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690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其具体方案如下:所述的钢护筒设置于陡峭裸岩面上,在钢护筒底部外侧通过型钢支架焊接有钢围圈,在钢护筒底部以及所述钢护筒与钢围圈之间浇筑有水下混凝土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水下探测技术并通过探测数据在岸上预切割钢护筒及其钢围圈的底口使其与陡峭裸岩面相吻合,安全快捷,减少深潜水作业量,降低施工风险;在钢护筒底部、钢护筒与钢围圈之间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钢护筒的稳定基座,以使钢护筒稳固于陡峭裸岩面上,可有效防止钢护筒底口的漏浆,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安全高效,保证了深水大直径钻孔桩施工顺利完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便捷交通的需求愈加强烈,建造于各种地质上的桥梁工程也越来越多。以往的桥梁一般都建造在具有较厚覆盖层的江河和湖泊上,在这种地质条件下,钢护筒的施工一般采用传统的“钓鱼法”进行,即将钢护筒就位后,通过打桩锤插打钢护筒至覆盖层设计标高。但是,有很多江河、湖泊和海洋地质状况为倾斜裸岩面和浅覆盖层倾斜岩面,在此种地质条件下钻孔桩施工的难点是钢护筒的定位安装以及护筒底口漏浆处理,如采用传统方法施工,由于水流、风浪和风荷载的作用和影响,钢护筒桩基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从而影响钢护筒的安全性能和主体工程的施工进度。针对上述无覆盖层陡峭裸岩的地质情况,现有技术常采用水下爆破、人造覆盖层、导管架、岩面预成孔嵌埋钢管等方案。水下爆破:武广客运专线某重点大桥工程,水中墩位处水深18m,裸岩面倾斜成35°,采用钻孔平台方案,首先将倾斜的岩面爆破整平,再布置钢护筒,向河床上抛填沙袋埋设护筒,依托近墩处的已有桩来稳定平台,从而形成钻孔桩平台。此方案需水下爆破,清渣工作量大,周期大,造价高,并需既有桩来维持平台的稳定。人造覆盖层:柳州柳江上某大桥工程,水中墩位处水深15m,裸岩面倾斜成15°,采用钻孔平台方案,先在墩位处抛填3m厚土袋,再插打钢管桩。人造覆盖层方案需在平台范围内抛填大量土袋,工程量大,施工成本高。导管架:上海某海上大桥近岛段工程,桥位海床为浅覆盖层和裸岩,采用导管架栈桥为水中施工通道,采用导管架平台作为水中主墩的钻孔平台,施工时用多根直径1.1m的钢管在陆上连成导管架,再船运至墩位处,用大1500t吊船吊放安装,此方案需大吨位吊船和工作船,用钢量大,施工周期较长。岩面预成孔嵌埋钢管:浙江某大桥的水中墩施工水深26m,河床无覆盖层,岩面呈45°倾斜,栈桥、平台施工采用预成孔嵌埋钢护筒固定的施工方案,即在栈桥钢管桩位置用大于管桩直径的冲击钻机预成孔,放入钢管桩后在预成孔内的管桩外浇注水下混凝土,将其直接稳固在岩层中,钢护筒也采用类似方法布置。此方案施工周期较长,需在浮式平台上作业,水位需较稳定,流速不大。综上所述,以上方案均存在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成本大等缺点。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一种可有效解决钢护筒与陡峭坚硬裸岩河床的连接问题的固定结构,同时可以达到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安全高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通过在岸上将所述钢护筒底口以及钢围圈预切割成与所述陡峭裸岩面相匹配的形状,在钢护筒底部、钢护筒与钢围圈之间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钢护筒的稳定基座,以使所述钢护筒稳固于陡峭裸岩面之上。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涉及陡峭裸岩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护筒设置于所述陡峭裸岩面上,在所述钢护筒底部外侧通过型钢支架焊接有钢围圈,在所述钢护筒底部以及所述钢护筒与钢围圈之间浇筑有水下混凝土层。所述的钢护筒底口形状与所述陡峭裸岩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的钢围圈底口形状与所述陡峭裸岩面形状相匹配。所述钢围圈直径大于所述钢护筒直径Im 3m。所述钢围圈与所述陡峭裸岩面之间的缝隙处封堵有干拌混凝土袋。所述钢护筒底部的水下混凝土层高度与所述钢围圈的高度相同。所述钢围圈的最小闻度不小于80cm。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水下探测技术并通过探测数据在岸上预切割钢护筒及其钢围圈的底口使其与陡峭裸岩面相吻合,安全快捷,减少深潜水作业量,降低施工风险;在钢护筒底部、钢护筒与钢围圈之间浇筑水下混凝土,形成钢护筒的稳定基座,以使钢护筒稳固于陡峭裸岩面之上,可有效防止钢护筒底口的漏浆,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安全高效,保证了深水大直径钻孔桩施工顺利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导向架上的纠偏千斤顶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3,图中标记1-7分别为:钢护筒1、钢围圈2、干拌混凝土袋3、陡峭裸岩面4、水下混凝土层5、导向架6、纠偏千斤顶7。