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伸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267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把手伸缩结构,于把手主体上套设有套筒,并于把手主体及套筒的中空部内设有弹性件,又于把手主体及套筒上设有相互定位的定位单元,借此,利用把手主体上活动组设套筒,当欲展开时,即可将套筒往把手主体外侧拉引定位后,产生延长把手效果,另当收合时,则可将解除套筒定位,借由弹性件拉引,使套筒自行复位收合,据此,以达到便利把手展开、收合等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人力车把手伸缩结构,尤指一种便于把手展开、收合的把手伸缩结构。
技术介绍
当代步车收合时,为了减少代步车占据空间,现有代步车亦多会有收折结构设计,请参阅中国台湾公告第1347279号《折叠式车体》及中国台湾公告第M261441号《把手折合结构》等,即为本案专利技术人先前申请的相关于代步车的车体及把手部的收折结构,借由将代步车的车体及把手活动折收,以达到缩减代步车体积,提高代步车搬运、储收上便利性的效益。然而,本案专利技术人于先前研发的中国台湾公告第1347279号《折叠式车体》及中国台湾公告第M261441号《把手折合结构》等专利前案中,仅针对代步车的车体及把手的收折结构进行研发,但于实际展开中,发现较长的把手设计,于代步车收折后,会有突露出车体两侧的情况,该突露出车体两侧的把手不仅占据空间,且亦容易受到碰撞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可便于把手展开、收合的把手伸缩结构,以克服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缺陷。上述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的:一种把手伸缩结构,包括:中空的把手主体;至少一套筒,套设于把手主体上;弹性件,容置组设于把手主体的中空部,并穿设至套筒的中空部,且与套筒组设固定;以及于把手主体及套筒上设有相互定位的定位单元。如上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该把手主体上套设有两个套筒,一所述弹性件容设于把手主体的中空部,又该弹性件两端分别穿设至两套筒的中空部,且与两套筒组设固定;亦或是,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容设于把手主体的中空部两侧,且该两个弹性件的一端分别与把手主体组设固定,又两个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穿设至两套筒的中空部,并分别与两套筒组设固定。如上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该把手主体及套筒上设有的定位单元包含成型于套筒筒壁,且沿套筒轴向设立的条形导槽,及连接于所述导槽一端部而沿套筒径向设立的卡槽,另又包含一固设于把手主体上的定位销,且该定位销容置于该套筒上成型的导槽及卡槽中。如上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该导槽包含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卡槽连接于导槽的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如上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该导槽及卡槽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如上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该弹性件为弹簧、或橡皮筋、或复合弹性体。如上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进一步设有衬套,以套设包覆于所述套筒外。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把手伸缩结构于把手主体两端活动组设套筒,当欲展开时,即可将套筒往把手主体两外侧端拉引至定位后,并可以旋转固定,产生把手两端延伸长度与固定的效果,借此把手延伸设计,除可方便使用者握持外,更可利于转矩力臂的增长,达到提供使用者省力操控车体行进方向等效果;当收合时,则可将套筒往把手主体内侧收合,如此,便可有效缩减把手材积体积,以减少对空间的不当占据等,达到便利把手的收纳及运送等功效。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本技术的展开状态图。图4:本技术的定位状态图。图5: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6: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剖视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把手主体11中空部2弹性件21穿孔3套筒31中空部32穿孔33固定件4定位单元41导槽42卡槽43定位销5衬套6竖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及清楚的揭露,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部件标号。