯和酶处理:加入7% (对纤维重)的NaHSO3和1% (对纤维重)高碱酶,在温度40°C _42°C、浴比1:20的条件下,处理90min。实施例31、氯氧化预处理:加入5wt%的DCCA,用甲酸调PH=3.5-4.0,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温度200C -25°C、浴比1:15的条件下,处理50min ;2、脱氯和酶处理:加入6% (对纤维重)的NaHSO3和0.8% (对纤维重)高碱酶,在温度40°C _42°C、浴比1:15的条件下,处理IOOmin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氯氧化预处理:加入3wt%?6wt%的DCCA,用甲酸调PH=3.5?4.0,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温度20℃?25℃、浴比1:10?20的条件下,处理40min?60min;(2)、脱氯和酶处理:加入5%?7%(对纤维重)的NaHS03和0.5%?1%(对纤维重)高碱酶,在温度40℃?42℃、浴比1:10?20的条件下,处理90min?120m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氯氧化预处理: 加入3wt%-6wt%的DCCA,用甲酸调PH=3.5-4.0,加入适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温度200C -25°C、浴比 1:10-20 的条件下,处理 40min_60min ; (2)、脱氯和酶处理: 加入5%-7% (对纤维重)的NaHSO3和0.5%_1% (对纤维重)高碱酶,在温度40°C _42°C、浴比1:10-20的条件下,处理90min-120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羊毛衫的氯氧化酶处理机可洗整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玉珍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隆丝达针织时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