实施例: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本实施例将结合黔江特大桥工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工程位于广西黔江,江深水急,河流两侧岸坡地形起伏大,岸坡局部见基岩外露,河床岩面倾斜为25° 60°之间不等;其主桥为106+200+106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3#、4#墩是连续刚构的水中主墩,两墩结构相同,承台为纺锤形轮廓,每墩布置3排共15根Φ2.5m嵌岩钻孔桩,桩基要求整体嵌入完整中风化白云岩(frk=80MPa)不小于10m,采用水下C40混凝土。如图1所示为钢护筒的固定结构,钢护筒I设置于陡峭裸岩面4上,在钢护筒I的外侧通过型钢支架焊接有钢围圈2,两者的底口形状尺寸均与陡峭裸岩面4相匹配,在钢护筒I的底部以及钢护筒I与钢围圈2之间浇筑有水下混凝土层5,形成钢护筒I的稳定基座,以使钢护筒I稳固于陡峭裸岩面4之上。如图1-3所示,以下为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固定钻孔桩钢护筒的具体施工步骤:①首先采用注浆嵌岩锚杆技术在桥墩位置处搭设构架式钻孔平台,在所述的构架式钻孔平台上安装导向架6,在导向架6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纠偏千斤顶7用以调节钢护筒I的位置,其中导向架6位于钢护筒I的河床安装位的正上方。②在钢护筒I安装之前,将测深仪的探头及导线固定在金属杆上,其探头设于水面下30cm,沿已安装好的导向架八等分点测量陡峭裸岩面4的高差,根据测得的各点水深可确定钢护筒I的长度及其底口高差,根据该底口高差在岸上将钢护筒I的底口切割成与陡峭裸岩面4相匹配的形状,其中所述的水下测深仪具体型号为HD-360便携式测深仪;同时在陡峭裸岩面4上安装架设一水下探测仪,该水下探测仪可以将水下岩面情况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具体用于后续的钢护筒I的水下安装、水下混凝土层5的浇筑工程中,检查钢护筒I的着床情况以及水下混凝土层5浇筑情况,代替了潜水员的作业。③选择水流平稳时安装钢护筒1,起重机通过导向架6安装底节钢护筒1,下放至水面,小型运输船装载钢围圈2至钢护筒I的底口,焊接型钢支架,将钢围圈2固定在钢护筒I的底口 ;起重机继续下放钢护筒1,将底节钢护筒I固定在构架式平台顶面,接长钢护筒1,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钢护筒1、钢围圈2着床;其中所述的钢围圈2由钢板卷制而成,其亦根据水下测深仪所测得的数据在岸上将其底口切割成与陡峭裸岩面4相匹配的形状,其半径小于1/2钻孔桩中心距离,大于钢护筒I的半径0.5 1.5m,根据河床岩层倾斜状况,最小高度不小于80cm。④检查钢护筒平面位置、垂直度,若有偏差通过导向架6对角纠偏千斤顶7进行调节,直至满足钢护筒I的中心与钻孔桩中心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80_,钢护筒I在竖直方向的倾斜度不大于1%。利用水下探测器检查钢护筒1、钢围圈2的着床情况。⑤其后派潜水员利用干拌混凝土袋3封堵钢围圈2与陡峭裸岩面4之间的缝隙。⑥通过垂直导管法浇筑钢围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涉及陡峭裸岩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护筒设置于所述陡峭裸岩面上,在所述钢护筒底部外侧通过型钢支架焊接有钢围圈,在所述钢护筒底部以及所述钢护筒与钢围圈之间浇筑有水下混凝土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涉及陡峭裸岩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护筒设置于所述陡峭裸岩面上,在所述钢护筒底部外侧通过型钢支架焊接有钢围圈,在所述钢护筒底部以及所述钢护筒与钢围圈之间浇筑有水下混凝土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护筒底口形状与所述陡峭裸岩面形状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深水急流无覆盖层陡峭裸岩上的钢护筒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围圈底口形状与所述陡峭裸岩面形状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理平文献刘学明孙振华赵自静林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上海工程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