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4818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与PCB板连接,包括塑胶壳、金属壳及PIN针,塑胶壳与金属壳构成插置部;PIN针与PCB板连接,其前端插入在插置部内;塑胶壳与金属壳相固定,金属壳与PCB板相固定;金属壳的两端设有固定片,PCB板上设有固定孔,固定片插入固定孔内将金属壳和塑胶壳固定在PCB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以采用金属壳在塑胶壳下面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金属壳在塑胶壳上面的结构,因此在使用时可以更为灵活;而采用由金属壳与PCB板固定,可使固定强度更高,结构更可靠;另外由于设置了限位片和限位卡片作为限位机构,因此金属壳与塑胶壳之间不会发生移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计算机、家用电器、数码电子产品等领域的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数码电子产品等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此类产品的使用有赖于数据的传输,且有相当部分产品需要充电才能使用。无论是数据传输还是充电,都离不开各种形式的电连接器。这其中有一类电连接器的结构包括一塑胶壳和一金属壳,塑胶壳和金属壳相互固定构成插置部,PIN针与PCB板连接并插入在插置部内,塑胶壳固定在PCB板上,且通常金属壳位于塑胶壳上面。这种电连接器的缺点在于:第一、由于是塑胶壳与PCB板固定,但因塑胶的强度远比金属的强度小,因此固定不够牢固,且在插拔力较大时,甚至可能损坏塑胶壳的固定脚;第二、只有金属壳在上的结构,这种结构既会限制产品的灵活使用,同时在插拔力不平衡时也较易损坏PCB板;第三、由于塑胶壳与金属壳之间未设限位机构,因此金属壳与塑胶壳之间可能会产生移位,导致连接端子不能正常插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牢固、结构可靠、使用更为灵活的电连接器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与PCB板连接,包括塑胶壳、金属壳及PIN针,塑胶壳与金属壳构成中空的插置部;PIN针后端与PCB板连接并固定在PCB板上,其前端插入在插置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壳与金属壳相固定,金属壳与PCB板相固定。所述金属壳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固定片,所述PCB板上设有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固定片相匹配的固定孔,固定片插入固定孔内将金属壳和塑胶壳固定在PCB板上。所述金属壳位于塑胶壳的下面,金属壳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上弯折的限位卡片,塑胶壳的两端设有向前伸出并与限位卡片相匹配的限位片,所述限位卡片卡箍在限位片上将塑胶壳与金属壳固定在一起。所述金属壳位于塑胶壳的上面,金属壳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下弯折的限位卡片,塑胶壳的两端设有向前伸出并与所述限位卡片相匹配的限位片,所述限位卡片卡箍在限位片上将塑胶壳与金属壳固定在一起。在金属壳位于塑胶壳下面的情况下,所述固定片为向下平躺的“L”形结构;所述限位卡片为倒置的“L”形结构。在金属壳位于塑胶壳上面的情况下,所述固定片为向下平躺的“L”形结构;所述限位卡片为正常直立的“L”形结构。本技术既可以采用金属壳在塑胶壳下面的结构,也可以采用金属壳在塑胶壳上面的结构,因此在使用时可以更为灵活;而采用由金属壳与PCB板固定,可使固定强度更高,结构更可靠;另外由于设置了限位片和限位卡片作为限位机构,因此金属壳与塑胶壳之间不会发生移位,便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组装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主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二的组装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主视结构图。图中,I为PCB板,11为固定孔,2为塑胶壳,21为限位片,3为金属壳,31为固定片,32为限位卡片,4为PIN针,5为金属壳,51为固定片,52为限位卡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所述电连接器结构,其与PCB板I连接,包括塑胶壳2、金属壳3及PIN针4,塑胶壳2与金属壳3构成中空的插置部;PIN针4后端与PCB板I连接并固定在PCB板I上,其前端插入在插置部内;所述塑胶壳2与金属壳3相固定,金属壳3与PCB板I相固定。所述金属壳3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固定片31,所述PCB板I上设有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固定片31相匹配的固定孔11,固定片31插入固定孔11内将金属壳3和塑胶壳2固定在PCB板I上。所述金属壳3位于塑胶壳2的下面,金属壳3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上弯折的限位卡片32,塑胶壳2的两端设有向前伸出并与限位卡片32相匹配的限位片21,所述限位卡片32卡箍在限位片21上将塑胶壳2与金属壳3固定在一起。固定片31为向下平躺的“L”形结构;限位卡片32为倒置的“L”形结构。实施例2,参照图3和图4,所述电连接器结构,其与PCB板I连接,包括塑胶壳2、金属壳5及PIN针4,塑胶壳2与金属壳5构成中空的插置部;PIN针4后端与PCB板I连接并固定在PCB板I上,其前端插入在插置部内;所述塑胶壳2与金属壳5相固定,金属壳5与PCB板I相固定。所述金属壳5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固定片51,所述PCB板I上设有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固定片51相匹配的固定孔11,固定片51插入固定孔11内将金属壳5和塑胶壳2固定在PCB板I上。所述金属壳5位于塑胶壳2的上面,金属壳5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下弯折的限位卡片52,塑胶壳2的两端设有向前伸出并与所述限位卡片52相匹配的限位片21,所述限位卡片52卡箍在限位片21上将塑胶壳2与金属壳5固定在一起。所述固定片51为向下平躺的“L”形结构;所述限位卡片52为正常直立的“L”形结构。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与PCB板连接,包括塑胶壳、金属壳及PIN针,塑胶壳与金属壳构成中空的插置部;PIN针后端与PCB板连接并固定在PCB板上,其前端插入在插置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壳与金属壳相固定,金属壳与PCB板相固定;所述金属壳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固定片,PCB板上设有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固定片相匹配的固定孔,固定片插入固定孔内将金属壳和塑胶壳固定在PCB板上;所述金属壳的两端设有限位卡片,塑胶壳的两端设有与限位卡片相匹配的限位片,限位卡片卡箍在限位片上将塑胶壳与金属壳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与PCB板连接,包括塑胶壳、金属壳及PIN针,塑胶壳与金属壳构成中空的插置部;PIN针后端与PCB板连接并固定在PCB板上,其前端插入在插置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壳与金属壳相固定,金属壳与PCB板相固定;所述金属壳的两端至少各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固定片,PCB板上设有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固定片相匹配的固定孔,固定片插入固定孔内将金属壳和塑胶壳固定在PCB板上;所述金属壳的两端设有限位卡片,塑胶壳的两端设有与限位卡片相匹配的限位片,限位卡片卡箍在限位片上将塑胶壳与金属壳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位于塑胶壳的下面,金属壳的两端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睦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唐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