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伟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4107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地前手柄组件、后手柄组件以及穿刺组件;所述前手柄组件包括前手柄本体以及连接前手柄本体的外管;所述后手柄组件包括三通手柄以及连接三通手柄的内管,内管另一端设有软性留置管,三通手柄包括侧通路和主通路;所述穿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针头、推杆以及尾部手柄;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穿刺针头和推杆位于三通手柄以及内管内部且与内管间隙配合,穿刺针头与软性留置管的末端密闭配合,穿刺针头以及推杆与内管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的侧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内窥镜下使用注射装置,整个操作过程中不会造成划破血管的风险,可以较长时间留置在人体内,从而给医生提供足够的操作时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特别是能有效降低人体刺激性的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的内窥镜注射针治疗风险大,其治疗流程通常在内镜下进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组织胶及其他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金属针头需停留在血管内一段时间,由于胃食道本身就是不断蠕动的器官,插入内窥镜这样的外部异物后,病人更加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从而加大了胃食道的大幅度抽动,此时注射针极易划破血管造成大出血而导致病人死亡,轻者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由于高风险和操作技术难度大,限制了这一技术只能由少数大医院的个别手法高超的专家开展,而使众多患者失去治疗的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地前手柄组件、后手柄组件以及穿刺组件;所述前手柄组件包括前手柄本体以及连接前手柄本体的外管;所述后手柄组件包括三通手柄以及连接三通手柄的内管,内管另一端设有软性留置管,三通手柄包括侧通路和主通路;所述穿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针头、推杆以及尾部手柄;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穿刺针头和推杆位于三通手柄以及内管内部且与内管间隙配合,穿刺针头与软性留置管的末端密闭配合,穿刺针头以及推杆与内管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的侧通路。本技术中,所述三通手柄连接尾部手柄的部分相互采用鲁尔接口结构配合。本技术中,留置管可以为软塑料导管,没有划破血管的风险,软塑料导管可以留置在血管内较长时间,从而经导管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如经导管进行曲张静脉的血管造影,进一步了解病变血管的范围,程度;并在X线监视下进行治疗,可以使得病变血管硬化栓塞的更彻底而且可以避免分栓塞等异位栓塞的风险。穿刺针头穿刺进入病变部位如血管、囊肿内后,立即退出金属穿刺针头,将塑料留置管留置在血管、囊肿等病变部位。避免了由于呕吐等造成的金属针划破血管导致死亡的危险。本技术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通过内窥镜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组织胶及其他药物;2.通过内窥镜穿刺入血管、囊肿等病变部位后进行药物注射和少量液体的抽吸。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医用内窥镜下使用注射装置,结构巧妙,通过穿刺针头的穿刺可以将前端软管带入病变组织内,然后抽出硬的穿刺针头,将留置管留置在病变组织内,然后进行注液等操作,整个操作过程中不会造成划破血管的风险,同时留置管较软,可以较长时间留置在人体内,从而给医生提供足够的操作时间,由此,一般水平的医生也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从容地进行检查。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前手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后手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穿刺组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地前手柄组件、后手柄组件以及穿刺组件;所述前手柄组件包括前手柄本体以及连接前手柄本体的外管;所述后手柄组件包括三通手柄以及连接三通手柄的内管,内管另一端设有软性留置管,三通手柄包括侧通路和主通路;所述穿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针头、推杆以及尾部手柄;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穿刺针头和推杆位于三通手柄以及内管内部且与内管间隙配合,穿刺针头与软性留置管的末端密闭配合,穿刺针头以及推杆与内管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的侧通路。所述三通手柄连接尾部手柄的部分相互采用鲁尔接口结构配合。所述留置管为软塑料导管。所述穿刺针头部分可以与软性留置管整体密闭配合,也可以与留置管整体的局部密闭配合。其中优选地是留置管为末端小,与内管连接端大的渐变结构,由于留置管为软的有弹性的材料,因此末端常规口径可以等于或者小于穿刺针头的外径。当然,穿刺针头的端部可以设置为斜面,当穿刺针头端部为斜面时,留置管的末端可以与其密闭配合也可以与其端部以外的位置密闭配合,这样便于对组织的穿刺。实施例如图广图5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包括三个组件,前手柄组件1,后手柄组件2和穿刺组件3,前手柄组件I由前手柄本体5和外管4连接,后手柄组件由内管6和三通手柄7连接,穿刺组件3由尾部手柄9,推杆11和穿刺针头8组成。内管6另一端设有软性留置管10。其中穿刺针头采用斜口的针尖54,便于穿刺。三通手柄7包括主通路52和侧通路53,其中,主通路52的端口位置采用鲁尔接口 51,与尾部手柄9的鲁尔结构适配。三通手柄7部分嵌入前手柄本体5的内腔。所述内管6位于外管4内部,穿刺针头8和推杆11位于三通手柄7以及内管6内部且与内管6间隙配合,穿刺针头8与软性弹性留置管10的末端密闭配合,穿刺针头8以及推杆11与内管6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的侧通路53。通过穿刺针头8的穿刺,可以将内管6前端的软管部分留置管10带入组织,回撤穿刺组件3,软管部分10将留置在组织内,完成一次留置,通过三通手柄7的侧通路53注液,液体可以通过推杆11、穿刺针头8与内管6的间隙流到组织中,从组织中拔出内管留置管10,重新推入穿刺针头8,可以进行其他部位的穿刺、留置、注液。本技术使用步骤为:将穿刺组件3前推到位,穿刺针头8将伸出软留置管10约5mm,通过尾部手柄9上的鲁尔接口将尾部手柄9旋紧在三通手柄7上的鲁尔接口上。将此装置通过内窥镜钳道,对准需要注射的病变组织,推送三通手柄7,使得穿刺针头8带动软留置管10进入病变组织中。松开尾部手柄9的鲁尔接口 51,回撤穿刺组件3大约3 5cm。通过三通手柄的侧通路53进行注液,注液完成后从组织中拔出软留置管10,完成一次操作。重复以上步骤可以对其它部位进行注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地前手柄组件、后手柄组件以及穿刺组件;所述前手柄组件包括前手柄本体以及连接前手柄本体的外管;所述后手柄组件包括三通手柄以及连接三通手柄的内管,内管另一端设有软性留置管,三通手柄包括侧通路和主通路;所述穿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针头、推杆以及尾部手柄;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穿刺针头和推杆位于三通手柄以及内管内部且与内管间隙配合,穿刺针头与软性留置管的末端密闭配合,穿刺针头以及推杆与内管的间隙连通三通手柄的侧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内镜下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地前手柄组件、后手柄组件以及穿刺组件; 所述前手柄组件包括前手柄本体以及连接前手柄本体的外管; 所述后手柄组件包括三通手柄以及连接三通手柄的内管,内管另一端设有软性留置管,三通手柄包括侧通路和主通路; 所述穿刺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穿刺针头、推杆以及尾部手柄; 所述内管位于外管内部,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杨立范冷德嵘范泰来唐成伟
申请(专利权)人:吴伟杨立范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