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为钢专利>正文

清开灵注射剂安全性提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5515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19:18
一种能够提高清开灵注射剂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获得清开灵注射剂成品前增加一道大分子截留工艺,去除大分子物质,从而提高清开灵注射剂的安全性。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不明显改变原清开灵注射剂疗效的前提下增加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注射剂生产方法领域,应用于清开灵注射剂的生产,以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其安全性。
技术介绍
中药注射剂最早产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由钱信忠等学者开创,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就收录有灯盏细辛、清开灵、止喘灵等单方和复方注射剂。中药注射剂能提升药效、使某些中药的疗效得到更好地发挥,在推进中药剂型发展,拓展中药的应用范围,服务广大人民健康等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从技术上来讲,业界大体上已经解决了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问题(尽管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除),安全性依然是业界难题。清开灵注射剂是根据安宫牛黄丸处方研制的现代中药制剂,含珍珠母、桅子、水牛角、板蓝根、金银花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效。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亦可用于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烧,以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现有清开灵注射液和注射用清开灵(粉针剂)两种注射剂,国内有多家药厂生产,临床已使用多年。随着清开灵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不断发现,甚至致死性不良反应也屡有报道。根据已有公开资料分析,清开灵注射剂的安全性事件与超敏反应有关,甚至直接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死亡。说明清开灵注射剂的安全性不容忽视,受到业界甚至公众的广泛关注。根据公开资料分析,中药的疗效最早来自口服和外用,没有注射给药方式。清开灵注射剂的研发也源自口服剂安宫牛黄丸处方。相比之下,安宫牛黄丸和处方相似的其他口服制剂很少发生安全性事件;究其原因,因为口服制剂能减少甚至避免大分子物质的直接吸收,而大分子物质多具有较强的抗原性,直接进入机体容易引发安全性事件。清开灵注射剂具有生物提取物的特征,目前的制备流程没有大分子物质去除工艺。因此,清开灵注射剂包含有小分子物质和小量或微量的大分子物质。尽管大分子和小分子尚无统一的分子量界限,但学术界对于“分子量越大口服越难吸收”的观点深入人心。以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收载的2271个药物(品种)为例,在治疗全身性疾病的口服化学药物中,分子量大于500的较少见,超过1000的则罕见(只有环孢素、维生素B12、腺苷钴胺、依托红霉素4个,但吸收不太理想),超过3000的则没有。分子量与吸收的关系实际上已经在药物设计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认为蛋白质、鞣质(缩合鞣质)、多糖、核酸和树脂均视为大分子物质,2000年版《中国药典》也开始对其中的蛋白质、鞣质和树脂开始进行检查。因此,我们推测,清开灵注射剂的疗效来自所含的小分子物质(因为口服有效,口服能吸收小分子但不能直接吸收大分子),与分子量大于3000的物质几乎无关。 由于清开灵注射剂具有生物提取物的特征,因此在提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生物大分子物质,比如植物蛋白质、核酸等,还有可能带入鞣质、树脂、多糖等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口服是不能直接吸收的,必须经过消化道的降解才可能以小分子吸收。蛋白质是抗原性最强的常见物质,而且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越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据此推测,清开灵注射剂含有的微量蛋白质是导致过敏或类过敏等特有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他大分子如多糖、核酸、鞣质、树脂等也可能参与了这些不良反应。因此清开灵注射剂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含的大分子成分。