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状吸油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8855672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状吸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膜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膜片自身具有韧性,可弯曲对折而不会断裂,挤压膜片可以恢复为挤压前状态,表面和内部的微观结构为海绵状,可用于吸附与清除石化类油,其吸油率为110~90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吸油膜的制备方法。该吸油膜可满足油田开采、油品泄漏、成品油包装等诸多涉及石化类油的吸附与清除的需求,吸油效果显著。该吸油膜全部由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在自然条件中可自动降解,避免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其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大型设备,制备时间短,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状吸油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涉及一种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制备的海绵状膜片吸附并清除石化类油污。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每天都会有大小不等的含石化类油的各种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各种油污泄漏事故的发生,对当地的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同时,自然环境中动植物对石化类油的生物降解能力极差,滞留时间漫长,这导致了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难以自然修复。因此人们早在70年代就开始了吸油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各种化学合成和化学改性的吸油材料被运用于海上的溢油事故。化学合成类吸油材料又可分成三种:(I)有机聚合物纤维,利用自身具有疏水亲油的特征和聚合物分子间的空隙包藏吸油;(2)凝胶型,利用分子间或物质间的物理凝聚力和在凝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间隙包裹吸收油;(3)是高吸油性树脂,利用范德华力通过亲油基对油分子的亲合力作用,将油吸收到树脂的内部而后自身发生溶胀来吸油。但是,化学合成或化学改性的吸油材料存在严重的缺陷:(I)材料自身就是生物不可降解(或生物不可完全降解)的材料,清除油污的同时又再度污染环境;(2)产品制备工艺复杂,成本昂贵;(3)产品中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状吸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膜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膜片自身具有韧性,可弯曲对折而不会断裂,挤压膜片可以恢复为挤压前状态,表面和内部的微观结构为海绵状,可用于吸附与清除石化类油,其吸油率为110~9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状吸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膜由高分子材料构成,膜片自身具有韧性,可弯曲对折而不会断裂,挤压膜片可以恢复为挤压前状态,表面和内部的微观结构为海绵状,可用于吸附与清除石化类油,其吸油率为110 9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绵状吸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或聚乳酸与聚3-羟基丁酸,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所组成,优先考虑聚3-羟基丁酸己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绵状吸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膜的平均厚度为100 900 μ m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海绵状吸油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化类油为柴油、汽油、润滑油,其他由石油加工生产出的油状或脂状物质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优先选择柴油、汽油中的一种或其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一种海绵状吸油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高分子材料完全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油相; (2)致孔剂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岱旭钟建闫志强何丹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