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5382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其设置于车辆的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并可包括主体、第一衬垫、结合构件、第二衬垫、副体和操作装置,安装空间在所述主体一端形成;所述第一衬垫插入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结合构件结合至所述主体的一个侧下面,且插入部分在所述结合构件的外圆周上形成;所述第二衬垫插入对应于所述结合构件的形状的插入部分;所述副体在对应于所述主体的一个侧面的位置中安装于所述结合构件上,并与所述主体间隔以形成操作空间;所述操作装置插入所述操作空间中并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其通过安装发泡材料而改进车辆的可加工性和密封性能,所述发泡材料的形状可在车辆的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变化。
技术介绍
通常,将发泡垫设置于车辆的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以改进NVH(噪音、振动和颠振)、防水和防锈性能。将发泡垫组装至前支柱,然后安装在侧外面板上。应使发泡垫的尺寸最小化,以防止在其被安装在车身上时妨碍侧外面板。然而,常规发泡垫在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存在湿气渗透以及防锈性能劣化的问题。而且,当常规发泡垫被组装在车身上时发生组装干涉,且存在可加工性在上漆过程中劣化的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提供了 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其通过安装发泡材料而具有在车辆的组装或涂覆过程中改进可加工性、防水和防锈性能的优点,所述发泡材料的体积取决于温度而在车辆的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变化。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其设置于车辆的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该框架密封单元可以包括:主体,该主体的一端形成了安装空间;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插入所述安装空间中;结合构件,所述结合构件结合至所述主体的一个下侧表面,且在所述结合构件的外圆周上形成了插入部分;第二衬垫,所述第二衬垫插入到对应于所述结合构件的形状的所述插入部分内;副体,所述副体在对应于所述主体的一个侧面的位置中安装于所述结合构件上,并且该副体与所述主体间隔开以形成操作空间;以及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插入所述操作空间中,并取决于温度变化而能够滑动移动。所述操作装置可以包括:操作板,其中安装部分在上端部分形成,且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在下端部按顺序地形成;第三衬垫,所述第三衬垫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之间,并取决于温度增加而变化,从而能够滑动地移动所述操作板;以及第四衬垫,所述第四衬垫插入所述安装部分中。所述主体可以包括多个引导部分、插入部分和钩状部分,所述多个引导部分在一个侧上部形成,并且该多个引导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所述插入部分一体形成以在各自引导部分的一个端面上弯曲,所述钩状部分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在所述弓I导部分的下端部。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的一个侧面上可以形成有挡块,以在所述操作板插入到所述引导部分的情况下防止所述操作板与所述引导部分分离。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可以包括在结合材料的一个侧上部形成的由所述钩状部分支撑的支撑部分。在所述副体的一个侧面上可以形成多个连接部分,且所述连接部分插入所述插入部分中。在所述副体的一个侧面上可以形成多个突出部,且所述突出部能够插入所述前支柱中。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其可具有发泡材料,该发泡材料的体积取决于温度而在车辆的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变化,从而在车辆的组装或涂覆过程中改进可加工性、防水和防锈性能。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示例性安装顺序的图。图3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示例性安装顺序的图。图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示例性安装顺序的图。图5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示例性操作状态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清晰易懂,与描述无关的部件将被省略,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构件或等同物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而且,每一个元件的尺寸和厚度在附图中是任意显示的,并且本专利技术不必限于此,并且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而夸大了层、膜、板、区域等的厚度。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立体图,图2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安装顺序的图,图3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安装顺序的图,图4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安装顺序的图,图5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操作状态的图。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I包括在车辆的前支柱3和侧外面板5之间可滑动安装的发泡材料,其中所述发泡材料的形状取决于温度而变化,使得可加工性、防水和防锈性能在车辆的组装和上漆过程中得以改进。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I包括主体10、第一衬垫20、结合材料30、第二衬垫40、副体50和操作装置60,所述这些部件如下进行解释。主体10具有在其一个侧端形成的安装空间17。在本文中,多个引导部分11在主体10的一个侧上部形成,插入部分13在各自引导部分11的一个端部形成,并从引导部分11 一体弯曲,钩状部分15在引导部分11的下端部在其长度方向上形成。应了解引导部分和插入部分可整体形成。第一衬垫20插入主体10的安装空间17中。结合材料30附接至主体10的一个侧下部,且插入部分31在结合材料30的外圆周上形成。而且,结合材料30包括在一个侧上部形成的支撑部分33,以由钩状部分15支撑。第二衬垫40插入到对应于结合材料30的形状的插入部分31中。副体50在对应于主体10的一个侧面的位置处附接至结合材料30,并与主体10间隔开以形成操作空间51。而且,可插入各自的插入部分13中的多个连接部分53在副体50的一个侧面形成,且可插入前支柱3中的多个插入突出部55在副体50的一个端面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操作装置60插入操作空间51中,以取决于温度变化而可滑动移动。操作装置60可包括操作板61、第三衬垫65和第四衬垫66。安装部分62在操作板61的上端部分形成,且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63和64在操作板61的下端部按顺序地形成。在本文中,挡块67在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63和64的一个侧面形成,以在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63和64插入引导部分11中的情况下防止操作板61与引导部分11分离。第三衬垫65插入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63和64之间,并取决于温度增加而变化以移动操作板61,且第四衬垫66插入安装部分62中。在下文中,将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的安装方法。参见图2至图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I中,将第一衬垫20插入主体10的安装空间17中,并将结合材料30附接至主体10的一个侧下部上。并且,在将第二衬垫40插入被附接的结合材料30的插入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其设置于车辆的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该框架密封单元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在其一端形成的安装空间;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插入所述安装空间中;结合构件,所述结合构件结合至所述主体的一个下侧表面,且在所述结合构件的外圆周上形成了插入部分;第二衬垫,所述第二衬垫插入到对应于所述结合构件的形状的所述插入部分内;副体,所述副体在对应于所述主体的一个侧面的位置中安装于所述结合构件上,并且该副体与所述主体间隔开以形成操作空间;以及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插入所述操作空间中,并取决于温度变化而能够滑动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07 KR 10-2011-01305781.一种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其设置于车辆的前支柱和侧外面板之间,该框架密封单元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在其一端形成的安装空间; 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插入所述安装空间中; 结合构件,所述结合构件结合至所述主体的一个下侧表面,且在所述结合构件的外圆周上形成了插入部分; 第二衬垫,所述第二衬垫插入到对应于所述结合构件的形状的所述插入部分内; 副体,所述副体在对应于所述主体的一个侧面的位置中安装于所述结合构件上,并且该副体与所述主体间隔开以形成操作空间;以及 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插入所述操作空间中,并取决于温度变化而能够滑动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框架密封单元,其中所述操作装置包括: 操作板,其中安装部分在上端部分形成,且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在下端部按顺序地设置; 第三衬垫,所述第三衬垫插入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部分之间,并取决于温度增加而变化,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相冏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