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拥有一到多层网格式通道,通道两侧的墙体上分布壁橱式墓室,通道末端交汇处设置楼梯与出入口;各层的正投影是以网格通道为对称轴的墓室阵列,墓室有4~8种朝向,全部在土墙上开穴建造;各出入口与设置在地面的服务处均有小路相通,服务处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大道相连;土墓群区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绿化,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筑成本低、容积率高、安全便捷,充分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所有墓室完全“接地”,符合“入土为安”的心理诉求;特别是墓室有多种朝向,可供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墓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
技术介绍
“入土为安”是长期以来国人普遍遵循的殡葬习俗,人们认为只有将死者埋入地下,才能使其亡灵得到安息,生者也可因此得到心灵的安慰与寄托。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是殡葬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落实国家保护土地基本国策的体现,也是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因此,入土为安的愿望和无土可眠的现实不但让城里人纠结了几十年,而且使推行殡葬改革的农村人陷入困境。为了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有识之士专利技术了几种地下公墓葬。中国专利02156499.X公开了修建大型地下室存放骨灰盒的创意、中国专利200610090028.4公开了挖掘30多米深的公墓井安放骨灰盒的设想、中国专利201110231971.3公开了利用废弃矿洞修建地下公墓的方法,但这些专利存在成本过高、不合习俗、远离城区、不便祭奠、不太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专利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着重解决如下问题:1、尽量降低建造成本,用尽可能小的投入赢得尽可能多的产出;2、尽量提高建筑容积率,在尽可能小的土地上建造尽可能多的墓室;3、尽量还原墓葬的本来面目,让死者 入土而安、让生者心安理得;4、尽量追求公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让公墓成为构建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的有益元素。二、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拥有一到多层网格式通道,通道两侧的墙体上分布I 3层壁橱式墓室,通道末端交汇处设置楼梯及出入口 ;各层的正投影是以网格通道为对称轴的墓室阵列,墓室有4 8种朝向,全部在土墙上开穴建造;各出入口与设置在地面的服务处均有小路相通,服务处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大道相连;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绿化,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进一步,所述通道的框架或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或由石质型材嵌套而成;地板、中间楼板、顶板可以现浇,也可以是预制楼板;设有若干墓穴开口的侧墙可以预制,也可以现砌。所述通道顶层的顶板之上和底层的地板之下均作防水处理。更进一步,所述通道的框架为钢混结构时,立柱、横梁外露部分用瓷砖或石板装饰。更进一步,所述通道的顶板下表面和地板上表面均要求用瓷砖或石板装饰所述通道的侧墙为预制板或砖块现砌时,墙面要用瓷砖或石板装饰;若用石材现砌,则外表面抛光。进一步,所述墓室的后板、顶板、底板、侧板可以用水泥预制板焊接,也可以用石板嵌套,但充当墓碑的前板、边框及两旁的装饰柱均为石雕组合件。更进一步,所述墓室的上下左右及后档均用土填实。进一步,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顶板之上的墓顶土层厚度不小于2米。进一步,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的每一层都配备能升降的移动祭奠平台和照明、通气、消毒、消防设施。三、能产生的有益效果1、实现了从修“地下礼堂”到修“地下楼道”的转变,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2、实现了墓室分布从“摊大饼” “上货架”到阵列化、层级化的转变,大大节省了公墓用地;3、实现了墓室内从格龛到土墓的转变,更接近传统的殡葬模式和风俗习惯,尤其是有不同朝向的土墓可供选择;4、符合“布局整体化,环境园林化,设施艺术化”要求,使公墓进市区成为可能,更方便人们祭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分布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面 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出入口与地面服务大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的平面分布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三的平面颁布示意图。图中,1、通道;2、墓室;3、楼梯与出入口 ;4、底板;5、中间楼板;6、顶板;7、墓顶土层;8、服务处。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以下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平面分布如图1所示的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有一层网格式通道1,通道两侧的墙体上分布3层壁橱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汇处设置楼梯与出入口 3;各层的正投影是以网格通道为对称轴的墓室阵列,墓室有8种朝向,全部在土墙上开穴建造;各出入口与设置在地面的服务处8均有小路相通,服务处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大道相连;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绿化,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所述通道I的框架由石质型材嵌套而成;地板4、顶板6为预制楼板;设有若干墓穴开口的侧墙为预制板,墙面用石板装饰。