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抗菌ABS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79691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磨抗菌改性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ABS材料中包含纳米二氧化钛和纳米银,并在成型的材料表面形成纳米二氧化钛膜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ABS改性材料具备连续的抗菌效果,能够防止所述纳米材料的结晶团聚现象,并有效提高了耐磨性和其它机械性能,例如弯曲强度、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领域的ABS改性材料,尤其是一种耐磨抗菌并具备良好机械性能的ABS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ABS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为浅黄色粒状或粉状不透明树脂,无毒、无味、质轻,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良好的低温性能和耐化学药品性,且尺寸稳定性好、表面光泽度闻、易着色和喷涂。近年来,对聚合物材料的抗菌性能的需求日益上涨。日常生活中,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容易使细菌在ABS塑胶制品中滋生感染,但通过在基体树脂中添加无机抗菌齐U、有机类或天然类有机抗菌剂制成的抗菌塑料具备在一定时间内杀死或抑制附着细菌的功能。通常来讲,抗菌剂可分为两种:一是无机抗菌剂,其通过载体缓慢释放抗菌离子来达到抗菌的目的,该类载体及金属离子的毒性低,耐久性及安全性良好,但某些金属离子如银离子,易生成氧化物或经光催化后被还原成金属单质,故常伴有变色的现象发生;二是有机类或天然类有机抗菌剂,其具有速效、防霉效果优良等特性,但同时具有毒性较大、耐热性差、药效持续时间短等缺点。此外,纳米尺寸的抗菌剂由于表面能的特点,很容易在聚合物材料中团聚,无法有效达到抗菌的技术效果。另外,ABS树脂虽然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抗菌改性ABS材料,所述材料的主要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包括:ABS75~86份;纳米二氧化钛颗粒1~2份;纳米银颗粒0.5~3份;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2~6份;抗氧剂0.1~2份;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5~10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2~5份;并且,在所述材料的表面有通过等离子溅射技术形成的二氧化钛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抗菌改性ABS材料,所述材料的主要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包括: ABS75 86 份;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I 2份; 纳米银颗粒0.5 3份; 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2 6份; 抗氧剂0.1 2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5 10份;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2 5份; 并且,在所述材料的表面有通过等离子溅射技术形成的二氧化钛膜层。2.一种耐磨抗菌改性ABS材料,所述材料的主要成分为按重量份计包括: ABS80 83 份; 纳米二氧化钛颗粒1.5 1.8份; 纳米银颗粒I 2份; 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4 6份; 抗氧剂0.1 I份;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物或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6 8份;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3 5份; 并且,在所述材料的表面有通过等离子溅射技术形成的二氧化钛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抗菌改性ABS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粒径范围在20-60n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抗菌改性ABS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纳米银颗粒的粒径范围在10-50n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磨抗菌改性ABS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菌材料分散改性剂为乙烯、丙烯或α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鑫袁绍彦刘奇祥吴博叶丹滢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