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包括注射针头,注射器,两端分别与所述注射针头、注射器连接的毛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注射操作出错导致堵、漏、污染、放射性受照时间长等问题,避免了因注射操作出错需更换动物、重新开始实验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动态显像的成功率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滞留针,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
技术介绍
Micro PET/CT是当今全球医药领域及生物工程方面的领先技术,通过对小型啮齿动物(小鼠或大鼠)进行活体状况下的功能及解剖成像,获得该动物生理、病理状况及药物在小动物体内分布情况等各种数据,能为肿瘤、神经、心血管等疾病以及遗传基因研究、药物临床前筛选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与其他分子显像方法相比,具有可动态地获得秒数量级的动力学资料,能够对活体生理和药理过程进行快速显像,灵敏度高,相对无创伤性等优点。在用Micro PET对动物例如小鼠(白鼠、黑鼠、裸鼠等)进行动态显像时需要采集即时数据,就要求采集和示踪药物注射能够同时进行,这样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就能够清楚的知道药物从一进入动物体内到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整个过程。在这整个实验中,注射成功是重中之重。而目前注射存在的问题有:1)由于microPET的采集孔径小,进床后没有注射空间,因此不方便操作者在采集孔内固定鼠尾、扩张鼠静脉及对小鼠进行即时静脉注射;2)若提前将胰岛素注射针插入裸鼠尾静脉后再进床,在进床过程中由于移动很可能导致注射器针尖移位,脱离或扎穿静脉;3)直接用注射针注射放射性药物,因1)、2)中所述操作有难度,耗时长,致注射操作人员受放射性辐照长;4)市场上现有的滞留针太粗,小鼠的静脉血管壁薄、腔窄,易被穿破,不适用。上述问题对注射的顺利进行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不能一次注射成功,则药物虽未进或仅少量进动物体内,但注射处已被放射性污染,实验既定量已减少,无法进行后续精确定量分析,实验只能更换动物,再从头开始。只有保证即时、快速给药,才能保证动态采集及分析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实验的稳定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小鼠动态显像实验采用常规注射导致操作容易出错,不能即时给药而影响实验的稳定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滞留针。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包括注射针头,注射器,两端分别与所述注射针头、注射器连接的毛细管。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筒和活塞杆。所述毛细管内径为0.28mm,夕卜径为0.61mm,总长为10cm。所述毛细管为PE毛细管。所述注射针头为胰岛素注射针头,所述注射器为胰岛素注射器。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具有以下优点:( I)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包括注射针头,注射器,两端分别与所述注射针头、注射器连接的毛细管。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滞留针,降低了即时注射操作的难度,一次植入失败,可继续在小鼠同根尾静脉或另根尾静脉使用,避免了因注射操作出错导致小鼠放射性污染的问题,不需重新更换老鼠从头实验;避免了直接注射时因药物堵、漏而导致的进药量误差的问题;避免了直接注射时因难度大、耗时长致注射人员受放射性辐照量大的问题;此滞留针还可提前植入小鼠尾静脉,且固定方便,不受移动影响。大大提高即时注射的工作效率,确保动态显像的成功及实验数据的可靠性。(2)本技术所述的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所述毛细管内径为0.28mm,外径为0.61mm,总长为10cm。毛细管设置的内径小、总长短,可减小注射时的死体积(约6ul),减小误差;毛细管具有一定长度,避免了 microPET孔径小致注射空间有限的问题,便于注射者在采集孔外自如操作;毛细管极轻、易固定,避免了进床过程中针尖产生大幅度移动,脱离鼠血管。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注射针头;2_注射器;3_毛细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包括注射针头1,注射器2,两端分别与所述注射针头1、注射器2连接的毛细管3。由于本技术的滞留针能够植入裸鼠静脉中,因此,在用microPET对小鼠进行动态显像,本技术的滞留针只需扎入裸鼠体内一次,就可以多次顺利地进行尾静脉注射,能迅速的于第一时间给药,实现即时数据采集,为实验的稳定性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保证。所述注射器2包括注射器针筒和活塞杆。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来说,所述毛细管3的尺寸并不唯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的设计方式,所述毛细管3的内径为0.28mm,外径为0.61mm,总长为IOcm0为使本技术提供的滞留针不粘付药剂、耐酸碱,所述毛细管3选用PE毛细管。为简化滞留针的制作过程,所述注射针头I可选用胰岛素注射针头,所述注射器2可选用胰岛素注射器。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在动态显像进床前先给小鼠尾静脉植入所述注射针头与所述毛细管,通过毛细管回血或连接注射器注射生理盐水来确定针头是否植在静脉内,在进床后在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连上所述注射器(装载实验用放射性药物),进行注射。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针头(1),注射器(2),两端分别与所述注射针头(1)、注射器(2)连接的毛细管(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针头(1),注射器(2),两端分别与所述注射针头(I)、注射器(2)连接的毛细管(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2)包括注射器针筒和活塞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鼠动态显像的滞留针,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黄洪波,陈正平,潘栋辉,王立振,徐宇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