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氧化碳的利用及转化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CO2作为大气温室效应的主要元凶及全球天气异常的重要因素,减排CO2是现今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据统计,CO2每年的排放量正在逐年上升,截止到2006年年底,全球CO2的排放量已经达到62亿公吨,如今大气中的CO2水平比过去65万年高出了 27%,达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在CO2的排放源中,以燃煤电站占据绝大多数,其次是工业上的一些燃废气的排放及全球汽车废气排放,另外还有一些生活废气,这些废气的排放大大增加了 CO2在空气中的比重,在极短时间内改变了空气质量,造成了温室效应。燃煤电站是长期稳定的排放CO2源,是CO2减排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做好CO2减排工作,使我国免受减排指标的困扰,实现可持续发展。捕集CO2有多种方法,工业上一般通过化学吸收法,其原理是工业上产生的CO2与化学吸收剂发生反应而被吸收,吸收了 CO2的溶液经过再生热解塔释放出CO2,释放出CO2的溶液被再次用于吸收CO2循环利用。早期工业上用于吸收CO2的化学吸收剂为碳酸钠,碳酸钠吸收CO2后生成NaHCO3, NaHCO3后分解成N ...
【技术保护点】
二氧化碳捕集与催化循环利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捕集与热解方法及大功率等离子体催化二氧化碳方法,从烟气中捕集及热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大功率等离子体催化后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用于燃烧或工业应用后重新生成二氧化碳被捕集,循环利用并实现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所述二氧化碳捕集与热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将碳酸氢纳溶液与催化剂、活性剂充分溶合,制成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其中催化剂为含量5%以上全溶性腐植酸,或全溶性黄腐植酸;活性剂为含量5%以上的全溶性生化氨基酸;A2)将碳化塔的温度控制在60—70℃,将步骤A1)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在碳化塔中与进入的烟气中接触,使 ...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氧化碳捕集与催化循环利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氧化碳捕集与热解方法及大功率等离子体催化二氧化碳方法,从烟气中捕集及热解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大功率等离子体催化后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用于燃烧或工业应用后重新生成二氧化碳被捕集,循环利用并实现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 所述二氧化碳捕集与热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l)将碳酸氢纳溶液与催化剂、活性剂充分溶合,制成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其中催化剂为含量5%以上全溶性腐植酸,或全溶性黄腐植酸;活性剂为含量5%以上的全溶性生化氨基酸; A2)将碳化塔的温度控制在60— 70°C,将步骤Al)所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在碳化塔中与进入的烟气中接触,使烟气中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Na2C03+C02+H20——2NaHC03,生成含有碳酸氢钠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 A3 )将步骤A2 )所述的含有碳酸氢钠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输入热解塔进行热解处理,热解控制优选温度为85— 98°C,产生化学反应:2NaHC03——Na2C03+C02+H20,获得二氧化碳气体和碳酸钠溶液;A4)将步骤A3)所述的二氧化碳气体输入冷凝气水分离器进行冷凝脱水处理,再压缩成液态置入C02气罐储存; A5)将步骤A3)所述的碳酸钠液体按步骤Al)所述方法重新配成二氧化碳吸收剂溶液重复使用; 所述大功率等离子体催化二氧化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BI)活性剂传感计重器、催化剂传感计重器、煤粉传感计重器分别按计量比例输送活性齐U、催化剂、煤粉进入管道,C02气罐向管道内输送二氧化碳气体;B2)将催化反应炉的温度控制在550—1500°C,步骤BI)中的二氧化碳吹送活性剂、催化剂、煤粉经过500W-8000KW等离子体催化器后进入催化反应炉中,二氧化碳、煤在等离子体、活性剂、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在催化反应炉中充分反应,二氧化碳与煤发生化学反应C+C02——CO,生成一氧化碳;B3)将步骤B2)产生的一氧化碳输入燃烧炉作为燃料燃烧或将一氧化碳气体用于化工应用,一氧化碳燃烧或用于化工应用后重新生成二氧化碳,重新生成的二氧化碳通过步骤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礼华,沈宏良,应惟白,
申请(专利权)人:程礼华,沈宏良,应惟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