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富电电子株专利>正文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3724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2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微型扬声器内部设置规定大小的腔,以使振动板前方产生的前音与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互不干扰地被切断并使后音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提高音质的同时,可实现微型扬声器的薄型化和小型化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微型扬声器内部设置规定大小的腔,以使振动板前方产生的前音与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互不干扰地被切断并使后音产生共鸣,从而能够提高音质的同时,可实现微型扬声器的薄型化和小型化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技术介绍
通常,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备、笔记本电脑、MP3,耳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均设置有将电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的微型扬声器。这种微型扬声器根据载流线圈在磁场中受到作用力的弗莱明左手定律,通过位于磁路空隙间的音圈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S卩,在微型扬声器中,由磁铁(magnet)、上板(upper plate)及轭铁构件(yoke)构成磁路(magnetic circuit),为使所述磁路的磁束(magnetic flux)磁链(interlinkage),在气隙内设置音圈。此时,所述音圈粘贴在振动板的下面,该振动板的外廓边缘粘贴在框架上并受限制,并且因施加在所述音圈的输入信号而产生的电动势与所述磁路之间产生引力和斥力,从而振动所述振动板产生声音。这样,随着振动板如后振动,在所述振动板的如方广生如首,在所述振动板的后方产生后音。产生在所述振动板前方的前音通过形成在微型扬声器前方的前音放出口向前方放出,产生在所述振动板后方的后音通过形成在所述微型扬声器后方的后音放出口向后方放出。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所述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的处理。即,向振动板前方放出的前音和向振动板后方放出的后音其相位差在180°,因此当在狭小空间内前音和后音相遇时,会产生干扰,导致低音区域的音质变差。因此,如果不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则低音域会被抵消,听到以高音域为主的声音,从而难以再生自然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使其无法干扰在振动板前方放出的前音。一直以来,为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使用外壳扬声器箱(enclosure)。外壳扬声器箱起到容纳微型扬声器并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后音的作用。此时,如果完全切断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则振动板后方的气压上升,使振动板的振幅变小,声音偏向高音域,导致音质变差。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外壳扬声器箱内部以一定规定大小设置腔(背腔),从而缓冲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使低音特性优良。为使低音特性优良,背腔大小越大越好。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微型扬声器和外壳扬声器箱之间形成足够大的背腔。但随着这种背腔引起的外壳扬声器箱大小的增大,产生微型扬声器模块厚度变厚的问题。在追求薄型化与小型化的相应领域中微型扬声器模块厚度越薄越好。因此,为减小微型扬声器模块厚度,有必要限制背腔大小。一方面,对入耳式耳机中使用的微型扬声器而言,虽然后音和前音之间产生干扰的情况较少,但不切断后音,在外耳处也因共振在高音区域产生尖声(齿擦音),偏向高音域,产生音质变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以如下方式处理:使产生在所述振动板后方的的后音产生共鸣,提高声压的同时,将高音区域的共振频率移向低音域,并在高音域中进行均衡调节,由此提闻首质。例如,现有扬声器模块220 (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7-0021014号)如图15所示,在扬声器单元224后方形成规定大小的背腔S20,从而切断后音,使低音特性优良。但是,现有背腔S20通常另行设置在扬声器单元224的外部,并且在背腔S20内部具有连接扬声器单元的连接线226。并且在背腔S20内部形成有焊料,该焊料用于将连接线固定在扬声器单元224的连接端子上。因此,现有背腔S20因连接线226和焊料其空间缩小。特别地,当为入耳式耳机等超小型微型扬声器时,由于能够设置背腔的空间有限,因此,因连接线或焊料而缩小的空间占到不可忽视的较大比重。另外,由于无法抑制位于背腔内的连接线或焊料的大小,因此现有微型扬声器的背腔体积随着产品而发生变化。因此存在难以使后音产生共鸣现象的问题。即,欲使后音产生共鸣,需使振动板的固有振动频率与背腔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同,但由于无法精确地抑制背腔大小,因此现有微型扬声器难以利用共鸣现象。所以,现有微型扬声器的背腔仅仅用于改善低音特性的目的而使用,具有无法有效抑制高音域中尖声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微型扬声器的内部设置腔,从而实现小型化、薄型化的微型扬声器,其中该腔用于容纳产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音。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微型扬声器内部设置腔,并且消除连接线或焊料的影响,从而精确抑制腔的大小,而利用共鸣现象来提高音质的微型扬声器,其中该腔用于容纳广生在振动板后方的后首。本专利技术另外还提供一种,能够使腔的大小达到最小的同时,抑制高音频带的共振频率,从而消除高音域的尖声的微型扬声器,该腔用于缓冲振动板后方放出的后音。