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回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94034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回收工艺,属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吸收法的基础上,采用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水溶液作为吸收液,吸收效果较好,有效解决了传统吸收方法生产安全问题,回收甲苯,吸收液循环使用,不产生二次污染,既解决了甲苯尾气的环保问题,又有效地回收了甲苯溶剂,属于节能减排优势项目,本发明专利技术处理工艺简单,处理后的尾气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排放要求,节约了资源,实现甲苯溶剂的循环使用,符合国家对化工产业鼓励节能减排的相关产业政策,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用于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的回收,还可以推广至其它领域含甲苯尾气的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回收工艺,属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

技术介绍
甲苯在耐火云母带生产中作为溶剂,最终需要干燥,因而甲苯挥发到车间空气中,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并产生较大的环保问题,如不加以回收或处理,影响生产环境。甲苯作为挥发性有机物(Voc),对环境和动植物及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甲苯深度中毒对中枢神经有较大影响,会出现神经强烈兴奋或抑制表现,如躁动、发呆、嗜睡等症状。若甲苯扩散到空气中,在紫外线作用下与氮氧化物产生光化学反应,对人类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甲苯尾气处理技术有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处理法、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法和吸收法。吸附法常用活性炭作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小且分布窄、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过滤阻力小、吸附能高等技术特点,广泛用于各种工业尾气处理,吸附工艺一般采用循环再生法,再生后循环回收甲苯,吸附剂的频繁更换是本方法最大缺点;催化氧化法是有机尾气净化的另一方法,其技术关键是催化剂,该法不能将尾气中的有用资源回收利用,且催化剂稳定性和价格使本法应用难以推广;生物处理法是藉恋臭假单细胞对有机物有降解能力来处理甲苯尾气,文献报道将A1型恋臭单细胞菌种负载于疏水性聚乙烯中空纤维膜上,处理甲苯尾气,甲苯的去除率达到86.0 97.0%,该方法关键是菌种的培养,处理量比较小;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是较新的尾气处理技术,是利用脉冲电晕反应器对甲苯进行降解,甲苯去除率可以达到100%,但脉冲电晕技术能耗比较大;吸收法是传统而成熟的尾气处理工艺,适用性广,吸收法是利用甲苯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性,采用高沸点、低蒸气压的油性溶剂吸收净化含甲苯尾气,这种处理工艺投资相对较小、费用省。气体甲苯传统吸收方法是以有机溶剂为吸收液,使含甲苯尾气和有机溶剂在吸收塔内接触,气体甲苯被有机溶剂吸收,吸收后含甲苯的吸收液再经精馏塔精馏得到回收甲苯,精馏解吸后的有机溶剂经冷却后循环用于吸收。传统吸收方法回收甲苯的装置包括吸收塔、精馏塔等单元操作装置。使用的有机溶剂包括柴油等,这些有机溶剂易燃易爆,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不安全性,较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回收工艺,克服现有吸收方法中因采用包括柴油等有机溶剂易燃易爆、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不安全性,本专利技术不仅使尾气中甲苯有效回收,而且回收中使用的吸收液可循环利用,有效地解决了含甲苯尾气的治理环保问题,使得含甲苯尾气达到相关排放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回收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I)将耐火云母带生产装置中排出的含甲苯尾气自吸收塔的底部引进,与从吸收塔顶喷入的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水溶液的吸收液在20°C 70°C、0.1MPa下进行气液逆流接触,完成甲苯吸收过程,脱甲苯气体达标后自吸收塔顶排放; (2)在吸收塔中当甲苯尾气的吸收率达到75 90%时,含甲苯吸收液进入储槽,经泵将含甲苯吸收液经加热器加热进入解吸塔在90°C 120°C、0.1MPa下进行解吸,解吸塔塔顶得到甲苯-水共沸物,共沸物冷凝后进入分层槽分层,上层富含甲苯,经过干燥后得到甲苯; (3)当上述吸收液解吸率达到95%以上时,将解吸后产生的甲苯从分层槽中取出进行生产再利用;将解吸后的吸收液自解吸塔引入储槽冷却至20°C 50°C后经泵送至吸收塔循环使用。所述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水溶液的吸收液采用一种或多种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类化合物的复配物。所述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水溶液中,有机酸为乙酸、草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柠檬酸、萘甲酸、苯磺酸、甲基磺酸、对甲苯磺酸、(间位、对位或邻位)二甲苯磺酸、异丙苯磺酸,相应的有机酸盐为上述有机酸的钠盐、钾盐、铵盐;无机酸为碳酸、硅酸、硫酸、磷酸,相应的无机酸酯(盐)为上述无机酸的钠盐、钾盐、铵盐。