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勇专利>正文

一种耳塞式声音辅助感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4070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3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耳塞式声音辅助感知装置,涉及声音感知设备,包含一个载体,载体上四周设有多个电子脉冲发生区,载体端面设有声音接收装置,声音接收装置电连接一个同频同幅声电放大电路,同频同幅声电放大电路电连接电子脉冲发生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听力障碍辅助设备,利用了声波和电波的指标相同的特性,将声波转换成频率不变、振幅不变的电脉冲,保留和原有的声波相同的差异性和可感知性。产生的这种差异电脉冲可以用来刺激耳部皮肤,最终可以帮助人体建立一种触觉和声音的联系关系,实现触觉听声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功能障碍的辅助设备,尤其是一种通过电脉冲帮助听力障碍者感知声音的设备。
技术介绍
人类的听觉是人体对外界声波的一种感知,作为一个正常的听觉系统,包括耳廓、耳道、鼓膜、耳蜗和大脑的听觉刺激区域等。以上各器官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现有的治疗或者弥补听力障碍的手段有一种是加大刺激,如助听器就是放大声音,加强对鼓膜的刺激,让原本已经对音量较轻的声音不敏感的鼓膜可以感受到,这种手段不能改变鼓膜和听力系统的恶化情况,只能是被动的弥补,久而久之会加剧损伤。另一种是听力系统的恢复-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音学、电生理学、材料学、耳显微外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现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至全聋的常规方法。但是这种手段成本高、难度大,且人工耳蜗有使用寿命限制。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人类获得正常的语言不仅需要正常的听力,还需要听觉语言中枢的正常发育,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塞式声音辅助感知装置,其特征是:包含一个载体(1),载体上四周设有多个电子脉冲发生区(4),载体端面设有声音接收装置(2),声音接收装置电连接一个同频同幅声电放大电路(3),同频同幅声电放大电路电连接电子脉冲发生区(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塞式声音辅助感知装置,其特征是:包含一个载体(1),载体上四周设有多个电子脉冲发生区(4),载体端面设有声音接收装置(2),声音接收装置电连接一个同频同幅声电放大电路(3 ),同频同幅声电放大电路电连接电子脉冲发生区(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塞式声音辅助感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载体是一个耳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塞式声音辅助感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载体(I)上设有平衡两侧气压的气孔(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塞式声音辅助感知装置,其特征是:载体上的电子脉冲发生区设有三个,等距离的连接布满整个载体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塞式声音辅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勇
申请(专利权)人:汪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