解决课题的方法作用达成上木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包括: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并用于形成气隙的磁场部;通过位于所述气隙的音圈的作用,上下振动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扬声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电路板;内部共鸣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并且以能够容纳所述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的方式形成规定大小的空间。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内部共鸣腔包括:第一贯通孔,其贯通所述磁场部,并引导产生在所述振动板的后音;内部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用于容纳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放出的后音。所述电路板以能够向所述音圈施加外部信号的方式与所述音圈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内部腔放出的后音向外部放出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小。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形成有用于插入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音圈的引线的设置槽。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磁场部的下面接触的上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且与所述上部电路板电连接的下部电路板,所述上部电路板与下部电路板之间形成有所述内部腔。另外,进一步包括腔壳,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磁场部和电路板之间,用于支撑所述磁场部的下端,并形成内部腔。另外,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一体形成有用于支撑所述磁场部,并在所述磁场部和电路板之间形成规定大小的内部腔。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进一步形成有用于切断部分后音的减震板。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半径和长度以及所述内部腔的半径来控制所述内部共鸣腔的共振频率。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的另一实施例,包括: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端的振动板,在其下面固定有首圈;磁场部,其具有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磁铁上部的上板、在与所述磁铁之间形成气隙的轭铁构件,所述音圈位于所述气隙中;电路板,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对所述音圈施加外部电信号;第一贯通孔,其贯通所述轭铁构件,并引导产生在所述振动板的后音;内部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用于容纳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放出的后音;形成在所述电路板的第二贯通孔。所述轭铁构件包括在与磁铁之间形成气隙的轭铁主体、用于支撑所述磁铁下端的下板,所述第一贯通孔以贯通所述轭铁主体中间的方式形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以将腔设置在微型扬声器内部的结构来替代将腔设置在微型扬声器外部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包括: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并用于形成气隙的磁场部;通过位于所述气隙的音圈的作用,上下振动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扬声器包括: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电路板;内部共鸣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并且以能够容纳在所述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的方式形成规定大小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13 KR 10-2011-0133599;2012.12.10 KR 10-201.一种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包括:上部和下部开放的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并用于形成气隙的磁场部;通过位于所述气隙的音圈的作用,上下振动的振动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型扬声器包括: 设置在所述框架下端的电路板; 内部共鸣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并且以能够容纳在所述振动板后方产生的后音的方式形成规定大小的空间。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共鸣腔包括:第一贯通孔,其贯通所述磁场部,并引导产生在所述振动板的后音;内部腔,其形成在所述磁场部和所述电路板之间,用于容纳通过所述第一贯通孔放出的后音。3.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以能够向所述音圈施加外部信号的方式与所述音圈电连接。4.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内部腔放出的后音向外部放出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比所述第一贯通孔小。5.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的内侧面形成有用于插入电连接所述电路板和所述音圈的引线的设置槽。6.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包括与所述磁场部的下面接触的上部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下端且与所述上部电路板电连接的下部电路板,所述上部电路板与下部电路板之间形成有所述内部腔。7.权利要求1至5中 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铉李承哲
申请(专利权)人:富电电子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