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I 15%。吸收过程的液气比范围为0.8kg/kg 18.8 kg/kg。本专利技术在传统吸收法的基础上,采用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水溶液作为吸收液,吸收效果较好,有效解决了传统吸收方法生产安全问题,回收甲苯,吸收液循环使用,不产生二次污染,既解决了甲苯尾气的环保问题,又有效地回收了甲苯溶剂,属于节能减排优势项目。本专利技术处理工艺简单,处理后的尾气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排放要求,节约了资源,实现甲苯溶剂的循环使用,符合国家对化工产业鼓励节能减排的相关产业政策,本专利技术不仅用于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的回收,还可以推广至其它领域含甲苯尾气的回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吸收处理工艺过程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吸收处理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吸收处理工艺及条件说明如下:含甲苯尾气进入吸收塔,以0.18.8 kgvmm/kg气的液气比、在20°C 70°C和0.1MPa下、吸收液的水溶液浓度I 15%(质量百分比浓度),进行气液逆流接触,完成甲苯吸收过程;经吸收液吸收后,脱甲苯气体达标后排放;含甲苯吸收液进入储槽,用泵将含甲苯吸收液经加热器加热进入解吸塔解吸,解吸塔塔顶得到甲苯-水共沸物,共沸物冷凝后进入分层槽分层,上层富含甲苯,经过干燥后得到甲苯;经过解吸的吸收液进入储槽,吸收液用泵经冷却器冷却后输送到吸收塔塔顶,供吸收回用。本专利技术吸收液是下列物质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水溶液,包括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类化合物的复配物。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吸收液水溶液由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等物质的水溶液。有机酸为乙酸、草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柠檬酸、萘甲酸、苯磺酸、甲基磺酸、对甲苯磺酸、(间位、对位或邻位)二甲苯磺酸、异丙苯磺酸,相应的有机酸盐为上述有机酸的钠盐、钾盐、铵盐等。无机酸为碳酸、硅酸、硫酸、磷酸,相应的无机酸酯(盐)为上述无机酸的钠盐、钾盐、铵盐。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吸收液水溶液浓度I 15%(质量百分比浓度),较优的浓度范围5 9% (质量百分比浓度)。本专利技术吸收过程,吸收操作的液气比范围为0.8kg吸收液/kg气 18.8 kg吸收液/kg气,较优的气液比范围为4.2 kg吸收液/kg气 9.6 kg吸收液/kg气。本专利技术吸收液吸收处理含甲苯尾气方法不仅使尾气中甲苯有效回收,而且吸收液循环利用,有力地解决了含甲苯尾气的治理环保问题,使得含甲苯尾气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施例1 含甲苯1250mg/m3的尾气进入吸收塔,用9% (质量百分比)的柠檬酸钠水溶液(适量添加硅酸钠)、以4.5kgMtft/kg气的液气比、在40°C和0.1MPa下,进行气液逆流接触,完成甲苯吸收过程;经吸收液吸收后,脱甲苯气体中甲苯浓度42.3 mg/m3 ;含甲苯吸收液进入储槽,用泵将含甲苯吸收液经加热器加热进入解吸塔解吸,解吸塔塔顶得到甲苯-水共沸物,共沸物冷凝后进入分层槽分层,上层富含甲苯,经过干燥后得到甲苯;经过解吸的吸收液进入储槽,吸收液用泵经冷却器冷却后输送到吸收塔塔顶,供吸收回用。实施例2 含甲苯850mg/m3的尾气进入吸收塔,用5% (质量百分比)的乙酸钠水溶液(适量添加对甲苯磺酸钠)、以4.0kg吸收液/kg气的液气比、在35°C和0.1MPa下,进行气液逆流接触,完成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回收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耐火云母带生产装置中排出的含甲苯尾气自吸收塔的底部引进,与从吸收塔顶喷入的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水溶液的吸收液在20℃~70℃、0.1MPa下进行气液逆流接触,完成甲苯吸收过程,脱甲苯气体达标后自吸收塔顶排放;(2)在吸收塔中当甲苯尾气的吸收率达到75~90%时,含甲苯吸收液进入储槽,经泵将含甲苯吸收液经加热器加热进入解吸塔在90℃~120℃、0.1MPa下进行解吸,解吸塔塔顶得到甲苯?水共沸物,共沸物冷凝后进入分层槽分层,上层富含甲苯,经过干燥后得到甲苯;(3)当上述吸收液解吸率达到95%以上时,将解吸后产生的甲苯从分层槽中取出进行生产再利用;将解吸后的吸收液自解吸塔引入储槽冷却至20℃~50℃后经泵送至吸收塔循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云母带生产中含甲苯尾气回收工艺,其特征是,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耐火云母带生产装置中排出的含甲苯尾气自吸收塔的底部引进,与从吸收塔顶喷入的有机酸盐或无机酸酯(盐)水溶液的吸收液在20°c 70°C、0.1MPa下进行气液逆流接触,完成甲苯吸收过程,脱甲苯气体达标后自吸收塔顶排放; (2)在吸收塔中当甲苯尾气的吸收率达到75 90%时,含甲苯吸收液进入储槽,经泵将含甲苯吸收液经加热器加热进入解吸塔在90°C 120°C、0.1MPa下进行解吸,解吸塔塔顶得到甲苯-水共沸物,共沸物冷凝后进入分层槽分层,上层富含甲苯,经过干燥后得到甲苯; (3)当上述吸收液解吸率达到95%以上时,将解吸后产生的甲苯从分层槽中取出进行生产再利用;将解吸后的吸收液自解吸塔引入储槽冷却至20°C 50°C后经泵送至吸收塔循环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崇书潘鹤林徐志珍张文清鲜金洪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新奇特电缆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