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把手伸缩结构,主要由把手主体1、弹性件2、套筒3、定位单元4及衬套5所组成;其中:该把手主体1,组设于代步车的竖杆6上端,并往竖杆6两侧延伸,且使该把手主体I形成中空管状;该弹性件2,可为弹簧、橡皮筋或其它复合弹性体等,乃使该弹性件2容设于管状把手主体I的管孔状中空部11内;该套筒3,各套设于把手主体1两端,且使弹性件2两端分别拉伸至两个套筒3的中空部31内,又于两套筒3及弹性件2两端设有穿孔32、21,以供插梢等固定件33穿设两套筒3及弹性件2两端的穿孔32、21,而使弹性件2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套筒3 ;该定位单元4,包含成型于套筒3筒壁、且与套筒3的中空部31相通、而沿套筒3轴向设立的条形导槽41,及于导槽41相邻竖杆6的第一端部411处成型有连接导槽41、并与中空部31相通、而沿套筒3径向设立的卡槽42,且使该导槽41与卡槽42形成的夹角小于90度,又包含固设于把手主体1、并位于两套筒3所设导槽41内、以供与卡槽42相卡掣的定位销43 ;该衬套5,套设于套筒3外,以包覆套筒3。据此,当下半身瘫痪或年老双脚肌肉萎缩等使用者,欲做中、长距离活动,而驾骑代步车代步行进时,即可握持于本技术把手伸缩结构的一侧衬套5,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继施力将衬套5及包覆于衬套5中的套筒3往把手主体I外侧端方向拉引,此时,与套筒3相组接的弹性件2 —端即同步被往把手主体I外侧端方向拉伸,于套筒3受使用者施力往把手主体I外侧端方向位移之际,借由套筒3其轴向所设条形导槽41及位设于条形导槽41中的定位销43的导引,即可使套筒3平顺地往把手主体I外侧端方向拉引位移,在固设于把手主体I的定位销43抵设于套筒3的条形导槽41末端后,套筒3及弹性件2 —端即被往把手主体I外侧端方向拉引至定位。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随之,使用者对所握持的衬套5及套筒3施以一旋转力,于此时,固设于把手主体I的定位销43便会进入导槽41末端沿套筒3径向设立的卡槽42中,以与该设于套筒3的卡槽42卡掣定位,使套筒3不致受组设的弹性件2拉引复位。请再一并参阅图3、图4所示,使用者再握持本技术把手伸缩结构的另侧衬套5,并同样对该衬套5及包覆于该衬套5中的套筒3,施以一往把手主体I另外侧端方向拉引的力量,以使组设于该另一套筒3的弹性件2另端同步被往把手主体I另外侧端方向拉伸,且于将套筒3拉引至其导槽41末端与固设于把手主体I的另一定位销43相抵设后,对该另一套筒3施以一旋转力,使固设于把手主体I的定位销43进入该另一套筒3径向设立的卡槽42中,以与该另一套筒3的卡槽42相卡掣,使该另一套筒3固定于设定的定位处。如此,将活动组设于把手主体I两端的套筒3往把手主体I两外侧端拉引至定位后,即可达到如同延长把手两端长度的效果,对于那些下半身瘫痪或年老生理机能衰退、退化等体力衰弱的代步车使用者而言,便可利用该加长的把手设计,以增加其经把手伸缩结构操控代步车行进方向的转矩力臂,使该体力衰弱的代步车使用者可在转矩力臂增长下,省力地进行代步车行进方向的操控,以提高其驾骑代步车代步行进时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再者,当收合代步车,而欲将代步车折收以缩减其体积时,则可将本技术把手伸缩结构其套筒3及包覆于套筒3外的衬套5回复原位,于实施时,施力握持一套筒3及包覆于该套筒3外的衬套5,再施以与卡掣定位套筒3时的反向旋转施力,此时,固设于把手主体I的定位销43即会由与套筒3径向所设卡槽42相卡掣的状态脱离,于旋转套筒3至定位销43抵设于套筒3其轴向导槽41时,使用者便可轻放对套筒3的施力,于此同时,原因套筒3往把手主体I外侧端位移而被拉伸的弹性件2即因套筒3解除与定位销43的卡掣,而可回复原状,并将与其一端相组设的套筒3拉引复位,且利用套筒3其轴向所设条形导槽41及固设于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把手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把手主体;?至少一套筒,套设于把手主体上;?弹性件,容置组设于把手主体的中空部,并穿设至套筒的中空部,且与套筒组设固定;以及?于把手主体及套筒上设有相互定位的定位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把手主体; 至少一套筒,套设于把手主体上; 弹性件,容置组设于把手主体的中空部,并穿设至套筒的中空部,且与套筒组设固定;以及 于把手主体及套筒上设有相互定位的定位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主体上套设有两个套筒,一所述弹性件容设于把手主体的中空部,又该弹性件两端分别穿设至两套筒的中空部,且与两套筒组设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主体上套设有两个套筒,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容设于把手主体的中空部两侧,且该两个弹性件的一端分别与把手主体组设固定,又两个弹性件的另一端分别穿设至两套筒的中空部,并分别与两套筒组设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伸缩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把手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强
申请(专利权)人:自游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