来自清开灵注射剂的大分子化学成分对人体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四类。蛋白质:多为植物蛋白,部分为动物蛋白(来自处方中的水牛角)或微生物蛋白(中药材不是无菌的)。蛋白质类物质是抗原性较强的化学物质,能引起各种过敏反应(包括1、I1、II1、IV型)。这些蛋白质与人的种属差异大,抗原性均较强。鞣质:鞣质是引起中药注射剂注射后疼痛的主要物质之一。鞣质和蛋白质结合为更大的分子复合物后,可增强蛋白质的过敏性。多糖:蛋白多糖或糖蛋白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一般高于原有的蛋白质。单纯的多糖能够通过“免疫佐剂”效应增强免疫的作用,即也能增强过敏反应。核酸: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多通过“免疫佐剂”效应增强过敏反应。现有清开灵射剂的生产工艺中,原料一般都采用“醇水法”或“水醇法”制备。“醇水法”主要是采用乙醇提取中药材,回收溶剂后再加水去除沉淀后制得;而“水醇法”则主要是采用水提取药材,适当浓缩后然后用80%左右的乙醇沉淀,将上清液制备成原料。然而,这些方法制得的原料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大分子杂质,如含有蛋白质、多糖、核酸、鞣质等。为了去除鞣质,传统工艺利用蛋白质沉淀鞣质的性质以“皮粉法”去除。在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后期工艺中,为了保障活性成分不被破坏,几乎都采用膜过滤的方法除菌。 然而,通过对上市清开灵注射剂的研究发现,通过较灵敏的方法仍能检测到大分子蛋白质和鞣质的存在,有些注射剂的蛋白质含量甚至高达10μ g/ml (此值不能被《中国药典》一部规定的法定方法检测出),由于清开灵注射剂(液)的使用剂量一次可高达20ml,可能进入体内的蛋白质足以引起过敏反应。在实验条件下,我们发现皮粉等蛋白质对鞣质的沉淀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去除鞣质,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和鞣质可以共存。在实验条件下,我们还发现80%的乙醇至少可以溶解20 μ g/ml的蛋白质(以牛血清白蛋白计)。而清开灵注射剂的最后一道工艺是超滤除菌,显然不能去除大分子物质。因此,为了提高清开灵注射剂的安全性,去除大分子物质是必然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作为用于全身治疗的清开灵注射剂,大分子物质很难吸收产生全身作用;相反,如果直接进入机体反而可能导致安全性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传统清开灵注射剂的生产工艺中引入一道大分子截留工艺,去除一定分子量以上的大分子物质,这样在保障原有清开灵注射剂活性成分改变不大的情况下,去除中药注射剂中的大分子物质,以提高清开灵注射剂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lT30k的膜,材质不限;截留的方式可以采用正压,也可以采用负压。所采用截滤膜的较佳截留分子量是10k。附图说明图1为清开灵注射液经截滤膜处理后的外观变化(试管从左至右编号为Q0、QUQ2、Q3、Ql上、Q2上、Q3上):富含大分子注射液(Ql上、Q2上、Q3上)的颜色较正常注射液(QO)深,而去大分子注射液Ql的颜色较正常注射液QO浅,Q2和Q3比QO略浅,表明去大分子注射液的外观质量得到了改善。QO:清开灵注射液原液;Q1:清开灵注射液经3k分子筛处理去大分子注射液液;Q2:清开灵注射液经IOk分子筛处理去大分子注射液液;Q3:清开灵注射液经30 k分子筛处理去大分子注射液液;Q1上:清开灵注射液经3k分子筛处理后富含大分子注射液液;Q2上:清开灵注射液经IOk分子筛处理后富含大分子注射液液;Q3上:清开灵注射液经30 k分子筛处理后富含大分子注射液液。图2为去大分子清开灵注射液的蛋白含量检查结果:采用PVDF膜滤过吸附法检测,吸附孔直径2mm,吸附体积5ml,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颜色越深表明蛋白质越多。QO:清开灵注射液原液;Q1:清开灵注射液经3k分子筛处理去大分子注射液液;Q2:清开灵注射液经IOk分子筛处理去大分子注射液液;Q3:清开灵注射液经30 k分子筛处理去大分子注射液液。图3为去大分子清开灵注射液的缩合鞣质含量检查结果:采用蛋清包被PVDF膜滤过吸附法检测,吸附孔直径2mm,吸附体积5ml,缩合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清开灵注射剂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清开灵注射剂获得成品前采用特定大分子截滤膜去除分子量大于一定值的大分子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清开灵注射剂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清开灵注射剂获得成品前采用特定大分子截滤膜去除分子量大于一定值的大分子物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描述的清开灵注射剂安全性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为钢柯瑾云宇
申请(专利权)人:段为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