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臭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795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56
一种抗菌防臭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A)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和坡缕石纤维混合均匀后,在真空炉中焙烧,冷却后用六偏磷酸钠在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然后常压等离子处理,再用含硬脂酸钙分散液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波分散、清洗,取溶液上层悬浮晶须经过滤,取晶须混合液,并重复操作直至滤清,滤清后在真空烘箱烘干,得到改性晶须混合物;B)取步骤A)得到的改性晶须混合物与银系抗菌剂、氧化镁抗菌剂、沸石抗菌剂、铝酸酯偶联剂、聚乙烯蜡、PP-g-MAH增容剂在混合机搅拌;然后再加入等规聚丙烯粉,搅拌后得到抗菌等规聚丙烯共混物;C)将步骤B)得到的抗菌等规聚丙烯共混物在动态真空烘箱干燥,并以抗菌等规聚丙烯共混物为皮层,PP、PE、PA热塑性聚合物为芯层,熔融复合纺制成抗菌防臭聚丙烯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所述的抗菌防臭聚丙烯纤维,包括氧化锌晶须,坡缕石纤维、银系抗菌剂、氧化镁抗菌剂、沸石抗菌剂,属于功能纤维制造

技术介绍
聚丙烯纤维,也被称PP纤维或丙纶。是一种用等规聚丙烯熔融纺制的纤维。它最大优点是质轻,其密度为0.91/cm3,比一般化学纤维轻20-30%,是所有纺织纤维中比重最小的一种。强度高,伸长大,初始模量较高,弹性优良。聚丙烯纤维耐磨性仅次于聚酰胺纤维;耐腐蚀性良好,尤其是对无机酸、碱稳定性很好;不发霉,不腐烂,不怕虫蛀等。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当人体抵抗力差时便是危害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纤维容易受到其酸性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皮肤病,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纺织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防臭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A)按质量份数取8?12份表征参数直径为0.2?1um、长度为5?15um的四针状氧化锌晶须,8?12份表征参数直径为0.1?0.8um、长度为6?15um的坡缕石纤维,将上述材料混合均匀后,在300?400℃真空炉中焙烧4?6h,冷却后用六偏磷酸钠在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然后常压等离子处理10?20min,再用60?70℃含硬脂酸钙分散液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波分散、清洗25?35min,取溶液上层悬浮晶须经150目过滤,取晶须混合液,并重复操作3?5次直至滤清,滤清后在真空烘箱烘干,得到改性晶须混合物;B)按质量份数取步骤A)得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臭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步骤: A)按质量份数取8-12份表征参数直径为0.2-lum、长度为5_15um的四针状氧化锌晶须,8-12份表征参数直径为0.1-0.8um、长度为6-15um的坡缕石纤维,将上述材料混合均匀后,在300-400°C真空炉中焙烧4-6h,冷却后用六偏磷酸钠在无水乙醇中搅拌分散,然后常压等离子处理10-20min,再用60-70°C含硬脂酸钙分散液的去离子水中超声波分散、清洗25-35min,取溶液上层悬浮晶须经150目过滤,取晶须混合液,并重复操作3_5次直至滤清,滤清后在真空烘箱烘干,得到改性晶须混合物; B)按质量份数取步骤A)得到的改性晶须混合物6-10份,与银系抗菌剂(<2um)l.5-2份、氧化镁抗菌剂(< 2um)2-2.5份、沸石抗菌剂(< 2um)2_3份、铝酸酯偶联剂0.2-0.4份、聚乙烯蜡1.7-3份、PP-g-MAH增容剂1.2-2.5份,在60_70°C条件下混合机密闭搅拌反应45-60min,然后再加入等规聚丙烯粉90-110份,密闭搅拌反应30_45min,得到抗菌等规聚丙烯共混物; C)将步骤B)得到的抗菌等规聚丙烯共混物在动态真空烘箱干燥至含水率<35ppm,以抗菌等规聚丙烯共混物为皮层,以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荣根叶金明刘伟荣张鑫东谢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