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000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工人疲痨程度且安全可靠的取件器。包括固定板和卸件板,固定板和卸件板通过铰轴铰接为一体,扭簧套在铰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内侧面和卸件板内侧面一一对应弹性接触,卸件板上设有螺孔,该螺孔中装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旋出端与固定板外侧面活动接触。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固定板和卸件板通过铰轴铰接为一体、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内侧面和卸件板内侧面一一对应弹性接触的结构,当卸件板随冲床下行时,卸件板的端部从冲压件侧面滑过;当冲床上行时,两卸件板的端部勾住冲压件两边,将其从模具上取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装工具,特别是取下冲压件的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一般冲压生产工序中,仍采用手工使用镊子在冲压模具上取、放工件的传统操作方法。即,操作人员用镊子夹持工件后放入冲压模具内,当冲压工序完成后,再用镊子从下模上取下工件,由此完成一个工件的加工过程。由于工件的加工往往是批量生产,这种加工过程要不计其数的重复进行,操作动作虽是简单,但完全要依靠人手频繁操作,首先工人必须要熟练掌握取、放工件的速度,以适应冲压节奏。不然,轻者出现冲压件不到位发生冲压件质量问题,重者可能伤及人手。人存在工作状态不稳定的情况,长时间简单重复工作很易使人疲痨,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工人疲痨程度且安全可靠的取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板和卸件板,固定板和卸件板通过铰轴铰接为一体,扭簧套在铰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内侧面和卸件板内侧面 对应弹性接触,卸件板上设有螺孔,该螺孔中装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的旋出端与固定板外侧面活动接触。由于本技术采用固定板和卸件板通过铰轴铰接为一体、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内侧面和卸件板内侧面一一对应弹性接触的结构,当卸件板随冲床下行时,卸件板的端部被冲模上的冲压件挡住,此时,卸件板被迫绕铰轴向上翻起,从冲压件侧面滑过;卸件板通过冲压件后,只受扭簧的弹力作用,在扭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一对卸件板形成钳形状,当冲床上行时,两卸件板的端部勾住冲压件两边,将其从模具上取下。由于加工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取件工作,节省了一半的操作动作,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固定板I和卸件板2,固定板I和卸件板2通过铰轴4铰接为一体,两个扭簧3套在铰轴4上,扭簧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I内侧面和卸件板2内侧面一一对应弹性接触,卸件板2上设有螺孔,该螺孔中装有调节螺钉5,所述调节螺钉5的旋出端与固定板I外侧面活动接触。安装时,将本技术中的两个固定板I对称地紧固在冲床的活动件上,一般用紧固螺栓固定在机头上,旋动调节螺钉5,使两卸件板2形成的钳口大小与冲压件成形后的尺寸相适应。工作时,操作工人用镊子夹持工件放入模具内,冲床下行冲压工件,在此过程中,两卸件板2端部先行接触到工件,卸件板2的端部被冲模上的冲压件挡住,此时,卸件板2被迫绕铰轴4向上翻起,从冲压件侧面滑过,此后,冲床继续下行完成工件的冲压成形操作。卸件板2通过冲压件后,在扭簧3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一对卸件板2形成钳形状。当冲床上行复位时,两卸件板2的端部随着上行并勾住冲压件两边,由于两卸件板2受调节螺钉5的限制,其钳口不能再张开,牢牢将工件从模具上分离取下。由于加工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取件工作,节省了一半的操作动作,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取件器,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板(1)和卸件板(2),固定板(1)和卸件板(2)通过铰轴(4)铰接为一体,扭簧(3)套在铰轴(4)上,扭簧(3)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1)内侧面和卸件板(2)内侧面一一对应弹性接触,卸件板(2)上设有螺孔,该螺孔中装有调节螺钉(5),所述调节螺钉(5)的旋出端与固定板(1)外侧面活动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件器,其特征是:包括固定板(I)和卸件板(2),固定板(I)和卸件板(2)通过铰轴(4)铰接为一体,扭簧(3)套在铰轴(4)上,扭簧(3)的两端分别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杨靖李春庄郭飞龙李仰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惠丰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