通道I的顶板6之上和地板4之下作防水处理。通道I的顶板6的下表面和地板4的上表面均用石板装饰。所述墓室2的后板、顶板、底板、侧板用青石板嵌套,充当墓碑的前板、边框及两旁的装饰柱均为花岗岩石雕组合件。墓室2的上下左右及后档均用土填实。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顶板6之上的墓顶土层7厚度为2.5米。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配备能升降的移动祭奠平台和照明、通气、消毒、消防设施。此实施例属于单层结构,易于实施,且能提供8种不同朝向的墓室,犹如普通土墓,仅仅是祭祀面转向地下。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在城市、城镇、农村都有广阔的推广前旦-5^ O实施例二:一种平面分布如图4所示的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拥有三层网格式通道1,通道两侧的墙体上分布3层壁橱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汇处设置楼梯与出入口 3 ;各层的正投影是以网格通道为对称轴的墓室阵列,墓室有8种朝向,全部在土墙上开穴建造;各出入口与设置在地面的服务处8均有小路相通,服务处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大道相连;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绿化,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所述通道I的框架由 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地板4、中间楼板5、顶板6现浇,侧墙用石材现砌表面抛光。通道I顶层的顶板6之上和底层的地板4之下均作防水处理。通道I的立柱、横梁外露部分要求用石板装饰。通道I的顶板6下表面和地板4上表面均要求用石板装饰。所述墓室2的后板、顶板、底板、侧板可以用水泥预制板焊接,但充当墓碑的前板、边框及两旁的装饰柱均为石雕组合件。墓室2的上下左右及后档均用土填实。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顶板6之上的墓顶土层7厚度为2.3米。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的每一层都配备能升降的移动祭奠平台和照明、通气、消毒、消防设施。此实施例层级较少,采用框架结构,整体性好,较易实施,也有八种不同朝向,但比例一的建筑容积率更高。也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适宜在城市、城镇、农村推广。实施例三:一种平面分布如图5所示的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拥有五层网格式通道1,通道两侧的墙体上分布3层壁橱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汇处设置楼梯与出入口 3;各层的正投影是以网格通道为对称轴的墓室阵列,墓室有8种朝向,全部在土墙上开穴建造;各出入口与设置在地面的服务处8均有小路相通,服务处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大道相连;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绿化,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所述通道I的框架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地板4、中间楼板5、顶板6现浇,侧墙用砖块现砌外表面用瓷砖装饰。通道I顶层的顶板6之上和底层的地板4之下均作防水处理。通道I的立柱、横梁外露部分用瓷砖装饰。通道I的顶板6下的表面和地板4上的表面均用瓷砖装饰。所述墓室2的后板、顶板、底板、侧板可以用水泥预制板焊接,但充当墓碑的前板、边框及两旁的装饰柱均为石雕组合件。墓室2的上下左右及后档均用土填实。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顶板6之上的墓顶土层7厚度为2米。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的每一层都配备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拥有一到多层网格式通道(1),通道两侧的墙体上分布1~3层壁橱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汇处设置楼梯与出入口(3);各层的正投影是以网格通道为对称轴的墓室阵列,墓室有4~8种朝向,全部在土墙上开穴建造;各出入口与设置在地面的服务处(8)均有小路相通,服务处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大道相连;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绿化,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阵列式土墓群拥有一到多层网格式通道(I),通道两侧的墙体上分布I 3层壁橱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汇处设置楼梯与出入口(3);各层的正投影是以网格通道为对称轴的墓室阵列,墓室有4 8种朝向,全部在土墙上开穴建造;各出入口与设置在地面的服务处(8)均有小路相通,服务处通过踏道或引桥与周围大道相连;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绿化,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I)的框架或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或由石质型材嵌套而成;地板(4)、中间楼板(5)、顶板(6)可以现浇,也可以是预制楼板;设有若干墓室开口的侧墙可以预制,也可以现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I)顶层的顶板(6)之上和底层的地板(4)之下均作防水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下阵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I)的框架为钢混结构时,立柱、横梁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招全,
申请(专利权)人:罗招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