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11756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4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S辊,用于纵剪机中对金属带料进行导引,包括:轴部、纵长延伸且内部呈中空的圆柱形的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轴向两端端部的盖板,其中筒体外侧的圆环面上设有一弹性层,筒体内部设有与轴部呈垂直排布的若干肋板。通过将该S辊设置成内部中空的结构,有效地降低S辊的自重及整个纵剪机运行时的能耗;同时在筒体的外侧设置聚氨酯的弹性层,有效地提高了筒体与金属带料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了金属带料在S辊上发生打滑的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纵剪机的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在纵剪机中所使用的一种S辊
技术介绍
纵剪机又称纵剪线,纵切机,分条机,是金属分切设备的一种称呼。其适用于进行金属带料的纵向剪切工作,并将分切后的窄条重新卷绕成卷。其具备操作方便,切割质量高、材料利用率高、切割速度无级调速等特点。其主要工作步骤由开卷、放卷、引料定位、分条纵剪、卷取、收卷等组成。通常纵剪机的适用材料包括马口铁、硅钢片,铝带、铜、不锈钢板、镀锌板等。在众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变压器,电机,家电,汽车,建材,包装行业坐寸ο现有技术中的S辊是设置在分条纵剪装置前后的一个导引装置。其主要对金属带料进行导引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S辊通常为实心结构,这样就造成了 S辊的制造成本比较高,且纵剪机的运行时的能耗较大;同时由于采用金属制作S辊,所以S辊与金属带料之间的摩擦系数比较小,从而导致S辊装置与金属带料之间容易发生打滑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纵剪机的生产效果比较低。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S辊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可显`著降低制造成本且可有效提高与金属带料之间的摩擦力,并降低整个纵剪机的能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S辊,用于纵剪机中对金属带料进行导引,包括:轴部、纵长延伸且内部呈中空的圆柱形的筒体、设置于所述筒体轴向两端端部的盖板,其中筒体外侧的圆环面上设有一弹性层,筒体内部设有与轴部呈垂直排布的若干肋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部的两端端部环布若干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设置于筒体内部,并与盖板固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设置若干圆形通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形通孔与加强肋呈间隔排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层为聚氨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层的径向厚度为2(T3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层的径向厚度为25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体外侧的圆环面还设有平行排布的若干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该S辊设置成内部中空的结构,有效地降低S辊的自重及整个纵剪机运行时的能耗;同时在筒体的外侧设置聚氨酯的弹性层,有效地提高了筒体与金属带料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了金属带料在S辊上发生打滑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S辊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1与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种S辊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S辊100,用于纵剪机中对金属带料进行导引,包括:轴部10、纵长延伸且内部呈中空的圆柱形的筒体20、设置于所述筒体20轴向两端端部的盖板301和302。这种结构的筒体20可有效地降低整个S辊的自重,从而降低S辊的制造成本,并有效地降低了使用这种结构的S辊的纵剪机的能耗,降低了金属带料的生产成本。其中,筒体20外侧的圆环面上设有一弹性层201,筒体20内部设有与轴部10呈垂直排布的若干肋板40。具体的,该弹性层201为聚氨酯。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弹性层201的径向厚度为2(T30mm,优选的,该弹性层201的径向厚度为25mm。所述轴部10的两端端部环布若干加强肋101,所述加强肋101设置于筒体20内部,并与盖板301和302固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盖板301和302设置若干圆形通孔31。设置圆形通孔31既可以减轻整个S辊的自重,也可降低盖板301和302的内部应力,防止盖板301和302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金属内部应力的作用而发生裂纹并有效阻止裂纹进一步地扩大。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轴部10的两端端部环布四个加强肋101,盖板301和302中设置四个圆形通孔31,且该圆形通孔31与加强肋101呈间隔排布。更优选的,该筒体20外侧的圆环面还设有平行排布的若干凹槽202。通过设置若干凹槽202,可有效地增加筒体20与该弹性层201的接触面积,防止弹性层201在长期使用过后发生掉落的现象,从而提高整个S辊10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轴部10、筒体20及盖板301和302均经过调质处理。所谓调质处理即淬火和高温回火的综合热处理工艺,其可以使得轴部10、筒体20及盖板301和302的材质的性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使得轴部10、筒体20及盖板301和302在强度、塑性和韧性等多方面的机械性能都得到较大提升,并且,不增加额外的成本。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辊(100),用于纵剪机中对金属带料进行导引,其特征在于,包括:轴部(10)、纵长延伸且内部呈中空的圆柱形的筒体(20)、设置于所述筒体(20)轴向两端端部的盖板(301,302),其中筒体(20)外侧的圆环面上设有一弹性层(201),筒体(20)内部设有与轴部(10)呈垂直排布的若干肋板(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辊(100),用于纵剪机中对金属带料进行导引, 其特征在于,包括:轴部(10)、纵长延伸且内部呈中空的圆柱形的筒体(20)、设置于所述筒体(20)轴向两端端部的盖板(301,302),其中筒体(20)外侧的圆环面上设有一弹性层(201),筒体(20)内部设有与轴部(10)呈垂直排布的若干肋板(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10)的两端端部环布若干加强肋(101),所述加强肋(101)设置于筒体(20)内部,并与盖板(301,302)固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初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